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69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进行制备时先将聚合物放置在机箱的内筒内,然后将偶联剂加入到机箱内部,加入后就可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就可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转杆转动时就可带动外筒和内筒进行转动,转杆转动过程中也会带动转板进行转动,转板转动时就可带动第四齿轮进行转动,第四齿轮就可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转动时就可带动蜗轮进行转动,蜗轮就可带动联动杆进行转动,联动杆转动时就可带动联动架进行转动,联动架就可带动外筒和内筒进行上下移动,上下移动时就可使聚合物不会堆积在一起,从而使偶联剂可以更快的与聚合物接触,从而提高浸泡的效率。从而提高浸泡的效率。从而提高浸泡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制备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聚合物是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异、结构多样、适应性广,在各种医疗器械行业逐步取代传统材料俨然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全球大量用于医疗器械的聚合物材料达12种,利用现有的生物医学材料已开发应用的医用植入关节假体、人工器官等近300种。
[0003]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0004]石墨烯涂层可以作为抗菌材料制备呈抗菌涂层,制备时需要将聚合物进行超声清洗,然后在将其浸泡在偶联剂内,浸泡时需要偶联剂逐渐的渗透实现对聚合物完全的浸泡,这一浸泡过程中聚合物堆积在一起,从而在浸泡时不能快速的渗透到内部的聚合物上,从而影响聚合物浸泡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包括气缸、软管和伺服电机,所述气缸设置在机箱的放置端口,所述机箱的下方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着转杆,所述机箱内部的转杆端头上设有外筒,所述外筒内设有内筒,所述外筒下方的转杆侧缘上设有转板,所述转板上转动连接着蜗杆,所述蜗杆的输入端设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连接着机箱底端的第三齿轮,所述蜗杆一侧连接着蜗轮,所述蜗轮的输出端铰接着联动架,所述联动架铰接着外筒,所述外筒的放置端上方设有排箱,所述排箱连接着存箱,所述排箱的端口位置设有堵板。
[0007]优选的,所述机箱底部的伺服电机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啮合连接着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转杆的输入端,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在底箱的底部,所述转杆的一侧端头位于机箱内部,所述机箱内部的转杆上开设有竖槽。
[0008]优选的,所述转杆的竖槽内部插接着转筒,所述转筒的两侧端头上分别连接着边架,所述转筒转动连接在对应的边架上,所述转杆两侧的边架分别设置在外筒的底端,所述边架之间的转筒直径与竖槽的宽度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机箱内部的第三齿轮中部为中空设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中部插接着转杆,所述第三齿轮的上方转杆上连接着转板,所述转板与机箱内部的第三齿轮相互平行,所述转板的端头连接着蜗杆与第四齿轮的连接处。
[0010]优选的,所述蜗杆与第四齿轮整体呈T型设置,所述第四齿轮与机箱内部的第三齿
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的一侧啮合连接着蜗轮,所述蜗轮上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对应的转板上设置有竖板,所述联动杆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竖板上。
[0011]优选的,所述竖板上的联动杆另一侧端头上设置有凸头,所述联动杆上的凸头铰接着联动架,所述联动架对应的外筒上设置有底板。
[0012]优选的,所述联动架的另一侧端头铰接在对应的底板上,所述底板连接的外筒放置口上方设置有环形的排箱,所述排箱内壁的开口内壁上设有环形的堵板。
[0013]优选的,所述堵板上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竖向设置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设置在顶板上,所述侧板位于堵板的内壁上。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竖杆上滑动连接着横架,所述横架与第二竖杆呈垂直连接,所述横架的另一侧端头上设置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连接在对应的排箱上。
