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涛马宁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工艺以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5291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装置,包括桥梁主体,所述的桥梁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梁;桥梁主体与侧梁之间分别涂抹有防水层;防水层的上部铺设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梁主体与侧梁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侧边防水排放装置;侧梁的上部安装有辅助清洁装置,且辅助清洁装置设置在侧边防水排放装置的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防水板设置在防水层的内侧,进而能够增加强梁与L型固定框连接处的防水密封效果,从而不会在下雨后导致水液向L型固定框与桥梁主体的缝隙处进入。框与桥梁主体的缝隙处进入。框与桥梁主体的缝隙处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工艺以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防水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工艺以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下雨时桥梁上会产生积水,积水容易渗入到桥梁内侧从而会影响桥梁的寿命,现有的一种道路桥梁设计防水结构,包括排水总管,所述排水总管通过固定连接件悬挂于桥体外侧,桥体内分别预埋有积水池和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与积水池连通,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排水总管连通,积水池的上开口设置有雨水篦,积水池的底板呈倾斜状,排水总管的表面预留有除杂窗口,并在除杂窗口处安装有封堵板,排水位置与桥梁的缝隙中容易渗入水液,从而会排水位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工艺以及装置,其结构简单,能够简单地实现分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0004]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装置,包括桥梁主体,所述的桥梁主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梁;桥梁主体与侧梁之间分别涂抹有防水层;防水层的上部铺设有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梁主体与侧梁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侧边防水排放装置;侧梁的上部安装有辅助清洁装置,且辅助清洁装置设置在侧边防水排放装置的上部。
[0005]优选的,所述的侧边防水排放装置包括L型固定框,所述的L型固定框的外圈上侧位置设置有防水板;L型固定框的内部左侧的前后两段分别一体设置有限位板;L型固定框的左侧一体设置有排水框,且排水框贯穿测量;L型固定框的内侧放置有L型漏水篦。
[0006]优选的,所述的辅助清洁装置包括防水罩,所述的防水罩的内侧螺栓安装有角度旋转电机;角度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螺栓安装有连接套管;连接套管的下部焊接有清洁架;清洁架的左侧嵌入有清洁刷。
[0007]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准备防水材料,准备沥青作为防水原料;
[0009]步骤二:对防水材料加工,通过搅拌设备对沥青进行加热搅拌;
[0010]步骤三:对桥梁涂抹,将沥青均匀的涂抹在桥梁主体的上表面以及桥梁主体与侧梁的连接处,接着将排水框插入到侧梁的内侧,同时将L型固定框嵌入在桥梁主体与侧梁的连接处,最后在防水板与桥梁主体与侧梁的连接再次涂抹沥青层进行防水处理;
[0011]步骤四:加速固化处理,通过风机对涂抹完毕的沥青进行吹风加速沥青的固化,然后对路面进行铺设。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中,利用防水板设置在防水层的内侧,进而能够增加强梁与L型固定框连接处的防水密封效果,从而不会在下雨后导致水液向L型固定框与桥梁主体的缝隙处进入。
[0014]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L型固定框和L型漏水篦可对在积水较多时能够增加水液排放速
度,进而降低积水在桥梁主体上储存的时间。
[0015]3.本专利技术中,利用角度旋转电机通过连接套管带动清洁架前后摆动,进而能够利用清洁刷对吸附在L型漏水篦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杂物对L型漏水篦造成堵塞。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边防水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20]图中:
[0021]1、桥梁主体;2、侧梁;3、防水层;4、路面;5、侧边防水排放装置;51、L型固定框;52、防水板;53、限位板;54、排水框;55、L型漏水篦;6、辅助清洁装置;61、防水罩;62、角度旋转电机;63、连接套管;64、清洁架;65、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3]图中:
