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75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5
一种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抗浮锚杆孔位测放;b、抗浮锚杆加工;c、钻孔及压灌砂浆;d、压放抗浮锚杆;e、二次高压注浆;f、外露锚筋弯直;g、防水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抗浮锚杆以及冲积平原砂土层地带的特点,结合其他地质施工抗浮锚杆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抗浮锚杆的抗拔力及锚固力,降低抗浮锚杆位移的可能性及锚杆的离散性,减少了抗浮锚杆的长度,节省材料,充分发挥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的物理特性,强化锚杆端部防水效果,杜绝渗漏隐患。杜绝渗漏隐患。杜绝渗漏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部分建筑物呈现出地下结构建筑面积大、基础埋藏深、建筑层数相对较少等特点。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若建筑物自重及增加的配重不能保证建筑抗浮安全时,可采用抗浮锚杆作为抗浮措施。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与一般基础桩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桩通常为抗压桩,桩体承受建筑荷载压力,受力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建筑荷载的变化而变化;而抗浮桩则为抗拔桩体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桩受力也是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但两者受力机制恰好相反,现有抗浮桩一般采用抗浮锚杆,抗浮锚杆一端锚固在建筑物的底板,另一端锚固在建筑物地基的持力层,通过锚固体钢筋和注浆体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来抵抗浮力,但是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是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击物堆积而成,一方面,冲积平原细沙层内部松散,普通抗浮锚杆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抗拔力小,锚杆离散性大,锚固力差,另一方面,冲积平原细沙层内部含水量大,而抗浮锚杆面状均匀布置导致锚杆数量较多,造成端部防水施工困难,使得抗浮锚杆端部容易发生渗漏,从而提高建筑物上浮破坏发生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抗浮锚杆抗拔力、降低端部渗漏风险的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施工工艺。
[0004]一种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a、抗浮锚杆孔位测放;b、抗浮锚杆加工;c、钻孔及压灌砂浆;d、压放抗浮锚杆;e、二次高压注浆;f、外露锚筋弯直;g、防水施工;所述抗浮锚杆的底部采用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所述抗浮锚杆顶部钢筋与筏板上皮钢筋连接,所述防水施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抗浮锚杆杆体的顶部预留高度100~150mm不注浆或将注浆超出部分进行剔凿从而在垫层上形成用于铺设防水层的凹槽,在凹槽内浇筑防水混凝土层,待防水混凝土层硬化后,在防水混凝土层顶部涂刷防水涂料层,防水涂料层的顶部与垫层顶标高一致,所述垫层和防水涂料层上铺设第一防水卷材,抗浮锚杆与第一防水卷材交接处采用杯口状防水卷材密封,杯口状防水卷材的顶部与防水保护层顶部标高一致,杯口状防水卷材底部铺贴固定在第一防水卷材上,第一防水卷材上、在杯口状防水卷材底部与第一防水卷材连接处上再铺贴第二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卷材将杯口状防水卷材底部与第一防水卷材密封,最后在杯口状防水卷材的杯口内灌满防水填料,待防水填料冷却后在抗浮锚杆上安装膨胀止水环,最后在第一防水卷材上浇筑防水保护层至标高。
[0005]本实施方式中,杯口状防水卷材为防水卷材卷制成内径与抗浮锚杆外径相匹配的圆筒,杯口状防水卷材的上端为与防水保护层高度相匹配的圆柱型杯口,下端为梳齿型连
接端。
[000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涂料层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防水涂料层和第二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设置在防水混凝土层上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所述第二防水涂料层灌注在第一防水涂料层上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000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浮锚杆外固定有多个沿轴向布设的定位支架,定位支架由四根水平布设的、呈“井”字型设置的钢筋构成,抗浮锚杆设置在定位支架的中心,所述定位支架的外径与锚孔内径大小相匹配。
[000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c中,钻机就位后,钻机沿施工设计的路线对中施工孔位,对中误差小于1cm,孔身垂直度偏差小于2.0%。
[000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c中,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用砂浆泵以4MPa的压力输送水泥砂浆进行一次注浆,当水泥砂浆刚到达钻杆底端时开始上提钻杆,砂浆泵与钻机配合,确保钻杆的底端始终置于水泥砂浆中,且置入深度不大于1m。
[0010]本实施方式中,步骤d中,抗浮锚杆的杆体内预埋有一根二次注浆管,二次注浆管的管底与抗浮锚杆的杆底平齐,将抗浮锚杆竖直吊起,垂直于孔口上方,抗浮锚杆靠自重或人工加压下沉,同时用水准仪监控抗浮锚杆顶标高,直至抗浮锚杆压入至设计标高并固定。
[0011]本实施方式中,步骤e中,在一次注浆后4~8h后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压力控制为1.5MPa以上时稳压至少5min,二次注浆由下至上进行。
[0012]本实施方式中,步骤f中,待抗浮锚杆强度达到设计值后,利用弯直工具,进行弯直。
[0013]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4]1、本专利技术在抗浮锚杆底部采用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与普通锚杆相比:

