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秦岭北部地区活框养殖中华蜜蜂室内越冬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922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秦岭北部地区活框养殖中华蜜蜂室内越冬方法,包括:配置越冬室,在奖励饲喂前20天更换蜂王,然后奖励饲喂45天,期间调整蜂群群势和箱内贮蜜,奖励饲喂结束后小蜂群合并,限制蜂王产卵,待外界温度下降到4℃~8℃时搬蜂箱入室越冬;将越冬室温度控制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秦岭北部地区活框养殖中华蜜蜂室内越冬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畜牧业养殖
中的中华蜜蜂活框饲养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秦岭北部地区活框养殖中华蜜蜂室内越冬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中华蜜蜂的发源地,中华蜜蜂也称土蜂,具有定地饲养、耐低温、抗病虫害、善于利用零星蜜源、体型小、飞行敏捷等诸多优点。它不仅是农作物传花授粉的主要虫媒,还能生产大量优质蜂产品,是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0003]一群中华蜜蜂中通常有一只蜂王、大量工蜂和少量雄蜂,蜂王和工蜂长期存在,雄蜂只在分蜂季节出现。生产阶段的中华蜜蜂工蜂在其群族中随生长发育时间段不同,分别担当吐浆哺育幼虫、酿造蜂蜜、采蜜采粉等职责,体质耗损大,从出生到衰老死亡生命周期一般约为35天左右,难以渡过漫长的冬季;但在秋末冬初有一部分蜜蜂出生后,蜂王已停止产卵,蜂群内已无幼虫,不需其吐浆,同时由于天气变冷,外界无花无粉可采,体能耗损不多,会长期保持青年蜂体质状态,这些蜜蜂寿命会长达3

4个月。当外界最高温度下降到8℃以下时,由于昼夜温差大,蜂群会在蜂箱内结团。蜂团外围的温度在1℃~

2℃,而蜂团中间的温度自身可调节到15℃上下。当外界温度在8℃以上时,蜂群会散团,中午出巢飞翔排泄。进入立春以后,由于地温回暖,中午气温高时蜜蜂出巢飞翔寻找蜜源,蜂王产卵,工蜂伺喂幼虫、飞出蜂箱采蜜采粉,开始春季繁殖。
[0004]中华蜜蜂与西方蜜蜂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不异地转场越冬。一年四季随气候变化,经过春繁—夏长—秋收—越冬四个阶段,其中越冬阶段承前启后,是蜜蜂种群延续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天寒地冻,蜂群生存极为困难,能否顺利越冬决定来年蜂群的恢复和生产发展,是中蜂产业发展瓶颈。
[0005]中华蜜蜂活框养殖历程短,在我国仅仅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目前管理方法不规范,技术不成熟,养蜂场户大多借鉴西方蜜蜂养殖方法,不能完全做到科学养殖。特别是在越冬管理方面,西方蜜蜂大多采用转场到南方温暖地区越冬的方法。但中华蜜蜂不能转场,在冬季无法效仿西方蜜蜂越冬管理的方法。蜂农活框养殖的中华蜜蜂进入冬季后,大多散放在野外越冬,让蜂群自生自灭。也有蜂农会将蜂箱搬到室内越冬,但无规范的越冬措施和成熟的管理技术,凭感觉和经验粗放经营,主观随意性大,蜂群在冬季死亡率很高,平均在35%以上,部分养蜂场户越冬损失蜂群在50%以上,个别蜂农由于越冬管理方法不妥,造成全部蜂群冻饿而死,全军覆没,来年开春无蜂可养,经济损失较大,蜂产业发展严重受阻。
[0006]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中华蜜蜂室内越冬的方法,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使中华蜜蜂群体渡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顺利越冬进入下一年的生产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秦岭北部地区活框养殖中华蜜蜂室内越冬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秦岭北部地区活框养殖中华蜜蜂室内越冬方法,包括:
[0010]步骤(1):越冬之前,根据蜂群数量在养蜂场附近寻找或建造中华蜜蜂越冬室;
[0011]步骤(2):在奖励饲喂前20天,保留蜂场性能优良的蜂王,并将其余品质不好的蜂王更换为青壮年蜂王;
[0012]步骤(3):立秋之后,以外界平均气温在20℃~27℃的日期为起点,8℃~15℃的日期为终点,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历时45天;其中,在奖励饲喂35天以后,选择晴朗的天气,将强弱群的封盖子脾对调,平衡蜂群群势,使得绝大多数蜂群群势在进入越冬室前达到5足脾以上;同时调整蜜脾,使每个蜂箱内贮蜜量达7.5~10.0公斤;
[0013]步骤(4):奖励饲喂结束后,对3脾以下的蜂群进行合并,同时对蜂王戴上节育套,限制蜂王产卵,并让蜂脾上已有的卵虫蛹正常发育20天出房,试飞排泄,保持蜜蜂最佳身体状况;
[0014]步骤(5):当外界平均气温下降到4℃~8℃时,择日在傍晚时分对蜂群以箱为单位按20%~25%的比例抽检称重,并做记录和标记,然后将蜂箱搬入越冬室,蜂箱重叠成4层并成行摆放、巢门相对,并开八式巢门,根据需要调节蜜蜂通路大小,白天关闭所有门窗,保持室内黑暗,夜晚打开门窗,保持空气对流,通风顺畅,促使蜂群平静结团,进入半冬眠状态;
[0015]步骤(6):分别在蜂群进入越冬室第20天前后和第45天前后,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于早晨5~8时分批次将蜂箱搬到越冬室外面,放置于向阳之处,待中午外界气温达到8℃以上时,分别让蜂群进行第一次外飞排泄和第二次外飞排泄,并在当日下午6时将蜂箱搬回越冬室内;且在第二次外飞排泄将蜂箱搬出越冬室时,称重最初搬入越冬室时标记过的蜂箱,对比重量变化,评判越冬中期箱内饲料损耗情况;
[0016]步骤(7):立春之后,当叶前花植物开始开花,外界平均气温达到

