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57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包括主载体、固定支架和运动数据库,所述引导微端用于将运动数据库内部的运动动作拆解为单一动作,根据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的运动提示,使训练杆在主向运动模块内完成对应运动位移,并且通过所述主向运动模块内部的多个运动幅度监测模块对所述训练杆的运动位置捕捉;该器械可以主动引导病人进行训练,针对于复杂动作也可以使老人自主学习,针对病人的康复训练更加贴合,在使用人员的熟悉程度下,反应能力提高,使引导过程中使用人员针对主向运动引导单元、副向运动引导单元的反应能力提高,从而使复杂动作的运动速度加快,极大的提高了病人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
,具体是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

技术介绍

[0002]有氧运动在康复训练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运动的基础上,使身体肌群运动,增加或者巩固治疗效果,提高康复质量。但是在医院使用时,大型的康复训练设备只能在器械室内进行锻炼。并且许多病人行走距离过短,或者处于卧床阶段下,前往器械室运动的条件并不满足。如果给病人教一些运动动作,当运动动作单一时,导致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降低,当运动动作复杂时,此时的医生难以教学,并且许多老年人的记忆力退化,如果想要病人在病房区自主训练,难度过大。
[0003]并且为了增加康复效果,单纯的肢体机能训练过于单一,例如脑中风病人在康复训练时,会添加部分的综合性脑力训练,也有助于减缓记忆能力衰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包括主载体、固定支架和运动数据库,所述主载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所述主载体上可拆卸连接有引导微端,所述引导微端用于将运动数据库内部的运动动作拆解为单一动作,并且形成单向运动轨迹按照顺序在主向运动引导单元、副向运动引导单元上进行显示;
[0007]根据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的运动提示,使训练杆在主向运动模块内完成对应运动位移,并且通过所述主向运动模块内部的多个运动幅度监测模块对所述训练杆的运动位置捕捉,根据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的运动指示,使所述主向运动模块在副向运动模块内完成对应运动位移,并且通过多个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对所述主向运动模块的运动位置捕捉,最终通过反馈端反馈至所述引导微端内部与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或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的运动轨迹进行核对,动作切换时,以所述主向运动模块、所述训练杆上停留触发的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处为起点,更新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的后续运动轨迹。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的运动轨迹通过若干个小格均分,并且每个小格与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相互对应,所述引导微端内记录有起始时间,起始时间包括单动作运动轨迹中相邻两个格的显示时间t1、整个单动作轨迹流程全部显示完毕的时间t2、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和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的显示间隔时间t3,其中执行记时单元通过检测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的触发信息,获取检测操作人员执行完成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或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单动作全部轨迹的时间t4、以及两组动作的第一个单动作末尾动作结束时与第二个单动作起始动作开始
时的时间t5,并且将t4、t5记录至记录单元内部,所述引导微端依据t4与t2的时间差数据、t5与t3的时间差数据,分别对t1、t2、t3进行调整。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载体包括载体板、安装槽、连接支架、旋转柱,其中所述安装槽两两一组开设在所述载体板的正反面,所述连接支架两两对称固定连接在所述载体板的两侧,所述连接支架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与所述副向运动模块转动连接,所述副向运动模块、所述旋转柱的转动轴向与所述旋转柱、所述连接支架的转动轴向垂直,所述固定支架一端与所述载体板通过所述安装槽可拆卸连接,所述引导微端与所述载体板通过所述安装槽可拆卸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向运动模块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副向运动模块的内壁,所述副向运动模块为圆环形,所述主向运动模块的转动轴向与所述副向运动模块的轴向一致,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环形铺设在所述主向运动模块与所述副向运动模块的滑动配合面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训练杆通过转动部转动连接在所述主向运动模块的内部,所述训练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配合触发的滑动触发部,所述训练杆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部,所述主向运动模块处设置有与所述滑动连接部配合的锁止单元、阻尼调整单元、阻抗连接单元。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训练杆远离所述主向运动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球,所述训练杆通过所述连接球可拆卸连接有握持端、脚踏端、肢体连接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器械实现了多个肌群的运动,同时实现了脑、肢体、眼的协同配合,通过眼部观察需要运动的位移数值,并且通过大脑思考后,操纵肢体运动至与眼部观察的位移竖直一致的区域,并且对肌群起到运动目的,该器械可以主动引导病人进行训练,同时结构简单,但是能够实现的动作多样化,针对于复杂动作也可以使老人自主学习,并且可以在床上、地下使用,针对病人的康复训练更加贴合;
[0015]在复杂运动的基础上,实现了引导学习康复,同时随着康复时间的增加,以及使用人员的熟悉程度下,反应能力提高,使引导过程中使用人员针对主向运动引导单元、副向运动引导单元的反应能力提高。此时缩短t1、t2、t3的时间,从而使复杂动作的运动速度加快,动作并且越来越熟练,加快时,运动量也随之增加,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依据反应能力对运动进行调整,正好与病人的康复曲线相吻合,将单一的运动康复训练变成多样化自主康复训练,极大的提高了病人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的第一种形式的立体图;
[0018]图2为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的第二种形式的立体图;
[0019]图3为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的第三种形式的示意图;
[0020]图4为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中引导微端的显示示意图;
[0021]图5为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中主向运动模块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6为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中副向运动模块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7为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中主向运动模块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8为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的使用流程图;
[0025]图9为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的时间演示流程图;
[0026]图中:100、运动数据库;1、主载体;11、载体板;12、安装槽;13、连接支架;14、旋转柱;2、引导微端;21、主向运动引导单元;22、副向运动引导单元;23、执行记时单元;24、记录单元;25、反馈端;3、副向运动模块;4、主向运动模块;41、锁止单元;42、阻尼调整单元;43、阻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包括主载体(1)、固定支架(6)和运动数据库(100),所述主载体(1)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6)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载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引导微端(2),所述引导微端(2)用于将运动数据库(100)内部的运动动作拆解为单一动作,并且形成单向运动轨迹按照顺序在主向运动引导单元(21)、副向运动引导单元(22)上进行显示;根据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22)的运动提示,使训练杆(5)在主向运动模块(4)内完成对应运动位移,并且通过所述主向运动模块(4)内部的多个运动幅度监测模块(7)对所述训练杆(5)的运动位置捕捉,根据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21)的运动指示,使所述主向运动模块(4)在所述副向运动模块(3)内完成对应运动位移,并且通过多个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7)对所述主向运动模块(4)的运动位置捕捉,最终通过反馈端(25)反馈至所述引导微端(2)内部与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21)或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22)的运动轨迹进行核对,动作切换时,以所述主向运动模块(4)、所述训练杆(5)上停留触发的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7)处为起点,更新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21)、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22)的后续运动轨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能力及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21)、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22)的运动轨迹通过若干个小格均分,并且每个小格与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7)相互对应,所述引导微端(2)内记录有起始时间,起始时间包括单动作运动轨迹中相邻两个格的显示时间t1、整个单动作轨迹流程全部显示完毕的时间t2、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21)和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22)的显示间隔时间t3,其中执行记时单元(23)通过检测所述运动幅度监测模块(7)的触发信息,获取检测操作人员执行完成所述主向运动引导单元(21)或所述副向运动引导单元(22)单动作全部轨迹的时间t4、以及两组动作的第一个单动作末尾动作结束时与第二个单动作起始动作开始时的时间t5,并且将t4、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茹刘文静陈彩云施文佳肖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