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503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涉及地面缝隙清理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有推架与移动轮,所述推架的顶部设置有能升降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能往复滑动的滑架,所述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缝架,所述清缝架的底部转动安装有两组能同向转动的清缝刮刀,所述滑架的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小型负压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两组清缝刮刀同步同向转动,两组清缝刮刀刃口相互远离,两组清缝刮刀刃口分别顶在两侧地板的对应面上,然后推动推架移动,推架带动支架移动,支架带动刮刀移动,同时支架通过清缝架带动刮刀往复移动,进而能快速有效的对水泥进行清刮,清刮难度低。清刮难度低。清刮难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面缝隙清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地板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地板安装的过程中,当地砖铺设好后,为了使整体地面保持平整和美观,需要将地板缝内的杂质清理出来,然后再地板缝内填充填充剂料,使地板连接平整。
[0003]目前,在建筑修复过时,地板通常是铺设好的,这就会导致地板缝隙中容易进入修复的水泥浆料,修复后经常会出现忘记或漏清洁的情况,这就导致忘记或漏清洁处水泥凝固,水泥凝固后无法用刷子清洁,只能使用刮铲一点一点进行清刮,且在清刮时,刮铲难以同时沿着两侧地板的边缘进行清刮,不仅清刮难度大,且容易损伤地板,同时现有的地板缝隙的宽度通常为1

3mm,由于刮铲厚度固定,当地板缝隙间隙较大时,刮铲一次难以完全将缝隙清理,需要反复清刮,清理效率低,同时在清刮时,较大的颗粒容易卡在缝隙中,不仅容易清刮效率,且后续吸出灰尘时,较大的颗粒难以被吸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缝隙中凝固水泥清刮难度大与大宽度间隙清理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包括有推架与移动轮,所述推架的顶部设置有能升降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能往复滑动的滑架,所述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缝架,所述清缝架的底部转动安装有两组能同向转动的清缝刮刀,两组所述清缝刮刀的旋转中心分别位于清缝架底部的两端,所述清缝刮刀的厚度为0.5mm,所述滑架的外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小型负压机;
[0007]所述清缝架的内部开设有收集腔,所述清缝架的外侧设置有贯穿至收集腔内顶部的连接头,所述小型负压机的吸气端能与连接头相连接,所述清缝架的底部开设有吸孔,所述吸孔位于清缝刮刀远离其摆动方向的一侧,所述吸孔与所述收集腔之间设置有吸管,所述吸管与所述收集腔的连接处位于连接头的下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的内部设置有滤网。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推架的顶部铰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侧铰接有拉杆,所述升降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拉轴,所述拉杆转动安装在拉轴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推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推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转动安装在锁紧螺栓上,所述推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锁定轮,所述锁定轮的外侧环形开设有能插接插杆的插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架的顶部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曲柄轮,所述曲柄轮的外侧铰接有曲柄杆,所述滑架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横撑,所述曲柄杆与所述横撑相铰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清缝架的外侧转动安装有两组刮刀轴,两组所述刮刀轴分别与两组所述清缝刮刀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刮刀轴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清缝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齿杆,所述齿杆与所述转轮相啮合,所述清缝架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位于两组转轮之间,所述调节轮的外侧铰接有两组调节连杆,两组所述调节连杆分别与两组所述齿杆相铰接,所述清缝架的顶部设置有防转组件,所述防转组件能限制调节轮转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清缝架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外侧设置有轴键,所述调节螺栓通过轴键滑动连接在调节轮中,所述调节螺栓的顶部设置有导柱,所述清缝架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限位螺杆,所述限位螺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限位导向板,所述限位导向板套接在导柱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两组清缝刮刀同步同向转动,两组清缝刮刀刃口相互远离,两组清缝刮刀刃口分别顶在两侧地板的对应面上,然后推动推架移动,推架带动支架移动,支架带动清缝架移动,清缝架带动刮刀移动,同时支架通过清缝架带动刮刀往复移动,进而能快速有效的对水泥进行清刮,清刮难度低。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两组清缝刮刀刃口相互远离,两组清缝刮刀刃口分别顶在两侧地板的对应面上,此时清缝刮刀之间存在间距,不仅能同时清刮两侧地板,且能对清刮出的水泥渣进行过滤,小颗粒水泥渣通过间距留在缝隙中,同时小颗粒水泥在清缝刮刀导向作用下,小颗粒水泥被导向至吸孔底部,进而能被小型负压机吸出,减少灰尘污染,并且大颗粒水泥渣被推至地板上方,清理效果好。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两组清缝刮刀同步同向转动不同的角度,使两组清缝刮刀的刃口之间间距改变,进而使装置能一次清刮不同宽度的缝隙,清理效率高。
[0019]4、本专利技术,通过小型负压机通过连接头时收集腔吸气,收集腔通过吸管使吸孔吸气,进而能将小颗粒水泥从缝隙中吸出,由于吸管连接处位于连接头的下方,因此小颗粒会落在收集腔中,能对小型负压机进行防护,防止水泥颗粒对负压机运行产生影响,设备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局部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部分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清缝架和清缝刮刀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清缝架仰视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清缝架剖视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推架;101、推杆;102、锁紧螺栓;103、插杆;104、锁定轮;105、拉杆;2、
移动轮;3、升降架;301、拉轴;302、驱动电机;303、曲柄轮;304、曲柄杆;4、滑架;401、横撑;5、清缝架;501、收集腔;502、排污门;503、连接头;504、吸孔;505、吸管;506、滤网;507、螺纹孔;6、清缝刮刀;601、刮刀轴;602、转轮;603、齿杆;604、调节轮;605、调节连杆;606、调节螺栓;607、导柱;608、限位螺杆;609、限位导向板;7、支架;8、小型负压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依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如图1

图7所示,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包括有推架1与移动轮2,推架1的顶部设置有能升降的升降架3,升降架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能往复滑动的滑架4,滑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缝架5,清缝架5的底部转动安装有两组能同向转动的清缝刮刀6,两组清缝刮刀6的旋转中心分别位于清缝架5底部的两端,清缝刮刀6的厚度为0.5mm,滑架4的外侧设置有支架7,支架7上安装有小型负压机8;
[0030]清缝架5的内部开设有收集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包括有推架(1)与移动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架(1)的顶部设置有能升降的升降架(3),所述升降架(3)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能往复滑动的滑架(4),所述滑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缝架(5),所述清缝架(5)的底部转动安装有两组能同向转动的清缝刮刀(6),两组所述清缝刮刀(6)的旋转中心分别位于清缝架(5)底部的两端,所述清缝刮刀(6)的厚度为0.5mm,所述滑架(4)的外侧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上安装有小型负压机(8);所述清缝架(5)的内部开设有收集腔(501),所述清缝架(5)的外侧设置有贯穿至收集腔(501)内顶部的连接头(503),所述小型负压机(8)的吸气端能与连接头(503)相连接,所述清缝架(5)的底部开设有吸孔(504),所述吸孔(504)位于清缝刮刀(6)远离其摆动方向的一侧,所述吸孔(504)与所述收集腔(501)之间设置有吸管(505),所述吸管(505)与所述收集腔(501)的连接处位于连接头(503)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503)的内部设置有滤网(5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腔(50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门(5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架(1)的顶部铰接有推杆(101),所述推杆(101)的外侧铰接有拉杆(105),所述升降架(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拉轴(301),所述拉杆(105)转动安装在拉轴(30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修复用地面缝隙清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10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02),所述推杆(1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杆(103),所述插杆(103)转动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汪成强杨威杨韧王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