5~3℃时,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于清晨天亮前将蜂箱分批搬出越冬室,摆放在背风向阳之处,保持蜂箱间距为3米,并对蜂群进行最后一次外飞排泄;然后在外界气温大于8℃的时间段,开箱检查蜂群,并根据蜂群群势大小及蜂箱内的饲料量,在蜂群之间互换蜂脾,平衡蜂群群势,同时对调蜜脾或用贮备蜜补充越冬饲料,退出多余空脾,并将所有蜂王的节育套全部去除,在日落后将蜂箱搬回越冬室;
[0017]步骤(8):让蜂群在越冬室继续稳定蛰伏15天,待外界平均气温达到

2℃~4℃时,选择晴好天气,向室外搬移蜂箱,结束室内越冬,开始蜂群早春管理。
[0018]进一步地,所述越冬室面积按每箱蜂0.25平方米规划,为土木结构,要求背风向阳、僻静、干燥;房高3米,南北墙对装门窗,可开闭透气且遮光;并根据地势走向,在正对冬季风向的墙壁上水平安装直径为15厘米的回形管,用于越冬室通风透气;所述回形管距地面高度为2.5米;地面铺设红砖,南北方向设置2米宽的通道,并在通道上铺设草帘垫层;所述蜂箱位于通道两侧。
[0019]进一步地,在奖励饲喂的过程中,要根据蜂群内原有贮蜜量进行调整,前期少喂,扩大蜂王产卵圈;后期多喂,补足贮蜜;做到强群先喂、弱群后喂,从而预防盗蜂。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蜂箱搬入越冬室后在越冬室门口放置防鼠板,同时在蜂箱巢门安装易拆卸的铁砂网,蜂群外飞排泄时去掉铁砂网,进入越冬室时再次安装。
[0021]进一步地,在所述越冬室内悬挂温度计与湿度计,每天监测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要求越冬室内温度控制在

3℃~4℃,湿度保持在65%rh~80%rh。
[002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8)中,向室外搬移蜂箱时,根据养殖规模每天移出蜂箱总数的至少1/4,隔天出室1次,用1~5天时间将越冬室内蜂箱全部转移到室外,分散安置在养蜂场。
[0023]进一步地,向越冬室内或越冬室外搬移蜂箱时,要求动作快捷、轻搬轻放,不可振动,平稳安放,保持周边环境安静。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秦岭北部地区活框养殖中华蜜蜂室内越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越冬之前,根据蜂群数量在养蜂场附近寻找或建造中华蜜蜂越冬室;步骤(2):在奖励饲喂前20天,保留蜂场性能优良的蜂王,并将其余品质不好的蜂王更换为青壮年蜂王;步骤(3):立秋之后,以外界平均气温在20℃~27℃的日期为起点,8℃~15℃的日期为终点,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历时45天;其中,在奖励饲喂35天以后,选择晴朗的天气,将强弱群的封盖子脾对调,平衡蜂群群势,使得绝大多数蜂群群势在进入越冬室前达到5足脾以上;同时调整蜜脾,使每个蜂箱内贮蜜量达7.5~10.0公斤;步骤(4):奖励饲喂结束后,对3脾以下的蜂群进行合并,同时对蜂王戴上节育套,限制蜂王产卵,并让蜂脾上已有的卵虫蛹正常发育20天出房,试飞排泄,保持蜜蜂最佳身体状况;步骤(5):当外界平均气温下降到4℃~8℃时,择日在傍晚时分对蜂群以箱为单位按20%~25%的比例抽检称重,并做记录和标记,然后将蜂箱搬入越冬室,蜂箱重叠成4层并成行摆放、巢门相对,并开八式巢门,根据需要调节蜜蜂通路大小;白天关闭所有门窗,保持室内黑暗,夜晚打开门窗,保持空气对流,通风顺畅,促使蜂群平静结团,进入半冬眠状态;步骤(6):分别在蜂群进入越冬室第20天前后和第45天前后,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于早晨5~8时分批次将蜂箱搬到越冬室外面,放置于向阳之处,待中午外界气温达到8℃以上时,分别让蜂群进行第一次外飞排泄和第二次外飞排泄,并在当日下午6时将蜂箱搬回越冬室内;且在第二次外飞排泄将蜂箱搬出越冬室时,称重最初搬入越冬室时标记过的蜂箱,对比重量变化,评判越冬中期箱内饲料损耗情况;步骤(7):立春之后,当叶前花植物开始开花,外界平均气温达到

5~3℃时,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于清晨天亮前将蜂箱分批搬出越冬室,摆放在背风向阳之处,保持蜂箱间距为3米,并对蜂群进行最后一次外飞排泄;然后在外界气温大于8℃的时间段,开箱检查蜂群,并根据蜂群群势大小及蜂箱内的饲料量,在蜂群之间互换蜂脾,平衡蜂群群势,同时对调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正红杨金荣姚林东牟霄祁薇阳杨少东范谓陶
申请(专利权)人:陇县丰田蜂业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