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261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用粘尘棒占附电子产品的光学部件上的颗粒物;S2、通过等离子体清洗机对影像电子产品进行清洗;S3、通过离心式清洗机冲洗甩干光学部件。首先通过粘尘棒可将90%以上的浮在芯片上面的异物移除,减少颗粒物遮挡芯片的像素点导致影像不良率,由于粘尘棒柔软的韧性,不会损伤光学部件表面,还能有效清洁镜头螺纹凹凸面的死角落尘,可大幅提升产品的良率;再利用等离子清洗和离心式清洗相结合的方式,对不良品颗粒物和污物进行分解,提高清洁的效果和效率。使用等离子清洗机对影像电子产品进行清洗,可渗透到细小的角落,清洗效率高无残留。高无残留。高无残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影像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工智能、通讯产品和数据采集等科技发展,以摄像头模组、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模组等影像类电子产品需求也日益增加,2020年市场摄像头的出货量已达到60亿颗。影像类电子产品生产过程最大的困扰会受环境、材料和操作等因素产生3%

8%颗粒物(particle)相关不良品,一般占封装制程总不良比重90%以上(即使洁净的车间、做过清洁处理材料表面和干净工作服都无法做到绝对无尘),制程能力强的工厂全制程直通率约为95%左右,制程能力偏弱的工厂直通率甚至不到92%。如因为少数颗粒物遮挡芯片的像素点导致影像不良,和可修复的外观问题导致整个产品报废,会浪费较多的资源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以提高摄像头模组产品的良品,节约资源和成本。该修复工艺根据不同影像产品的形态和结构特点进行清洁和修复,可以提高产品的良品率,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000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用粘尘棒占附电子产品的光学部件上的颗粒物;
[0006]S2、通过等离子体清洗机对影像电子产品进行清洗;
[0007]S3、通过离心式清洗机冲洗甩干光学部件。
[0008]首先通过粘尘棒可将90%以上的浮在芯片上面的异物移除,减少颗粒物遮挡芯片的像素点导致影像不良率,由于粘尘棒柔软的韧性,不会损伤光学部件表面,还能有效清洁镜头螺纹凹凸面的死角落尘,可大幅提升产品的良率;再利用等离子清洗和离心式清洗相结合的方式,对不良品颗粒物和污物进行分解,提高清洁的效果和效率。
[0009]对于清洁不掉或不易清洁的电子产品,取出影像芯片上方的部件,然后将待维修品集中放到周转载具里,以便一次性打等离子体。使用等离子清洗机对影像电子产品进行清洗,可渗透到细小的角落,清洗效率高无残留。
[0010]等离子体包括氧气等离子体和氩气等离子体,氧气等离子体具有清洗速度比较快,并且清洗的效果显著,比较干净等优点;氩气等离子体利用比较重的氩离子,以物理方法打破有机物脆弱的化学键并使表面污染物脱离被清洗物表面,清除有机物的方程式为:
[0011]Ar+e
‑‑‑‑‑‑‑
>Ar++2e
‑‑‑‑‑‑
>Ar++CxHy
[0012]由于氩气为惰性气体,不会氧化材质,因而被普遍使用。
[0013]在等离子体清洗时,首先利用真空泵将腔室内的空气抽至设定的真空度(不可能将空气完全抽空),然后就开始注入Ar,当Ar的含量达到设定的体积后(通过监控腔室的压力值判断),打开射频电源,等离子气体产生,利用等离子体(plasma)的特性,移出粘尘棒难
以移出的黏性物质如油脂、环氧树脂、FLUX等污染物。
[0014]进一步地,通过离心式清洗机冲洗甩干光学部件,清洗过程为:先检查甩洗作业条件在范围内(2kg/cm3≦水压≦4kg/cm3,4kg/cm3≦气压≦6kg/cm3,纯水水质大于15MΩ.cm),然后再设置或确认甩洗机参数,最后启动设备进行作业(喷洗:时间60
±
30sec,转速200

