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161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涉及绿化吊顶技术领域,该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包括吊顶本体和设置在吊顶本体下方的若干个雾化喷头,使雾化喷头对绿植进行喷雾,摆动驱动装置能够驱动雾化喷头进行摆动,当摆动驱动装置启动后能够同时带动旋转驱动装置和平移驱动装置进行工作,当旋转驱动装置工作时能够驱动滚动刷进行旋转,对绿植上多余的水份进行擦拭,当平移驱动装置工作时能够驱动移动框沿着吊顶本体进行平移,移动框平移能够带动雾化喷头进行平移,从而可以方便对吊顶本体底面上的绿植进行全面的补水,防止水雾形成水珠滴落到地面上,避免对绿植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也有效的降低了绿化吊顶的实用性。顶的实用性。顶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化吊顶
,具体是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能够使能源、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想方设法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生态绿化净化空气人口和工业密集的城区。
[0003]绿化吊顶一般是指将绿植种植或者安装在吊顶上,用于对吊顶进行装饰,形成一种新的装修风格。
[0004]绿化吊顶在使用后需要定期维护,对绿植补充水分,防止绿植枯萎以及死亡,影响美观,目前对绿植补水的方式大多都是采用喷雾的方式对其表面以及根部进行补水,但是由于绿植是朝下的,水雾在绿植的表面极易凝结成水珠,从而导致水珠掉落,大量的水珠滴落,不仅十分影响绿植下地面的卫生,而且对绿植下的人们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极大的降低了绿化吊顶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绿植补水的方式大多都是采用喷雾的方式对其表面以及根部进行补水,但是由于绿植是朝下的,水雾在绿植的表面极易凝结成水珠,从而导致水珠掉落,大量的水珠滴落,不仅十分影响绿植下地面的卫生,而且对绿植下的人们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极大的降低了绿化吊顶实用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包括吊顶本体和设置在吊顶本体下方的若干个雾化喷头,移动框:设置于吊顶本体的下方,且雾化喷头安装于移动框内,安装机构:安装于吊顶本体的底面,能够起到将移动框安装于吊顶本体上的作用,并且当移动框沿着吊顶本体的长度方向平移时能够对移动框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移动框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滚动刷,且两个滚动刷分别位于雾化喷头的左右两侧,摆动驱动装置:设置于移动框上,能够驱动雾化喷头进行左右摆动,能够多角度的对绿植进行喷水,旋转驱动装置:设置于移动框的其中一端上,当摆动驱动装置工作时能够同时通过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滚动刷进行旋转,平移驱动装置:设置于移动框的另外一端上,当摆动驱动装置工作时能够通过平移驱动装置驱动移动框沿着吊顶本体的长度方向进行平移。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安装机构包括两个沿着吊顶本体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吊顶本体底面的滑轨,且滑轨分别位于绿植的两侧,两个滑轨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两个连接杆远离滑块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板与移动框的两端固定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摆动驱动装置包括通过设置在移动框内的安装板,且雾化喷头安装于安装板上,安装板内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两端均延伸至移
动框的外部并与移动框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位于移动框的外部,固定板靠近第一齿轮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且半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转动轴的表面套设有弹性复位件,且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齿轮和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旋转驱动件为伺服电机。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弹性复位件为扭簧。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移动框其中一端的双面齿条,双面齿条能够沿着移动框的宽度方向进行平移,且双面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双面齿条的上方啮合连接有两个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通过连接轴与滚动刷固定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移动框内固定连接有挤压板。