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脉化瘀药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1649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脉化瘀药物及制备方法,由全蝎10g~15g、蜈蚣2条~5条、红花15g~18g、川芎8g~12g和大黄5g~8g制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大黄5g~8g;将称取的全蝎、蜈蚣、红花、川芎和大黄送入安装有超声动力的研磨机,并过筛80目得到粉末;粉末通过输送机的输送到达胶囊填充剂的入料口,然后粉末装入0号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能明显减轻由脑卒中引起的脑水肿,说明红花降低卒中发生率可能与减轻脑水肿有一定关系。大黄有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止血作用,可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对活血类药物可能造成的出血有约束作用,以达到双向调节。以达到双向调节。以达到双向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脉化瘀药物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通脉化瘀药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脉化瘀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因为人的血液在经脉中的运行顺畅,就不会产生血瘀的问题。如果因为种种病理因素的影响,比如气滞、推动无力,或者是跌打损伤,就会使血液停留在经脉当中,形成瘀血,瘀血是中医当中常见的一种病理表现。通脉化瘀的目的就是使血液重新的正常运行,祛除瘀血,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脉化瘀在中医学可以采用药物的治疗方法,比如中医常用的丹参、红花、桃仁等都是很好的通脉化瘀药物,它们组成的方剂,血府逐瘀汤,都可以通脉化瘀。同样还可以用非药物的疗法,比如针灸就有很好的通脉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还可以用刺络放血的方法,在瘀血阻滞的地方用三棱针刺破皮肤,把里面瘀滞的血液放出来,这样瘀血去掉了,血液就可以重新恢复正常运行,这些都是临床通脉化瘀常用的治疗方式。
[0003]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再发率特点,现采用二级预防方案中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而目前的大数据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预防阿司匹林再发的有效率为0.4%。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而80%以上的脑血管疾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总有效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一旦再发,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而且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须引起高度重视。调查表明,中国高达40%的门诊卒中患者是再发病例。来自中国132家医院1138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在进人康复期后1年内的复发率超过30%,同时会出现无症状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2种病症是脑梗死出现的高危因素,同时也是缺血性卒中的具体表现。这些患者几乎都要使用阿司匹林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可以对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释放形成有效抑制,同时能够对前列环素的生成形成影响,使得血小板聚集性得以减弱,是临床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再发的主要用药。任何临床决策都要考虑到给患者带来的可能风险和获益,抗血小板治疗也不例外。那阿司匹林对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获益是多少呢?
[0004]脑梗死的治疗可分为一级预防、急性期治疗及二级预防。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作用几乎被完全否定,近期发表在NEJM和Lancet上的数篇文章均一致的表明阿司匹林用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并无获益,反而显著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这一系列重磅的研究基本已经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全盘否定。因此,根据目前的证据,既往所有人都高估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价值。
[0005]那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作用又如何呢?脑梗死发生后,急性期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现在已经是神经科最常规的治疗。该作用的确立是来自于1997年发表在《The Lancet》杂志的CAST研究和IST研究。1997年,CAST研究纳入了来自于我国的2万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随机的在发病后48h内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安慰剂。实验表明阿司匹林让4周内的全因死亡率下降了0.6%,让缺血性卒中再发风险下降了0.5%。换句话说,
CAST研究表明,急性期使用阿司匹林每治疗1000个患者,可以预防6个患者的死亡,预防5例卒中再发。IST研究纳入了来自于36个国家的194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样发现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0.4%,缺血性卒中再发率降低1.1%。换句话说,IST研究表明,使用阿司匹林每治疗1000个患者,可以预防4个患者的死亡,预防11例卒中再发。
[0006]事实表明,虽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不可否认,但是高估了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并非用上阿司匹林患者病情就不会加重,不及时用阿司匹林患者病情就会恶化。阿司匹林的效果仅是降低了千分之几的概率。
[0007]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在住院期间给患者开处方用阿司匹林,而在出院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还要嘱咐患者规律的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脑中的再发。那么,阿司匹林究竟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有多大的效果呢?
[0008]一项发表在BMJ杂志上的一项荟萃分析,共汇总了287项联于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的随机对照研究,合计纳入135000例患者结果也同样表明,阿司匹林在脑梗死和TIA的二级预防中确有疗效,与安慰剂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二级预防中,进行了平均29个月的抗血小板治疗后,规律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再发率为17.8%,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再发率为21.4%,差值为3.6%。即每1000个患者中,规律使用一年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能够从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约为15个。该分析表明,我们也高估了阿匹林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疗效。
[0009]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之所有备受神经科医生关注和重视,实是医学的无奈。多年以来我们治疗脑梗死的手段确实有限,阿司匹林千分之几的疗效已是难能可贵了。我待着更好的治疗手段和药物。
[0010]因此,如何通过不断更新的治疗方案降低脑卒中的再发风险是我们临床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之一,将探索的目光转向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
[0011]现有技术一,CN201910848234.4复方药物组份在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所述复方药物组份包括中药组份和西药组份:所述中药组份包括人参和川芎;所述西药组份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其应用治疗效果显著。
[0012]现有技术二,CN201710094500.X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包含美洲大蠊和阿司匹林,还包含丹参和川芎中的一种或两种,进一步,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组成成分以重量份计包含:美洲大蠊40~60份,丹参20~50份,阿司匹林5~20份;或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组成成分以重量份计包含美洲大蠊40~60份,川芎20~50份,阿司匹林5~20份;或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组成成分以重量份计包含美洲大蠊40~60份,丹参15~25份,川芎15~25份,阿司匹林5~20份。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能有效改善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所带来的胃损伤,在降低阿司匹林的服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阻止血栓的形成;减轻脑梗死的形成,降低阿司匹林的药物毒性。
[0013]现有技术三,CN201911130671.9樱桃李产品在抑制血栓形成方面的应用,所述的樱桃李产品包括:果酱、果干、果脯、果汁、果粉、果酒、糖果、糕点、口服液以及樱桃李鲜果等。动物实验显示,樱桃李提取物的抗血栓能力与阿司匹林相当,能够有效防治由二磷酸腺苷或角叉菜胶所引起的血栓形成。
[0014]目前现有技术一、现有技术二和现有技术三存在使用的西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
疗复发率高,而且具有副作用的问题,因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传统医学

中医,通过不断的总结临床试验数据得到了包含全蝎、蜈蚣、红花、川芎和大黄的通脉化瘀药物,降低了抗血小板治疗复发率,而且副作用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脉化瘀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全蝎10g~15g、蜈蚣2条~5条、红花15g~18g、川芎8g~12g和大黄5g~8g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脉化瘀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全蝎11g、蜈蚣3条、红花18g、川芎12g和大黄5g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脉化瘀药物,其特征在于,通脉化瘀药物的服用方法为每次4粒,每日3次,饭前口服。4.一种通脉化瘀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按照质量称取全蝎10g~15g、蜈蚣2条~5条、红花15g~18g、川芎8g~12g和大黄5g~8g;第二步,将称取的全蝎、蜈蚣、红花、川芎和大黄送入安装有超声动力的研磨机,并过筛80目得到粉末;第三步,粉末通过输送机的输送到达胶囊填充剂的入料口,然后粉末装入0号胶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脉化瘀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研磨机上安装有超声波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连接换能器,换能器连接变幅杆,变幅杆连接研磨杆,研磨杆对准拉丝模具进行研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脉化瘀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声波发生器包括驱动模块、控制模块、放大模块及比较模块,驱动模块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输入电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电连接放大模块,用于将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在金燕玉敏毛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