一种电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89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架,包括冷却循环管路、液冷板组和预紧装置。冷却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液冷板组设置在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之间,冷却液依次流过进水管路、液冷板组和回水管路,液冷板组内形成有容纳电芯的容纳空间。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设置有预紧装置,预紧装置能够产生形变并向电芯施加用于克服电芯膨胀力的预紧力,通过改变预紧装置的形变程度能够调节预紧力的大小。该电芯架不仅能够提高冷却面积和散热效率,避免出现电芯温度差过大的情况,而且还给电芯提供了抵抗电芯自身膨胀的预紧力,便于后续维护或更换电芯,提高了电芯及系统的循环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架。

技术介绍

[0002]完整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其中,电池系统是储能系统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电池系统的组装一般分三步进行:(1)单体电芯通过串并联组合成电池模组;(2)电池模组组成电池箱;(3)将电池箱安装到电池架上,串联形成电池簇;(4)将电池簇并联组成电池系统。电池系统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常采用强制风冷或液冷的方式进行降温,液冷的方式通常采用液冷板,通过流体在冷板中的循环实现对电池的散热、加热和均温管理。
[0003]但是,现有的电池系统通常存在以下两点问题:第一,液冷板通常设置在电池箱的底部,这样设置不仅使得散热面积小、散热效率低,而且还会导致电池底部与顶部的温差较大,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存在安全隐患;第二,为了抵抗电芯在全生命周期中持续增加的膨胀力、提高电芯及系统的循环寿命,一般需要在电芯组装成模组的阶段或在电芯直接组装为电池箱的阶段对电池施加预紧力,然而,这样设置会导致当任意一个单体电芯出现故障时,整个电池箱都需要被更换,且更换的步骤繁琐、拆装维修困难大,维护成本较高。
[0004]因此,亟需一种电芯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架,该电芯架用于支撑并冷却电芯,冷却效率高、方便组合和拆装。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7]一种电芯架,包括:冷却循环管路,所述冷却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液冷板组,所述液冷板组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之间,冷却液依次流过所述进水管路、所述液冷板组和所述回水管路,所述液冷板组内形成有容纳电芯的容纳空间;预紧装置,所述预紧装置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所述预紧装置能够产生形变并向所述电芯施加用于克服所述电芯膨胀力的预紧力,通过改变所述预紧装置的形变程度能够调节所述预紧力的大小。
[0008]作为优选地,所述液冷板组包括多个液冷板,多个所述液冷板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相邻的所述液冷板之间形成有容纳两个所述电芯的容纳子空间,每个所述液冷板内均形成有流通冷却液且与所述进水管路和所述回水管路均连通的液冷流道。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液冷板包括冷却壳体,所述冷却壳体包括呈工字型连接并相互连通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液冷板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冷却壳体内,使得
所述冷却壳体的内部形成呈蛇形的所述液冷流道。
[0011]作为优选地,所述液冷板组还包括连接件,相邻所述液冷板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榫卯连接。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液冷板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液冷板组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进水管路包括主进水管和多个分进水管,多个所述分进水管并联设置在所述主进水管上,多个所述分进水管与多个所述液冷板组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所述液冷板组包括的全部所述液冷板均与对应的所述分进水管连通;和/或,所述回水管路包括主回水管和多个分回水管,多个所述分回水管与多个所述液冷板组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所述液冷板组包括的全部所述液冷板均与对应的所述分回水管连通。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电芯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用于支撑所述液冷板组和所述冷却循环管路。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支撑台面,所述支撑台面的侧边设置有辅助所述液冷板组定位的限位板;和/或,所述支撑台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进水管路的第一承托凸台。
[0015]作为优选地,所述预紧装置为气囊;和/或,所述预紧装置为液囊。
[0016]作为优选地,所述电芯架还包括导热垫板,所述导热垫板设置在所述电芯与所述液冷板组之间。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架包括冷却循环管路、液冷板组和预紧装置。冷却循环管路包括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液冷板组设置在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之间,冷却液依次流过进水管路、液冷板组和回水管路,液冷板组内形成有容纳电芯的容纳空间。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或液冷板组与电芯之间设置有预紧装置,预紧装置能够产生形变并向电芯施加用于克服电芯膨胀力的预紧力,通过改变预紧装置的形变程度能够调节预紧力的大小。该电芯架不仅能够提高冷却面积和散热效率,避免出现电芯温度差过大的情况,而且还给电芯提供了抵抗电芯自身膨胀的预紧力,便于后续维护或更换电芯,提高了电芯及系统的循环寿命。同时,该电芯架内由液冷板组拼装而成,液冷板组起到了支撑、容纳电芯的作用,无需另外制作支架,使电芯架的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架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架的冷却循环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架的预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架的液冷板组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架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架的液冷板的纵向剖面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芯架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00、电芯;
[0028]1、冷却循环管路;
[0029]11、进水管路;111、主进水管;112、分进水管;1121、第二进水口;113、总进水管;12、回水管路;121、主回水管;122、分回水管;1221、第二回水口;123、总回水管;13、软管;
[0030]2、液冷板组;
[0031]21、液冷板;211、导流板;212、第一端板;213、第二端板;214、支撑板;215、第一进水口;216、第一回水口;217、避让槽;218、凹槽;
[0032]22、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
[0033]3、预紧装置;31、囊本体;32、囊嘴;33、加固条;
[0034]4、底座;41、支撑台面;411、限位板;412、第一承托凸台;42、支撑脚;4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架,该电芯架能够容纳多个电芯,为电芯提供支撑、冷却的作用。
[0037]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电芯架包括冷却循环管路1、液冷板组2和预紧装置3,冷却循环管路1包括进水管路11和回水管路12,液冷板组2设置在进水管路11和回水管路12之间,冷却液依次流过进水管路11、液冷板组2和回水管路12,冷却液用于为冷却循环管路1提供冷源,从而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循环管路(1),所述冷却循环管路(1)包括进水管路(11)和回水管路(12);液冷板组(2),所述液冷板组(2)设置在所述进水管路(11)和所述回水管路(12)之间,冷却液依次流过所述进水管路(11)、所述液冷板组(2)和所述回水管路(12),所述液冷板组(2)内形成有容纳电芯(100)的容纳空间;预紧装置(3),所述预紧装置(3)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电芯(100)之间,所述预紧装置(3)能够产生形变并向所述电芯(100)施加用于克服所述电芯(100)膨胀力的预紧力,通过改变所述预紧装置(3)的形变程度能够调节所述预紧力的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组(2)包括多个液冷板(21),多个所述液冷板(21)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相邻的所述液冷板(21)之间形成有容纳两个所述电芯(100)的容纳子空间,每个所述液冷板(21)内均形成有流通冷却液且与所述进水管路(11)和所述回水管路(12)均连通的液冷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21)包括冷却壳体,所述冷却壳体包括呈工字型连接并相互连通的第一端板(212)、第二端板(213)和支撑板(214),所述支撑板(214)连接在所述第一端板(212)和所述第二端板(21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21)还包括导流板(211),所述导流板(211)设置在所述冷却壳体内,使得所述冷却壳体的内部形成呈蛇形的所述液冷流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祥运臧彦来娄豫皖万生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宝丰昱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