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平移驱动装置包括通过单向轴承安装在转动轴远离固定板一端的第三齿轮,吊顶本体的底面安装有单面齿条,且单面齿条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移动框移动至吊顶本体的一端,使雾化喷头对绿植进行喷雾,摆动驱动装置能够驱动雾化喷头进行摆动,从而多角度的对绿植进行喷雾,当摆动驱动装置启动后能够同时带动旋转驱动装置和平移驱动装置进行工作,当旋转驱动装置工作时能够驱动滚动刷进行旋转,对绿植上多余的水份进行擦拭,并能够将水珠抖落到移动框内,当平移驱动装置工作时能够驱动移动框沿着吊顶本体进行平移,移动框平移能够带动雾化喷头进行平移,从而可以方便对吊顶本体底面上的绿植进行全面的补水,能够防止水雾形成水珠滴落到地面上,避免对绿植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也有效的降低了绿化吊顶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仰视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左视方向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右视方向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移动框内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吊顶本体;2、雾化喷头;3、移动框;4、安装机构;41、滑轨;42、滑块;43、连接杆;44、连接板;5、滚动刷;6、挤压板;7、摆动驱动装置;71、安装板;72、转动轴;73、第一齿轮;74、固定板;75、弹性复位件;76、旋转驱动件;77、半齿轮;8、旋转驱动装置;81、双面齿条;82、第二齿轮;9、平移驱动装置;91、单面齿条;92、第三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

5所示,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包括吊顶本体1和设置在吊顶本体1下方的若干个雾化喷头2,将雾化喷头2与外部水源相连接,使雾化喷头2能够喷雾,对安装在吊顶本体1底面的绿植进行喷水,吊顶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框3,且雾化喷头2安
装于移动框3内,移动框3能够沿着吊顶本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平移,同时移动框3能够对雾化喷头2起到安装和固定的作用,并且能够对雾化喷头2喷出的水滴进行遮挡和收集,避免水雾形成的水滴落到地面上,吊顶本体1的底面安装有安装机构4,能够起到将移动框3安装于吊顶本体1上的作用,并且当移动框3沿着吊顶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移时能够对移动框3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移动框3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滚动刷5,且两个滚动刷5分别位于雾化喷头2的左右两侧,当雾化喷头2对绿植喷水后,通过滚动刷5能够将绿植上多余的水分收集,避免绿植上的水份过多,形成水滴从绿植上滴落,移动框3上设置有摆动驱动装置7,能够驱动雾化喷头2进行左右摆动,能够多角度的对绿植进行喷水,移动框3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装置8,当摆动驱动装置7工作时能够同时通过旋转驱动装置8驱动滚动刷5进行旋转,从而可以更加方便的使滚动刷5对绿植上多余的水份进行清理,移动框3的另外一端设置有平移驱动装置9,当摆动驱动装置7启动后能够通过平移驱动装置9驱动移动框3沿着吊顶本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平移,当雾化喷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吊顶本体(1)和设置在吊顶本体(1)下方的若干个雾化喷头(2);移动框(3):设置于吊顶本体(1)的下方,且雾化喷头(2)安装于移动框(3)内;安装机构(4):安装于吊顶本体(1)的底面,能够起到将移动框(3)安装于吊顶本体(1)上的作用,并且当移动框(3)沿着吊顶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移时能够对移动框(3)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移动框(3)内转动连接有两个滚动刷(5),且两个滚动刷(5)分别位于雾化喷头(2)的左右两侧;摆动驱动装置(7):设置于移动框(3)上,能够驱动雾化喷头(2)进行左右摆动,能够多角度的对绿植进行喷水;旋转驱动装置(8):设置于移动框(3)的其中一端上,当摆动驱动装置(7)工作时能够同时通过旋转驱动装置(8)驱动滚动刷(5)进行旋转:平移驱动装置(9):设置于移动框(3)的另外一端上,当摆动驱动装置(7)工作时能够通过平移驱动装置(9)驱动移动框(3)沿着吊顶本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平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其特征是,安装机构(4)包括两个沿着吊顶本体(1)的长度方向固定在吊顶本体(1)底面的滑轨(41),且滑轨(41)分别位于绿植的两侧,两个滑轨(41)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2),两个滑块(42)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3),且两个连接杆(43)远离滑块(42)的一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板(44)与移动框(3)的两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生态绿化吊顶装置,其特征是,摆动驱动装置(7)包括通过设置在移动框(3)内的安装板(71),且雾化喷头(2)安装于安装板(71)上,安装板(71)内固定连接有转动轴(72),且转动轴(72)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田戴恩龙张立伟贾莹莹吴东昌孔豫栋康金伟王彩峰范广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