400rad/s;二流体:时间60
±
20sec,转速150~450rad/s;脱水:时间200
±
50sec,转速800

1200rad/s;腔体温度:30~60℃)。
[0015]如模组的芯片感光匀上方颗粒物较多或粘性较强,不易用粘尘棒粘掉芯片表面的颗粒物和污物,可采用打等离子清洗后再用离心式清洗,对不良品颗粒物和污物进行高效的清洁。
[0016]进一步地,S1中,包括如下步骤:S11、用粘尘棒的一端裹上一坨胶;
[0017]S12、静放使凝胶表面自然形成一层韧性的薄膜包裹内部柔软的胶水;
[0018]S13、将粘尘棒的凝胶端放在影像电子产品落尘处,将颗粒物和凝胶粘合在一起,通过凝胶表面的黏性和凝胶胶囊作用将浮在光学部件的颗粒物移出。
[0019]进一步地,S11中,粘尘棒直径为0.6

2mm,长为60

90mm;
[0020]S12中,静放5

20分钟使凝胶表面自然形成一层韧性的薄膜包裹内部柔软的胶水;
[0021]S13中,粘尘棒与影像电子产品除尘表面的夹角为45

85
°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在光学部件上点上乳化剂,通过乳化剂乳化分解光学部件上的胶水。
[0023]为了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或解决缺plasma设备时,可采用组合或单独采用乳化的方式移出颗粒物和污物。针对影像模组芯片上有胶水或其它黏性比较强的物质粘在感光芯片上或有较多的可移动颗粒物不易清洁,可以在芯片点上乳化剂,放置20分钟左右,观察颗粒物和脏污已经分解脱离时,再用离心式清洗机冲洗和甩干作业。
[0024]进一步地,影像电子产品包括镜头座,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镜头座和光学部件接合处加入乳化剂,使镜头座和光学部件分离。传统用热吹风加热从侧边翘取拆出方法,不但拆解困难耗费工时,而且基座和光学玻璃上残胶难清理,甚至产生玻璃碎屑易伤下方的感光芯片脆弱的表面。利用乳化剂拆卸镜头座和光学部件作业时,只要在产品表面点上乳化剂并轻轻振动使其渗入镜头座与光学玻璃接合处,静放4~12h,物件之间在周围不同分子作用力下渗透和乳化反应后,只需要在侧边顶一下就可以轻松将整块光学玻璃及其粘接胶水整块脱掉。
[0025]进一步地,乳化剂通过二甲基亚砜与植物油混合成有机溶剂,然后加入0.5%~1.5%表面改性剂制备而成。
[0026]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油由芝麻油、山药皮和黄瓜皮提取制得,表面改性剂选自蓖麻油酸和硅烷偶联剂中任一种或两种。芝麻油具有通润作用,山药皮和黄瓜皮具有清洁作用,材料成本低,并且相对环保。
[0027]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影像电子产品上的胶体加热软化,然后用铲刀进行铲胶,所述铲刀刀口的下表面为弧形。具体地,铲刀包括刀柄和刀头,刀柄和刀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刀头上设置有刀口,刀头远离刀口一端和刀柄连接。铲刀刀口的上表面为平面设置,铲刀刀口的下表面(即工作时靠近电子产品的一面)为弧形设置,使刀口为前薄后厚设置,即刀口向刀头方向平滑加厚。通过刀口弧形下表面的设置,在移除电子
产品的污渍过程中,刀口插入到污渍和电子产品之间时,微微向下压刀柄,刀口和电子产品的着力点落在弧形下表面上,刀口向上抬,刀口对污渍具有向上的作用力,使污渍和电子产品分离,作业时省力且不易损伤电子产品表面。
[0028]进一步地,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用粘尘棒占附电子产品的光学部件上的颗粒物;S2、通过等离子体清洗机对影像电子产品进行清洗;S3、通过离心式清洗机冲洗甩干光学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包括如下步骤:S11、用粘尘棒的一端裹上一坨胶;S12、静放使凝胶表面自然形成一层韧性的薄膜包裹内部柔软的胶水;S13、将粘尘棒的凝胶端放在影像电子产品落尘处,将颗粒物和凝胶粘合在一起,通过凝胶表面的黏性和凝胶胶囊作用将浮在光学部件的颗粒物移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S11中,粘尘棒直径为0.6

2mm,长为60

90mm;S12中,静放5

20分钟使凝胶表面自然形成一层韧性的薄膜包裹内部柔软的胶水;S13中,粘尘棒与影像电子产品除尘表面的夹角为45

8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影像电子产品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S3中,清洗条件为:2kg/cm3≦水压≦4kg/cm3,4kg/cm3≦气压≦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永长李镇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晶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