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电池串组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64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背接触电池串组及光伏组件,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背接触电池串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串,电池串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片;焊带,电池串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片通过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焊带电连接,电池串中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焊带之间的距离为d1;在每个电池串中,沿第一方向与电池片边缘相邻的焊带为端部焊带,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电池串的端部焊带之间的距离为d2,0.6≤d2/d1<1,以降低熔融的胶流动导致的电池片所受压力不均匀概率以及熔融的胶对焊带的冲击,进而降低了焊带位置偏移的风险,同时,相邻的两个端部焊带能够共同分散电池片边缘附近的应力,减少了应力集中的情况以及电池片隐裂或破碎的情况。碎的情况。碎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接触电池串组及光伏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电池串组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是一种由多块电池片经过串焊、拼接、敷设、层压等多道工序形成的组件结构,串焊时,多块电池片通过焊带依次焊接形成电池串。然而,焊带与电池片之间存在高度差,层压过程中,电池片边缘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电池片隐裂或破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接触电池串组及光伏组件,以降低熔融的胶流动导致的电池片所受压力不均匀概率以及熔融的胶对焊带的冲击,进而降低了焊带位置偏移的风险,同时,相邻的两个端部焊带能够共同分散电池片边缘附近的应力,进一步减少了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减少了电池片隐裂或破碎的情况。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背接触电池串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电池串,电池串包括:
[0006]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片;
[0007]焊带,焊带沿第二方向延伸,焊带与电池片连接,电池串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片通过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焊带电连接,且电池串中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焊带之间的距离为d1;
[0008]在每个电池串中,沿第一方向与电池片边缘相邻的焊带为端部焊带,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电池串的端部焊带之间的距离为d2,0.6≤d2/d1<1。
[0009]本专利技术中,将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电池串的端部焊带之间的距离d2与电池串中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焊带之间的距离d1之间的比值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即0.6≤d2/d1<1,如此设置,相邻的两电池串的端部焊带之间的距离d2适当小于电池串中相邻的两个焊带的距离d1,防止相邻的两电池串的端部焊带之间的距离d2过大,进而减少了流动至相邻的两电池串的端部焊带之间的胶,降低了由于熔融的胶流动导致的电池片所受压力不均匀概率,同时降低了熔融的胶对焊带的冲击,进而降低了焊带位置偏移的风险。而且,相邻的两个端部焊带能够共同分散电池片边缘附近的应力,进一步减少了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减少了电池片隐裂或破碎的情况。
[0010]上述实施例中,同时还避免了相邻的两电池串的端部焊带之间的距离d2过小的情况,如此可以防止相邻的两电池串的端部焊带相距太近发生短路。
[00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第一方向,端部焊带距电池片边缘的距离为d3,0.2≤d3/d2≤0.4。如此设置,保证了端部焊带与电池片边缘之间的合理距离,层压过程中,端部焊带可以分散电池片边缘附近的应力,防止电池片边缘附近应力集中,导致电池片隐裂或破碎。并且,电池片的端部焊带如果太靠近电池片边缘,电池片边缘的隐裂概率增加,且电流收集效率会受到影响。
[00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d3为1mm

6mm,如此既可以防止端部焊带距电池片边缘的距离过小,降低相邻电池串的端部焊带发生短路的风险,同时减少了电池片边缘附近应力集中,进而减少电池片隐裂或破碎的情况;和/或,d1为8mm

11mm,如此设置,焊带间隔合理的距离设置,层压过程中多个焊带共同分散压力,进一步减少了电池片应力集中的风险。
[00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d2为3mm

12mm,保证端部焊带与电池片边缘之间的合理距离的同时,保证了合理的串间距,既防止层压过程中,相邻的两电池串发生重叠的风险,又减少了电池片边缘附近应力集中,进而减少电池片隐裂或破碎的情况;和/或,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电池串的串间距为d4,d4为0.5mm