[0015]优选的,所述排箱上的第一竖杆高度低于堵板上的第二竖杆高度,所述第一竖杆连接的横架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横架下方的第二竖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两侧端头分别连接着横架和侧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方案通过在机箱的内部底端设置转杆,转杆的外侧端头上连接着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着伺服电机输出端的第一齿轮,伺服电机就可带动转杆整体进行转动,转杆上连接着外筒,外筒内部放置有内筒,转杆就可带动外筒和内筒进行转动,内筒内部就可放置需要浸泡的聚合物,伺服电机就可带动内筒和外筒进行转动,外筒通过转筒滑动连接在对应的转杆竖槽内部,外筒下方的转杆上设有转板,转板上设置有竖板,转板上就可安装蜗杆和第四齿轮,第四齿轮就可与第三齿轮进行啮合连接,转杆转动时转板也会转动,转板上的第四齿轮就可在第三齿轮的啮合下进行转动,蜗杆就可带动一侧的蜗轮进行转动,蜗轮就可通过联动杆带动凸头进行转动,凸头就可带动联动架进行上下移动,联动架上下移动时就可对外筒进行顶动,外筒就可上下移动,外筒上下移动的频率一定,外筒就可带动内筒进行竖向的运动,运动过程中偶联剂就可实现对内筒内的聚合物进行拨动,从而防止聚合物稳定堆积,从而更方便偶联剂的浸泡,从而提高了效率。
[0018]本方案通过在机箱的放置端口上设置气缸,气缸就可带动顶板进行升降,顶板升降时就可方便聚合物的取放,顶板上设置有存箱,存箱内部就可存放去离子水,聚合物浸泡完成后就可先将偶联剂进行外排,排出后就可通过气缸将顶板移动到一定的位置,然后再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就可再次带动内筒和外筒进行转动,内筒和外筒转动时就会上下移动,外筒和内筒进行上移时就会对排箱进行顶动,排箱就会通过横架沿着第二竖杆进行上移,排箱上移时内部的开口就不会受到阻挡,去离子水就可经过排箱落到内筒的聚合物上,从而对聚合物进行清洗,内筒上下移动过程中可以防止聚合物堆积,从而实现去离子水可以均匀的对聚合物进行清理,从而不需将聚合物移动到其他设备上进行清理,从而加快了聚合物的准备进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局部剖视图一。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局部剖视图二。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局部剖视图三。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C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机箱;2、气缸;3、顶板;4、存箱;5、伺服电机;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软管;9、排箱;10、堵板;11、第一竖杆;12、横架;13、第一弹簧;14、第二竖杆;15、侧板;16、外筒;17、内筒;18、转杆;19、第三齿轮;20、底板;21、竖槽;22、边架;23、转筒;24、转板;25、凸头;26、联动架;27、联动杆;28、竖板;29、蜗轮;30、蜗杆;31、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包括气缸(2)、软管(8)和伺服电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设置在机箱(1)的放置端口,所述机箱(1)的下方设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输出端连接着转杆(18),所述机箱(1)内部的转杆(18)端头上设有外筒(16),所述外筒(16)内设有内筒(17),所述外筒(16)下方的转杆(18)侧缘上设有转板(24),所述转板(24)上转动连接着蜗杆(30),所述蜗杆(30)的输入端设有第四齿轮(31),所述第四齿轮(31)啮合连接着机箱(1)底端的第三齿轮(19),所述蜗杆(30)一侧连接着蜗轮(29),所述蜗轮(29)的输出端铰接着联动架(26),所述联动架(26)铰接着外筒(16),所述外筒(16)的放置端上方设有排箱(9),所述排箱(9)连接着存箱(4),所述排箱(9)的端口位置设有堵板(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底部的伺服电机(5)上设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6)一侧啮合连接着第二齿轮(7),所述第二齿轮(7)设置在转杆(18)的输入端,所述转杆(18)转动连接在底箱的底部,所述转杆(18)的一侧端头位于机箱(1)内部,所述机箱(1)内部的转杆(18)上开设有竖槽(2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8)的竖槽(21)内部插接着转筒(23),所述转筒(23)的两侧端头上分别连接着边架(22),所述转筒(23)转动连接在对应的边架(22)上,所述转杆(18)两侧的边架(22)分别设置在外筒(16)的底端,所述边架(22)之间的转筒(23)直径与竖槽(21)的宽度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骨板抗菌涂层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内部的第三齿轮(19)中部为中空设置,所述第三齿轮(19)的中部插接着转杆(18),所述第三齿轮(19)的上方转杆(18)上连接着转板(24),所述转板(24)与机箱(1)内部的第三齿轮(19)相互平行,所述转板(24)的端头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韩一生第五维龙燕明马文瑞杨旻毕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