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口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139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8
一种排水口,包括预留洞口、排水口装置;预留洞口设置在混凝土主梁翼板内为倒锥台形洞口;排水口装置包括三个不锈钢预制构件和一个硅橡胶垫圈,构件一为雨水篦子,构件二为上方设有进水口、下方设有排水口的集水容器,其四周侧壁开有多条镂空孔;构件三为不锈钢钢管;构件二底部排水口与构件三通过套口焊接连接,雨水篦子与集水容器铰接连接后盖住进水口;构件三管体外套楔形截面的硅橡胶垫圈插入预留洞口压紧,构件二设置耳板与桥面预埋锚栓固定连接,构件二底部及四周填塞聚硫橡胶防水材料构成防水层,构件二立面四周填充透水碎石砾料构成滤水层并位于防水层之上;构件二埋设在桥面的混凝土铺装里,构件一露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漏水、排水通畅。排水通畅。排水通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口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附属结构构造措施
,具体是提供一种排水口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排水口是影响桥梁耐久性的一个关键部件,对于现有的桥梁而言,排水口多为铸铁材料,存在制作精度不高、质量大、构件易锈蚀、排水口与混凝土主梁翼板间易漏水等问题。工程中需要制作精度高、质量小、密闭性好、施工方便的排水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口及施工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了现有的排水口装置存在的制作精度不高、质量大、构件易锈蚀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装置采用高强不锈钢材料,高镂空设计,严格控制材料成本的同时满足功能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装方法可以解决排水口与混凝土主梁翼板间的漏水问题,同时大大提高施工速度。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排水口,包括预留洞口、排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预留洞口1设置在靠近防撞护栏处的混凝土主梁翼板内,且为上下贯通梁体的竖向倒锥台形洞口;
[0007]所述排水口装置2包括三个不锈钢预制构件和一个硅橡胶垫圈,其中,构件一为排水口顶部的雨水篦子21,构件二为集水容器22设置为方盒子形状,其上方设有进水口、下方设有排水口,其四周侧壁开有竖向的多条长条状的镂空孔221;构件三为圆形截面薄壁不锈钢钢管23;所述构件二底部排水口与所述构件三通过套口223焊接连接,所述雨水篦子与集水容器通过转轴211铰接连接后盖住所述集水容器上方进水口;
[0008]将所述构件三管体外通体套上楔形截面的硅橡胶垫圈3后插入所述预留洞口并压紧,使所述构件三与预留洞口的间隙密闭,所述构件二底部除靠近护栏4一侧的其余三面盒体上均设置一个耳板222与桥面预埋锚栓固定连接,所述构件二底部及四周填塞聚硫橡胶防水材料11构成防水层,所述构件二立面四周填充透水碎石砾料构成滤水层12并位于所述防水层之上;
[0009]所述构件二埋设在桥面的混凝土铺装里,所述构件一露出。
[0010]所述的一种排水口,其中,所述构件二底部及四周填塞的聚硫橡胶防水材料11构成的防水层形状为倒梯形盆状,其位于所述构件二四周的防水层为倾斜面,是向外、向上倾斜,其盆内构成收纳空间,所述滤水层12填充在倒梯形盆内的收纳空间内、并向上延伸高出盆上沿一段高度,使所述滤水层顶面位于所述镂空孔221中部深度,所述滤水层周围为混凝土铺装9。
[0011]所述的一种排水口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2]首先,将混凝土主梁翼板8在浇筑过程中预留倒锥台形预留孔,构成直径上大下小
的所述预留洞口1,其孔径略大于所述构件三外径,二者半径差小于垫圈厚度;之后,在桥面防水层14施工完毕后,将所述构件三套上楔形截面硅橡胶密封圈插入桥面所述预留孔并压紧,使所述构件三与预留孔的间隙密闭;所述构件二底部除靠近护栏侧其余三面均设置一个耳板与桥面预埋锚栓固定连接;所述构件二底部及四周填塞聚硫橡胶防水材料构成防水层11,并在所述构件二立面四周的所述防水层11之上填充透水碎石砾料构成滤水层;将所述构件二埋设在桥面的混凝土铺装层里,所述构件一的上面露出。