[0024]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装置,包括桥梁主体1,所述的桥梁主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梁2;桥梁主体1与侧梁之间分别涂抹有防水层3;防水层3的上部铺设有路面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梁主体1与侧梁2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侧边防水排放装置5;侧梁2的上部安装有辅助清洁装置6,且辅助清洁装置6设置在侧边防水排放装置5的上部;所述的侧边防水排放装置5包括L型固定框51,所述的L型固定框51的外圈上侧位置设置有防水板52,利用防水板52设置在防水层3的内侧,进而能够增加强梁与L型固定框连接处51的防水密封效果,从而不会在下雨后导致水液向L型固定框51与桥梁主体1的缝隙处进入;L型固定框51的内部左侧的前后两段分别一体设置有限位板53;L型固定框51的左侧一体设置有排水框54,且排水框54贯穿测量2;L型固定框51的内侧放置有L型漏水篦55,设置L型固定框51和L型漏水篦55可对在积水较多时能够增加水液排放速度,进而降低积水在桥梁主体1上储存的时间。
[0025]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辅助清洁装置6包括防水罩61,所述的防水罩61的内侧螺栓安装有角度旋转电机62;角度旋转电机62的输出轴上螺栓安装有连接套管63;连接套管63的下部焊接有清洁架64;清洁架64的左侧嵌入有清洁刷65,利用角度旋转电机62通过连接套管63带动清洁架64前后摆动,进而能够利用清洁刷65对吸附在L型漏水篦55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从而避免杂物对L型漏水篦55造成堵塞。
[0026]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L型固定框51嵌入在桥梁主体1与侧梁2的连接处。
[0027]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水板52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涂抹在桥梁主体1与侧梁2连接处的防水层3接触。
[0028]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水罩61螺栓安装在侧梁2的上部。
[0029]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01:准备防水材料,准备沥青作为防水原料;
[0031]S102:对防水材料加工,通过搅拌设备对沥青进行加热搅拌;
[0032]S103:对桥梁涂抹,将沥青均匀的涂抹在桥梁主体1的上表面以及桥梁主体1与侧梁2的连接处,接着将排水框54插入到侧梁2的内侧,同时将L型固定框51嵌入在桥梁主体1与侧梁2的连接处,最后在防水板52与桥梁主体1与侧梁2的连接再次涂抹沥青层进行防水处理;
[0033]S104:加速固化处理,通过风机对涂抹完毕的沥青进行吹风加速沥青的固化,然后对路面4进行铺设。
[0034]工作原理
[0035]首先准备沥青作为防水原料、通过搅拌设备对沥青进行加热搅拌,将沥青均匀的涂抹在桥梁主体1的上表面以及桥梁主体1与侧梁2的连接处,接着将排水框54插入到侧梁2的内侧,同时将L型固定框51嵌入在桥梁主体1与侧梁2的连接处,最后在防水板52与桥梁主体1与侧梁2的连接再次涂抹沥青层进行防水处理,通过风机对涂抹完毕的沥青进行吹风加速沥青的固化,然后对路面4进行铺设,最后将L型漏水篦55放置在L型固定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道桥防水施工装置,包括桥梁主体(1),所述的桥梁主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侧梁(2);桥梁主体(1)与侧梁之间分别涂抹有防水层(3);防水层(3)的上部铺设有路面(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梁主体(1)与侧梁(2)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侧边防水排放装置(5);侧梁(2)的上部安装有辅助清洁装置(6),且辅助清洁装置(6)设置在侧边防水排放装置(5)的上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道桥防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边防水排放装置(5)包括L型固定框(51),所述的L型固定框(51)的外圈上侧位置设置有防水板(52);L型固定框(51)的内部左侧的前后两段分别一体设置有限位板(53);L型固定框(51)的左侧一体设置有排水框(54),且排水框(54)贯穿测量(2);L型固定框(51)的内侧放置有L型漏水篦(5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道桥防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清洁装置(6)包括防水罩(61),所述的防水罩(61)的内侧螺栓安装有角度旋转电机(62);角度旋转电机(62)的输出轴上螺栓安装有连接套管(63);连接套管(63)的下部焊接有清洁架(64);清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利军陈涛马宁
申请(专利权)人:陈涛马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