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负电源的DC-DC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26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电流负电源的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负电源的DC

DC电路


[0001]本专利申请属于大电流DC

DC电路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大电流负电源的DC

DC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DC

DC的负电压电源模块,输出电流能达到2A,甚至更大的方案的相对较少,而且即使能达到,价格也是比较昂贵。上述情况对于一些大型的电子产品来说,如:电钢琴、音乐合成器及其他的电子乐器等等,不太好选择合适的负电压电源模块。原因在于:在这些电子产品中,一般都需要用到正负电压的电源模块,而且工作电压较高,工作电流比较大,例如:+12V 2A/

12V1A或者+15V 2A/

15V 1A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需求。
[0003]市场上常用的DC

DC电源模块很多,输出电流大多也能到达2A、3A甚至更高值,但这些都是输出正电压的电源模块,也就是正电压电源模块。而负电压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能达到2A及以上的则少之又少了,与此同时在实际应用中确实需要较大的负极输出电流,所以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负电压电源模块电路,输出电流最高可达6A,而且价格也比较低廉,能够广泛应用于电钢琴、音乐合成器及其他一些大型的电子乐器中。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大电流负电源的DC

DC电路,包括控制器U1,控制器U1的1脚、2脚、20脚均作为VDD,控制器U1的20脚接电容C5后作为COMP输出;控制器U1的19脚分别接电阻R2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接GND,电阻R2另一端分别接直流电压输入端+VIN、控制器U1的18脚,直流电压输入端+VIN通过电容C1接GND,直流电压输入端+VIN还并联有电解电容E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解电容E1的正极接直流电压输入端+VIN、负极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另一端接GND;
[0007]直流电压输入端+VIN还连接有MOS管Q5的5

8脚,MOS管Q5的1

3脚均连接MOS管Q6,MOS管Q5的4脚连接控制器U1的17脚;
[0008]MOS管Q6的5

8脚均连接MOS管Q5的1脚,MOS管Q6的4脚连接控制器U1的14脚,MOS管Q6的1

3脚作为COMP连接电容C7,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U1的13脚;
[0009]MOS管Q6的8脚连接电感L2、控制器U1的15脚,控制器U1的15脚还通过电容C6连接控制器U1的16脚;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0另一端连接控制器U1的10脚、电容C13,电容C13另一端连接电阻R11、控制器U1的11脚,电阻R1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控制器U1的12脚、GND,GND并联有电容C14、电解电容E2、电容C15,电容C15的另一端作为测试端T;电解电容E2的正极接GND,二极管D2作为COMP输出的另一端也接GND;
[0010]GND还连接有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连接电阻R13、控制器U1的9脚,电阻R13另一端作为COMP输出。
[0011]进一步,控制器U1的3脚

5脚对应接接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9

电容C11的另一端短接作为COMP输出。
[0012]进一步,控制器U1的6脚作为COMP接电阻R5,电阻R5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6、控制器U1的7脚,电阻R6另一端接VDD。
[0013]进一步,电阻R5为1.2K,电阻R6为10K。
[0014]进一步,开关频率是600KHz、最高输出电流为6A。
[0015]进一步,控制器U1的8脚依次通过电阻R7、电容C12后作为COMP输出;控制器U1的12脚通过电容C8作为COMP输出。
[0016]进一步,控制器U1为PWM控制器、其型号为PL56001。
[0017]进一步,MOS管Q5、MOS管Q6均为增强型的N沟道MOS管、其型号均为PL1303N04D6、其工作电压达40V、其连续漏极电流I
D
达25A。
[0018]进一步,电感L2为磁环电感、其电感量为22uH、其额定电流10A。
[0019]进一步,二极管D2选用型号为SS86、其最大直流阻断电压为60V、其最大平均正向整流电流为8A。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电路是一种稳定可靠的负电压电源模块电路,输出电流最高可达6A,而且价格也比较低廉,便于推广。本电路也填补了市场空白,适用于有大电流输出需求的各种系统中,如能够广泛应用于电钢琴、音乐合成器及其他一些大型的电子乐器中,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负电源的DC

DC电路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正电源的DC

DC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一种大电流负电源的DC

DC电路,如图1,包括控制器U1,控制器U1的1脚、2脚、20脚均作为VDD,控制器U1的20脚接电容C5后作为COMP输出;控制器U1的19脚分别接电阻R2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接GND,电阻R2另一端分别接直流电压输入端+VIN、控制器U1的18脚,直流电压输入端+VIN通过电容C1接GND,直流电压输入端+VIN还并联有电解电容E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解电容E1的正极接直流电压输入端+VIN、负极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另一端接GND;
[0025]直流电压输入端+VIN还连接有MOS管Q5的5

8脚,MOS管Q5的1

3脚均连接MOS管Q6,MOS管Q5的4脚连接控制器U1的17脚;
[0026]MOS管Q6的5

8脚均连接MOS管Q5的1脚,MOS管Q6的4脚连接控制器U1的14脚,MOS管Q6的1

3脚作为COMP连接电容C7,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U1的13脚;
[0027]MOS管Q6的8脚连接电感L2、控制器U1的15脚,控制器U1的15脚还通过电容C6连接控制器U1的16脚;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0另一端连接
控制器U1的10脚、电容C13,电容C13另一端连接电阻R11、控制器U1的11脚,电阻R1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控制器U1的12脚、GND,GND并联有电容C14、电解电容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负电源的DC

D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U1,控制器U1的1脚、2脚、20脚均作为VDD,控制器U1的20脚接电容C5后作为COMP输出;控制器U1的19脚分别接电阻R2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接GND,电阻R2另一端分别接直流电压输入端+VIN、控制器U1的18脚,直流电压输入端+VIN通过电容C1接GND,直流电压输入端+VIN还并联有电解电容E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解电容E1的正极接直流电压输入端+VIN、负极接二极管D2,二极管D2另一端接GND;直流电压输入端+VIN还连接有MOS管Q5的5

8脚,MOS管Q5的1

3脚均连接MOS管Q6,MOS管Q5的4脚连接控制器U1的17脚;MOS管Q6的5

8脚均连接MOS管Q5的1脚,MOS管Q6的4脚连接控制器U1的14脚,MOS管Q6的1

3脚作为COMP连接电容C7,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U1的13脚;MOS管Q6的8脚连接电感L2、控制器U1的15脚,控制器U1的15脚还通过电容C6连接控制器U1的16脚;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0另一端连接控制器U1的10脚、电容C13,电容C13另一端连接电阻R11、控制器U1的11脚,电阻R1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8另一端、电阻R9另一端、控制器U1的12脚、GND,GND并联有电容C14、电解电容E2、电容C15,电容C15的另一端作为测试端T;电解电容E2的正极接GND,二极管D2作为COMP输出的另一端也接GND;GND还连接有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连接电阻R13、控制器U1的9脚,电阻R13另一端作为COMP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负电源的DC

DC电路,其特征在于: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