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445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太子参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科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属于胃炎类型的一种。临床治疗中发现该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治疗效果差等特点,是较为难治的胃部疾病,而且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胃癌的发生。尽管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疾病,但其较高的癌症发病率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全球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就是亚洲,尤其是中国人口的发病率最高,大部分患者在治疗的后期均会演变为癌症。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同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监测能够最大限度的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
[0003]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对于其发病原因仍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知和定论。究其原因是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并不是单一的因素导致,由于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关联,导致病机十分复杂。据目前最新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细菌及病毒感染、胃粘膜血流量变少、胆汁反流、胃粘膜营养缺失、维生素缺乏、饮食习惯、免疫力、遗传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为常见,这可能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复难愈有关。此外,随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也逐渐发现了很多被认为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上述诸多因素联合作用导致胃粘膜被反复刺激,引起慢性炎症,最终导致胃粘膜固有腺体数量出现局部性或广泛性减少甚至消失,严重者甚至伴随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使胃粘膜颜色变浅、血管显见,胃功能减退,肠壁蠕动功能变弱,进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0004]目前西医治疗对其尚无彻底、高效的治疗方案,治疗主要以缓解为主,且西药治疗还存在副作用和并发症等问题。随着我国中医学事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尤其是结合中医辨证理论,依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将中药、中成药及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结合,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中医治疗虽然没有西药起效快,但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且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较少,最重要的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已经病变的胃粘膜,从而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可能。由此可见,中医中药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0005]中医学中并无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一病名,但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如胃痛、胃脘痛、痞满等,可将其划为“胃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张仲景曾在《伤寒论》中记载:“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痞满则心堵闷,触之无形、按之柔软”,此种记载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也有记载:“痞者,痞塞不开;满者,长满不行”;《仁术便览》卷二中首次提出痞病之名。我国在1989年,经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的研究和
探讨,正式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名拟定为“胃痞”。
[0006]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诸如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不振、乏力、饱胀等均属于消化内科的临床常见病症。从中医角度分析该病之病机十分复杂,不同的学者都有自己的观点,陈泽慧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命门火衰以致血瘀,贯穿该病的全过程;张月涛则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胃阴虚以致血瘀;梁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是胃阴虚,阴虚则火旺,久之脾气亏虚,以致气阴两虚;张忠晶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是本,血瘀、气滞、嘈杂等是标,其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脉络瘀阻。本病的病因复杂,诸如外感邪毒、药食不当、情志失和等均属病因,临床症状为肝郁郁结、脾胃失衡、胃气上逆,甚者则肝郁化火、灼热伤阴等,进而产生郁热、虚热等症状。经对上述名家学者的研究可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实则有虚有实,虚实夹杂,病灶在胃,但与肝、脾也密切相关,其本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标为气滞血瘀。如脾胃相合,则共同运化水谷,使气、血、津、液能够滋养全身;如脾胃失和,则气机不利,运化失调,气弱则阴虚,湿热久则耗阴,乃至出现气阴两虚之证。阴虚则气滞,气化失常,湿浊易生,湿浊又可化热伤阴,久之则脉络瘀阻。由此可见,气阴两虚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之重点在于其脾胃两虚之证,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可见腹胀、便秘、神疲乏力、胃脘疼痛等症状,通过滋阴养胃则能够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吴瑭曾在《温病条辨》中指出:“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则气降,十二经之阴则可复矣”;叶天士也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胃宜降则和,胃气上逆则病,气不痛亦病”。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在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气滞血瘀所致,若素体脾虚则脾胃失常,气机阻滞且呈胀满之形,则胃失滋养,以致胃粘膜萎缩。
[0007]《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将其分为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等六种证型;《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将其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等六种证型;《中国内科学》将其分为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滞等七种证型。
[0008]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很多,医者首先会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诸如气阴亏虚者,则瘀毒内生,因此需要使胃气通降,血气通畅,才能够促进病变的胃粘膜逆转;气滞瘀阻者,则应给予活血通络之药方。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通常虚实夹杂,用药的关键当以健脾益气、活血理气、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
[0009]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医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治疗效果也是最理想的。麦聪英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该方包括柴胡、川芎、茯苓、郁金、赤芍、白芍、白术、黄芪、甘草、黄连等三十余种药材。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标准对经方进行加减,治疗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1.25%。易帅采用化瘀消萎汤治疗胃络瘀阻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该方包括蒲黄、丹参、砂仁、三七粉、当归、赤芍、鸡内金、桃仁、舌草等十余种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张平采用百合当归芍药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该方包括百合、芍药、当归、丹参、郁金、茯苓、蒲公英、砂仁等十余种药材,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经方加减治疗,该方攻补结合,虚实兼并,具有养阴和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
[0010]由于传统中药煎服过于繁琐,且耗时耗力,不利于中医学事业的推广。因此,近年来,许多医药企业将中药制成中成药,在保证药效的同时,还能够便于患者服用,也便于中
药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例如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摩罗丹,该药是由百合、石斛、玄参、麸炒白术、乌药、当归、三七、醋延胡索等18种中药制作而成的纯中成药物,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具有健脾消积、和胃降逆、舒经通络的功效,对于缓解胃部疼痛、闷气、纳呆、气短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效果理想。齐乐采用摩罗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太子参8

16份,生白术10

20份,茯苓10

20份,炙鳖甲5

15份,陈皮8

16份,川石斛5

15份,北沙参8

16份,麦冬5

15份,生白芍10

20份,生甘草2

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太子参10

14份,生白术13

17份,茯苓13

17份,炙鳖甲8

12份,陈皮10

14份,川石斛8

12份,北沙参10

14份,麦冬8

12份,生白芍13

17份,生甘草4

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太子参12份,生白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阳陈明显刘赛月
申请(专利权)人:仙居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