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927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的基础资料信息;基于基础资料信息确定目的层、目的层的顶面和目的层的底面;建立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的地震相模式;完成目的层的地震相分析、形成平面地震相分布图,结合地震相模式识别出生物礁的位置,得到生物礁三维空间坐标;根据生物礁三维空间坐标,拟合生成当前礁相深度趋势曲面;根据当前礁相深度趋势曲面校正目的层的顶面和底面;确定压实系数,根据压实系数、校正后的顶面和校正后的底面确定地层厚度和深度;基于地层厚度和深度获得古地貌恢复图。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准确对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进行古地貌恢复。准确对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进行古地貌恢复。准确对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进行古地貌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开发
,特别是涉及一种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古地貌的恢复,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0003]1、残留厚度法,其思路是恢复地层剥蚀量及原始厚度,利用古厚度反映古地貌形态。该方法简单且便于操作,但未考虑沉积前地形及剥蚀差异的影响,误差大,致使古地貌恢复的精度低,如果遇到地层剥蚀严重的情况,基本上束手无策。
[0004]2、印模法,容易操作,能恢复较精确的古地貌单元,但不易确定参考面,地层去压实校正难度较大,工作量大。
[0005]3、地层回剥法,该方法考虑沉积压实、海平面、构造运动等影响,但工作量大,压实参数不易确定,基准面难选取。
[0006]4、沉积学分析法,利用各种基本的地质图件,包括沉积前的古地质图、地层厚度图、砂岩厚度图、岩相古地理图等,同时结合成因相分析、古流向分析、古构造发育特点等多种沉积学分析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综合性强,定性-半定量化,但影响因素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的基础资料信息;基于所述基础资料信息确定所述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目的层,以及确定所述目的层的顶面和所述目的层的底面;基于所述基础资料信息建立所述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的地震相模式;完成所述目的层的地震相分析、形成平面地震相分布图,结合所述地震相模式识别出生物礁的位置,得到生物礁三维空间坐标;根据所述生物礁三维空间坐标,拟合生成当前礁相深度趋势曲面;根据所述当前礁相深度趋势曲面校正所述目的层的顶面和所述目的层的底面,得到校正后的顶面和校正后的底面;确定压实系数,根据所述压实系数、校正后的顶面和校正后的底面确定地层厚度和深度;基于所述地层厚度和所述深度获得所述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的古地貌恢复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资料信息包括地震数据和测井曲线,所述基于所述基础资料信息确定所述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目的层,以及确定所述目的层的顶面和所述目的层的底面,包括: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和所述测井曲线进行合成记录制作,标定所述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的目的层;基于所述目的层的地震数据进行地震解释,追踪所述目的层的顶面和所述目的层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地震相模式识别出生物礁的位置,包括:计算判别系数:其中,C[Xi(t),Yj(t)]为判别系数;m为地震道数;Xi(t)为地震道波形序列,Xi(t)={x1,x2,..,x
k


,x
n
};Yj(t)为模式道波形序列,Yj(t)={y1,y2,..,y
k


,y
n
};k=1,2,

n,为层段内采样点数;若所述判别系数大于预设门槛值,则对应的位置为生物礁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生物礁三维空间坐标,拟合生成当前礁相深度趋势曲面,包括:生成当前礁相深度趋势曲面,包括:其中,S
j
(x,y)为所述当前礁相深度趋势曲面的位置点,Z(x
f
,y
f
)为第f个生物礁的三维空间坐标,λ
f
为预设的第f个权重系数,h为识别的生物礁的个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礁相深度趋势曲面校正所述目的层的顶面和所述目的层的底面,得到校正后的顶面和校正后的底面,包括:基于所述当前礁相深度趋势曲面校正所述目的层的顶面和所述目的层的底面,分别得
到初始校正的顶面和初始校正的底面;确定所述生物礁的礁相发育平均深度,基于所述礁相发育平均深度校正所述初始校正的顶面和所述初始校正的底面,分别得到校正后的顶面和校正后的底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吴高奎刘静静马天碧丁峰郭丰涛高蔚原刘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