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2009年面世以来,凭借其高效率、低成本、易制备等优点,在近十几年来发展迅猛。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受到多个国家的广泛关注。但由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中的涂覆以及高温退火的工艺,在钙钛矿吸光层结晶过程中,以及其与电荷传输层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会存在大量的缺陷。此种缺陷的形成会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从而导致器件的效率以及稳定性变差。
[0003]目前针对于此种缺陷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在界面之间进行修饰,修饰分子通常通过配位相互作用钝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缺陷。但现有技术中配位相互作用的界面修饰存在配位相互作用弱,修饰分子影响界面传输和太阳能稳定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修饰分子影响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此层叠的导电玻璃基底、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钙钛矿修饰层、空穴传输层和金属电极;钙钛矿修饰层所用的界面修饰分子的结构式为:其中,core为具有大共轭的核心基团,dendron为具有异氰酸酯取代基的树枝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core为core为core为中的一种;其中,R1、R2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甲氧基,乙烯基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dendron为
‑
N=O,中的一种;其中,R3为异氰酸酯基,R4为直链烷基、支链烷基,甲氧基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导电玻璃基底为氟掺杂的氧化锡或者氧化铟锡,其厚度为1.5~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电子传输层的化学组分为二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钨、二氧化钛、[6,6]
‑
苯基C71丁酸甲酯、[6,6]
‑
苯基C61丁酸甲酯和有机富勒烯类材料中的一种,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80~100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钙钛矿吸光层的化学组成为ABX3;A包括CH6N
+
(MA
+
)、CH5N
2+
(FA
+
)、Cs
+
中的一种或多种;B包括Ge
2+
、Cu
2+
、Mn
2+
、Pb
2+
和Sn
2+
中的一种;
X包括Cl
‑
、Br
‑
和I
‑
中的一种或两种;钙钛矿吸光层的厚度为400~600n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空穴传输层的化学组分包括2,2
’
,7,7
’‑
四[N,N
‑
二(4
‑
甲氧基苯基)氨基]
‑
9,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高,古思潇,王世荣,刘红丽,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