所提供的抗拔力更大,在相同地质条件下,其抗拔力可提高数倍;

在相同拉力条件下,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位移更小。

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设置在冲击平原砂土层这种中密以上的砂层中,在保证抗拔力的前提下,可减小抗浮锚杆总长度。

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在高压喷射时对孔壁有明显的“加糙”作用,在相同地层中锚杆的抗拔力和位移都很稳定,不会象普通锚杆那样离散性大;
[0015]2、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抗浮锚杆端部防水施工步骤,抗浮锚杆的杆体顶端依次设置有防水混凝土层和防水涂料层,从而可以防止水从抗浮锚杆的顶端渗透,再通过第一防水卷材、杯口状防水卷材和第二防水卷材,将垫层顶面、垫层与抗浮锚杆连接缝隙密封,进一步防止水从垫层渗透;在第一防水卷材上铺设防水保护层,从而保护防水卷材的破坏,通过上述多层防水结构,契合抗浮锚杆外形特点,发挥多种防水材料的特性,从而杜绝抗浮锚杆端部的渗漏;
[0016]3、抗浮锚杆上固定有定位支架,定位支架可以实现将抗浮锚杆精准定位在钻孔内,方便施工,减少尺寸偏差的目的。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根据抗浮锚杆以及冲积平原砂土层地带的特点,结合其他地质施工抗浮锚杆情况,独创了一种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砂土层地带的施工工艺,极大的提高了抗浮锚杆的抗拔力及锚固力,降低抗浮锚杆位移的可能性及锚杆的离散性,减少了抗浮锚杆的长度,节省材料,充分发挥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的物理特性,强化锚杆端部防水效果,杜绝渗漏隐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抗浮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抗浮锚杆端部防水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抗浮锚杆顶部杯口状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抗浮锚杆顶部钢筋;2、环氧树脂防锈涂层;3、定位支架;4、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5、膨胀止水环;6、防水卷材;7、防水涂料;
[0022]8、防水混凝土,9、杯口状防水卷材;91、圆柱型杯口;92、梳齿型连接端;10、防水保护层;11、筏板;12、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抗浮锚杆孔位测放;b、抗浮锚杆加工;c、钻孔及压灌砂浆;d、压放抗浮锚杆;e、二次高压注浆;f、外露锚筋弯直;g、防水施工;所述抗浮锚杆的底部采用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所述抗浮锚杆顶部钢筋与筏板上皮钢筋连接,所述防水施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在抗浮锚杆杆体的顶部预留高度100~150mm不注浆或将注浆超出部分进行剔凿从而在垫层上形成用于铺设防水层的凹槽,在凹槽内浇筑防水混凝土层,待防水混凝土层硬化后,在防水混凝土层顶部涂刷防水涂料层,防水涂料层的顶部与垫层顶标高一致,所述垫层和防水涂料层上铺设第一防水卷材,抗浮锚杆与第一防水卷材交接处采用杯口状防水卷材密封,杯口状防水卷材的顶部与防水保护层顶部标高一致,杯口状防水卷材底部铺贴固定在第一防水卷材上,第一防水卷材上、在杯口状防水卷材底部与第一防水卷材连接处上再铺贴第二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卷材将杯口状防水卷材底部与第一防水卷材密封,最后在杯口状防水卷材的杯口内灌满防水填料,待防水填料冷却后在抗浮锚杆上安装膨胀止水环,最后在第一防水卷材上浇筑防水保护层至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杯口状防水卷材为防水卷材卷制成内径与抗浮锚杆外径相匹配的圆筒,杯口状防水卷材的上端为与防水保护层高度相匹配的圆柱型杯口,下端为梳齿型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锚杆在冲积平原细沙层地带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涂料层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防水涂料层和第二防水涂料层,所述第一防水涂料层设置在防水混凝土层上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蔺建康孙长友董旭伟万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