[0013]所述的一种排水口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排水口装置在聚硫橡胶防水材料防水层与进镂空孔底部之间用嵌缝止水材料13封闭。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高镂空、滤水层、楔形橡胶垫圈等设计解决了现有的排水口装置存在的排水口与混凝土主梁翼板间的漏水、排水不畅问题,采用高强不锈钢材料、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解决了制作精度不高、质量大、构件易锈蚀等问题。大大提高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排水口横桥向的安装剖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排水口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排水口顺桥向的安装剖面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为硅橡胶垫圈示意图;
[0021]图6为排水口安装分解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排水口安装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编号说明:
[0024]预留洞口1、聚硫橡胶防水材料11、滤水层12、嵌缝止水材料13、桥面防水层14、排水口装置2、雨水篦子21、转轴211、集水容器22、镂空孔221、耳板222、套口223、不锈钢钢管23、硅橡胶垫圈3、防撞护栏4、预埋钢板5、预埋钢筋51、沥青混凝土面层6、桥面砼铺装顶面7、混凝土主梁翼板8、混凝土铺装9。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见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排水口,包括预留洞口、排水口装置;
[0027]所述预留洞口1设置在靠近防撞护栏处的混凝土主梁翼板8内,且为上下贯通梁体的竖向倒锥台形洞口;
[0028]所述排水口装置2包括三个不锈钢预制构件和一个硅橡胶垫圈,其中,构件一为排水口顶部的雨水篦子21,构件二为集水容器22设置为方盒子形状,其上方设有进水口、下方设有排水口,其四周侧壁开有竖向的多条长条状的镂空孔221;构件三为圆形截面薄壁不锈钢钢管23;参见图1所示,所述构件二底部排水口与所述构件三通过套口223焊接连接,套口是围绕排水口连接的管体,所述雨水篦子与集水容器通过转轴211铰接连接后盖住所述集水容器上方进水口;
[0029]将所述构件三管体外通体套上楔形截面的硅橡胶垫圈3后插入所述预留洞口并压
紧,使所述构件三与预留洞口的间隙密闭,硅橡胶垫圈3为上厚下薄的楔形截面,向下压时越压越紧密密封效果好,参见图2所示,所述构件二底部除靠近护栏4一侧的其余三面盒体上均设置一个耳板222与桥面预埋锚栓固定连接,所述构件二底部及四周填塞聚硫橡胶防水材料11构成防水层,参见图1、3所示,所述构件二立面四周填充透水碎石砾料构成滤水层12并位于所述防水层之上;
[0030]所述构件二埋设在桥面的混凝土铺装里,所述构件一露出。
[0031]所述的一种排水口,其中,所述构件二底部及四周填塞的聚硫橡胶防水材料11构成的防水层形状为倒梯形盆状,其位于所述构件二四周的防水层为倾斜面,是向外、向上倾斜,其盆内构成收纳空间,所述滤水层12填充在倒梯形盆内的收纳空间内、并向上延伸高出盆上沿一段高度,使所述滤水层顶面位于所述镂空孔221中部深度,所述滤水层周围为混凝土铺装9。
[0032]所述的一种排水口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首先,将混凝土主梁翼板8在浇筑过程中预留倒锥台形预留孔,参见图6所示,构成直径上大下小的所述预留洞口1,其孔径略大于所述构件三外径,二者半径差小于垫圈厚度;之后,在桥面防水层14施工完毕后,将所述构件三套上楔形截面硅橡胶密封圈插入桥面所述预留孔并压紧,使所述构件三与预留孔的间隙密闭;所述构件二底部除靠近护栏侧其余三面均设置一个耳板与桥面预埋锚栓固定连接;所述构件二底部及四周填塞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口,包括预留洞口、排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洞口(1)设置在靠近防撞护栏处的混凝土主梁翼板内,且为上下贯通梁体的竖向倒锥台形洞口;所述排水口装置(2)包括三个不锈钢预制构件和一个硅橡胶垫圈,其中,构件一为排水口顶部的雨水篦子(21),构件二为集水容器(22)设置为方盒子形状,其上方设有进水口、下方设有排水口,其四周侧壁开有竖向的多条长条状的镂空孔(221);构件三为圆形截面薄壁不锈钢钢管(23);所述构件二底部排水口与所述构件三通过套口(223)焊接连接,所述雨水篦子与集水容器通过转轴(211)铰接连接后盖住所述集水容器上方进水口;将所述构件三管体外通体套上楔形截面的硅橡胶垫圈(3)后插入所述预留洞口并压紧,使所述构件三与预留洞口的间隙密闭,所述构件二底部除靠近护栏(4)一侧的其余三面盒体上均设置一个耳板(222)与桥面预埋锚栓固定连接,所述构件二底部及四周填塞聚硫橡胶防水材料(11)构成防水层,所述构件二立面四周填充透水碎石砾料构成滤水层(12)并位于所述防水层之上;所述构件二埋设在桥面的混凝土铺装里,所述构件一露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二底部及四周填塞的聚硫橡胶防水材料(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波闫晓丰黄宜朱旺华曹东利徐德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