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喷射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87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7
本公开提供了“蒸气喷射热泵”。一种热泵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被定位成紧邻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的下游。第二热交换器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蒸气发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第一分支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区域的下游。位成紧邻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区域的下游。位成紧邻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区域的下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气喷射热泵


[000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热泵。更具体地,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蒸气喷射热泵。

技术介绍

[0002]热泵已经用于车辆中。在此类热泵中可以包括制冷剂回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热泵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蒸气发生器和第一分支点。所述压缩机包括低压入口、中压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区域被定位成紧邻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出口的下游。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蒸气发生器被定位在所述低压入口和所述中压入口两者的上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将第一热交换流体的气态组分的至少一部分输送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中压入口。所述第一分支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游。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者或其组合:
[0005]‑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分支点的下游;以及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分支点的下游;
[0006]‑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下游;
[0007]‑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二分支点,所述第二分支点被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
[0008]‑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二分支点的下游;以及第四截止阀,所述第四截止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二分支点的下游;
[0009]‑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联接点,所述第一联接点被定位在所述第四截止阀的下游;
[0010]‑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三分支点,所述第三分支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联接点的下游;
[0011]‑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三分支点的下游;
[0012]‑
所述蒸气发生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蒸气发生器的所述第一区域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膨胀阀的下游,并且其中所述蒸气发生器的所述第二区域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三分支点的下游;
[0013]‑
所述压缩机的所述中压入口紧邻所述蒸气发生器的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游;
[0014]‑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四分支点,所述第四分支点被定位在所述蒸气发生器的
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游;
[0015]‑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五截止阀,所述第五截止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四分支点的下游;
[0016]‑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四分支点的下游;
[0017]‑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二联接点,所述第二联接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下游,其中所述第二联接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
[0018]‑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三膨胀阀,所述第三膨胀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五截止阀的下游;第三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三膨胀阀的下游;第四膨胀阀,所述第四膨胀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五截止阀的下游;第四热交换器,所述第四热交换器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四膨胀阀的下游;以及蓄积器,所述蓄积器被定位成紧邻所述压缩机的所述低压入口的上游;以及
[0019]‑
冷却剂回路,所述冷却剂回路包括:泵;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区域;贮存器;第五热交换器;第一发热部件;第二发热部件;以及冷却剂导管网,所述冷却剂导管网将所述冷却剂回路的部件流体地联接。
[0020]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一种热泵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蒸气发生器、第一分支点、第二分支点、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以及第四截止阀。所述压缩机包括低压入口、中压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区域被定位成紧邻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出口的下游。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蒸气发生器被定位在所述低压入口和所述中压入口两者的上游。所述蒸气发生器将第一热交换流体的气态组分的至少一部分输送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中压入口。所述第一分支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游。所述第一截止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分支点的下游。所述第二截止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分支点的下游。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下游。所述第二分支点被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所述第三截止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二分支点的下游。所述第四截止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二分支点的下游。
[0021]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者或其组合:
[0022]‑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一联接点,所述第一联接点定位在所述第四截止阀的下游;第三分支点,所述第三分支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联接点的下游;以及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三分支点的下游,其中所述蒸气发生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所述蒸气发生器的所述第一区域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膨胀阀的下游,其中所述蒸气发生器的所述第二区域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三分支点的下游,并且其中所述压缩机的所述中压入口被定位成紧邻所述蒸气发生器的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游;
[0023]‑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四分支点,所述第四分支点被定位在所述蒸气发生器的所述第二区域的下游;第五截止阀,所述第五截止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四分支点的下游;第二膨胀阀,所述第二膨胀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四分支点的下游;以及第二联接点,所述第二联接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二膨胀阀的下游,其中所述第二联接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
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以及
[0024]‑
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第三膨胀阀,所述第三膨胀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五截止阀的下游;第三热交换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三膨胀阀的下游;第四膨胀阀,所述第四膨胀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五截止阀的下游;第四热交换器,所述第四热交换器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五截止阀的下游;以及蓄积器,所述蓄积器被定位成紧邻所述压缩机的所述低压入口的上游。
[0025]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后将理解并且了解本公开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标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6]在附图中:
[0027]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的热泵布置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制冷剂回路和冷却剂回路;
[0028]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的热泵布置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车厢冷却操作模式;
[0029]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的热泵布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其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低压入口、中压入口和出口;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被定位成紧邻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出口的下游;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蒸气发生器,所述蒸气发生器定位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其中所述蒸气发生器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游,其中所述蒸气发生器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其中所述蒸气发生器被定位在所述低压入口和所述中压入口两者的上游,并且其中所述蒸气发生器将第一热交换流体的气态组分的至少一部分输送到所述压缩机的所述中压入口;以及第一分支点,所述第一分支点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区域的下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分支点的下游;以及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被定位成紧邻所述第一分支点的下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其中所述第二热交换器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下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二分支点,所述第二分支点被定位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还包括: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二分支点的下游;以及第四截止阀,所述第四截止阀被定位在所述第二分支点的下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