2.5mm,既保证了相邻电池串之间合理的串间距,可以防止层压过程中,相邻的两电池串发生重叠的风险,同时也防止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电池串的串间距过大,导致光伏组件的整体尺寸增加。
[00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任一电池片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倒角边和无倒角边,电池片的倒角边与一相邻电池片的倒角边相邻且通过焊带电连接,电池片的无倒角边与另一相邻电池片的无倒角边相邻且通过焊带电连接。在电池片排版过程中更便于相邻电池片的倒角边与倒角边之间的对位,以及便于相邻电池片的无倒角边与无倒角边之间的对位,避免了相邻电池片的倒角边与无倒角边定位难度大的情况,同时优化了电池串整体的强度和美观。
[00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每个电池串中,无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通过m个焊带电连接,m为偶数;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通过n个焊带电连接,n为奇数,且m

n=1。该方案中,与同一电池片连接的多个焊带中,沿第一方向位于边侧的两个端部焊带可以位于无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在设计端部焊带距电池片边缘的距离d3时,不必考虑端部焊带避让倒角区域的问题,使端部焊带距电池片边缘的距离d3不受倒角区域的限制,有利于端部焊带距电池片边缘的距离d3的合理设计。
[00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端部焊带位于无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且端部焊带的延伸线穿过电池片的倒角区域。如此可以设置数量更多的焊带,减少了电池片边缘附近应力集中,进而减少电池片隐裂或破碎的情况,同时避免了端部焊带与电池片的倒角区域重叠,进而避免了端部焊带在倒角区域悬空导致应力不均匀的情况,防止层压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电池片边缘隐裂或碎片。
[001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第二方向,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的间距大于无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的间距。如此相邻两个电池片的倒角边之间的距离较大,层压时,相邻两个电池片的倒角边变形后相互靠近不容易接触或重叠,从而避免发生并片现象,降低电池片产生并片的风险。
[00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第二方向,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的间距为0.3mm

1.3mm;和/或,无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的间距为0.1mm

1.1mm,在降低电池片的并片风险的同时,还防止了电池串的整体长度过长,提高了相邻电池片连接的稳定性。
[001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池片的第一极性连接部通过焊带与一相邻电池片的第二极性连接部电连接,电池片的第二极性连接部通过焊带与另一相邻电池片的第一极性连接部电连接,与该电池片的第一极性连接部连接的焊带和与该电池片的第二极性连接部连接的焊带沿第一方向交替间隔排布;其中,第一极性连接部与第二极性连接部为相反的极性,如此可以提高电流的收集效率,且电池片内部电流更均匀,降低了电池内部的电流损耗。
[002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极性连接部与第二极性连接部分别为电池片的P型掺杂层和N型掺杂层。对于无栅或无主栅类型的电池片,焊带可以直接与电池片的P型掺杂层和N型掺杂层电连接,实现相邻电池片的电连接,通过减少遮挡和电阻损失增加了组件功率,同时降低了加工成本。
[002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极性连接部与第二极性连接部分别为电池片的正极栅线和负极栅线。
[0022]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背接触电池串组,背接触电池串组为如上述中任一项的背接触电池串组。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电池串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片;焊带,所述焊带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焊带与电池片连接,电池串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片通过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焊带电连接,且电池串中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焊带之间的距离为d1;在每个电池串中,沿第一方向与电池片边缘相邻的焊带为端部焊带,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电池串的端部焊带之间的距离为d2,0.6≤d2/d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组,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端部焊带距电池片边缘的距离为d3,0.2≤d3/d2≤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组,其特征在于,所述d3为1mm

6mm;和/或,所述d1为8mm

1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组,其特征在于,所述d2为3mm

12mm;和/或,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电池串的串间距为d4,d4为0.5mm

2.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组,其特征在于,任一电池片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为倒角边和无倒角边,所述电池片的倒角边与一相邻所述电池片的倒角边相邻且通过焊带电连接,所述电池片的无倒角边与另一相邻所述电池片的无倒角边相邻且通过焊带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接触电池串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电池串中,无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通过m个焊带电连接,m为偶数;倒角边相邻的两电池片之间通过n个焊带电连接,n为奇数,且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牛赵龙李杰吕俊冯春暖余永林张良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