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021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目标耕地坡度信息;(1.1)将目标耕地均等划分成多个单元区块,对目标耕地整体的地势进行初次评价;(1.2)根据初次评价结果,消除不完美因素;(1.3)将多个单元区块按地势进行分别合并,合并后形成有多组治理区域,做好标记;(2)明确目标耕地质量信息;(2.1)以目标耕地的多个维度为基准对目标耕地进行二次评价,结合二次评价结果对多组治理区域的质量信息进行总结;(3)对目标耕地治理及调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不同单元区块的坡度,修整后将目标耕地划分成不同的治理区域,对不同治理区域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治理与优化调控。调控。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耕地质量和优化治理
,具体是指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稀缺,坡耕地是我国最重要的耕地资源。耕地质量由耕地所处的自然与环境条件的状况构成,耕地质量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其对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类生存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频发。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一种较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与粮食安全生产密切相关,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和人民的重视。
[0003]坡耕地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质,加上人类长期的不合理耕作,导致坡耕地耕层变薄、土壤结构变差、土壤退化严重。坡耕地一般指坡度在6度15度之间的耕地。这类土壤分布广、面积大,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作物实现高产稳产的限制因子。由于坡耕地微地形复杂,在多雨季节里降水会汇集到低洼地,使得坡上耕地水土流失,跑水、跑肥、跑土这三跑现象严重,并且坡上水分侧流汇集至坡下会导致坡下土壤水分过多,形成涝害,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在干旱季节,由于坡耕地土壤蓄水少、土壤抗干旱能力差,易受干旱威胁,造成上坡下作物产量差异大。大量研究表明,提高坡耕地土地生产能力,必须从治理水土流失入手。以往在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方面,多注重地表拦蓄,如还草、还林,梯田、垄向区田等高耕作等技术,虽然取得一定治理效果,但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垄向区田只能局限在在坡度小于6度的缓坡地带应用;等高耕作技术在弱降水条件下效果很好,但降雨量持续增加,垄体一旦遭到破坏后,会加剧其破坏力。
[0004]耕地重金属污染是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土壤污染。污染耕地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镉、铅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主要来自采矿废渣、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增加,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农产品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综合环境问题。其中,镉是环境中毒性最强和农田受污染最普遍的重金属之一,土壤中的重金属被植物吸收后,能够在植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铅也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具有蓄积性、难降解性和隐放性等特点。过量的铅不仅碍植物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质量,还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严重损害人的神经、消化免疫和生殖系统。食用植物中的铅是人体中铅的重要来源。据研究,在铅污染区,人体摄入的铅50~90%来源于食物,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粮食和菜。
[0005]就目前而言,耕地质量的综合治理通常是通过耕地所处环境的普遍性进行综合调控,对目标耕地整体进行统一化普遍性治理,这种方式不能够根据目标耕地中各区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理,不能够针对坡耕地火或重金属污染的区域进行高效治理,且普遍性治理后的耕地会对作物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缺乏了这类情况的相应治理情况,容易导致耕地的环境元素出现失衡,影响应季作物的生长。鉴于此,我们提供了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明确目标耕地坡度信息
[0009](1.1)将目标耕地均等划分成多个单元区块,对目标耕地整体的地势进行初次评价;
[0010](1.2)根据初次评价结果,消除不完美因素,具体做法包括:对相邻单元区块之间坡度小于30cm的区域进行统一消除平整、对相邻单元区块之间坡度大于30cm的区域进行统一平滑度平整;
[0011](1.3)将多个单元区块按地势进行分别合并,合并后形成有多组治理区域,做好标记;
[0012](2)明确目标耕地质量信息
[0013](2.1)以目标耕地的多个维度为基准对目标耕地进行二次评价,二次评价内容包括环境元素、土壤元素、耕层元素和驱动元素,结合二次评价结果对多组治理区域的质量信息进行总结;
[0014](3)对目标耕地治理及调控
[0015](3.1)根据划不同治理区域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
[0016](3.2)治理区域按照坡度分为两种,为平耕地、坡耕地,对于坡耕地来说,需要构建阻水墙;
[0017](3.3)对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区域,采用治理修复剂,治理修复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多硫化钙45

90%,烷基苯磺酸钠1

10%,γ

聚谷氨酸1

10%,余量为水。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消除不完美因素的具体做法还包括:对目标耕地进行松耕,过程中添加土壤调理剂,所述土壤调理剂的制备原料构成的百分比为:25

30%的草木灰、4

6%的钙镁磷肥、4

6%的生石灰、15

18%的砾石、2

4%的羟基磷灰石、20~22%的有机肥、3

5%的复合藻粉、10

13%的腐殖酸、5

8%的膨润土、1

2%的硅酸镁、1

2%的纳米零价铁、2

3%的改性二硫化钼。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元素具体包括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劳动力投入、效益驱动、田间管理;所述环境元素具体包括坡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土层厚度和耕层深度;所述土壤元素具体包括土壤容重、土壤贯穿阻力、土壤含水量、土壤抗剪强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所述耕层元素具体包括免耕所占比重、深松耕所占农地面积比重、有机物料投入比重和水保措施比重。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构建阻水墙的具体做法为:应用机械深翻到地表下,计算好垄距,算出沟间距离,保证塑料薄膜位于垄中间,每隔一固定间距离沿着坡耕地等高线方向开出一条明沟;b)将塑料薄膜贴在明沟侧壁的一侧,然后在塑料薄膜上附有薄土,重复上述工作直至明沟被填满;c)向明沟内添加土壤,覆土后踏实,以构成一道地下阻水墙;然后起垄,塑料薄膜位于垄中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专利技术根据不同单元区块的坡度,修整后将目标耕地划分成不同的治理区域,对不同治理区域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治理与优化调控;
[0023]2、本专利技术对坡耕地的治理区域构建防水墙,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坡耕地土壤储水和保水,通过阻止和延缓土壤中水流的形成,减轻土壤跑水、带肥及水土流失等现象发生,达到提高土壤抗灾能力,增加稳产机制和提高作物产量效果;
[0024]3、本专利技术采用松耕以及治理修复剂,对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区域进行针对性的高效治理,可使酸性地改良成可耕地,而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做到当年改良,当年见效,使酸性地产量提高,对重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目标耕地坡度信息(1.1)将目标耕地均等划分成多个单元区块,对目标耕地整体的地势进行初次评价;(1.2)根据初次评价结果,消除不完美因素,具体做法包括:对相邻单元区块之间坡度小于30cm的区域进行统一消除平整、对相邻单元区块之间坡度大于30cm的区域进行统一平滑度平整;(1.3)将多个单元区块按地势进行分别合并,合并后形成有多组治理区域,做好标记;(2)明确目标耕地质量信息(2.1)以目标耕地的多个维度为基准对目标耕地进行二次评价,二次评价内容包括环境元素、土壤元素、耕层元素和驱动元素,结合二次评价结果对多组治理区域的质量信息进行总结;(3)对目标耕地治理及调控(3.1)根据划不同治理区域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3.2)治理区域按照坡度分为两种,为平耕地、坡耕地,对于坡耕地来说,需要构建阻水墙;(3.3)对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区域,采用治理修复剂,治理修复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多硫化钙45

90%,烷基苯磺酸钠1

10%,γ

聚谷氨酸1

10%,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消除不完美因素的具体做法还包括:对目标耕地进行松耕,过程中添加土壤调理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耕地质量综合治理及优化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调理剂的制备原料构成的百分比为: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金武岩迟文峰乔志刚罗军李元文李晓敏王永宁郭晓宇李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