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38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所述装置从上至下包括:盖子,盖子设置有第一纱网;上层盒,该上层盒顶部敞开与盖子相配合,底部设置有第二纱网;下层盒,该下层盒顶部敞开与上层盒的底部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斑痣悬茧蜂向光、向上的趋性行为和抱腹寄生行为特点,设计利用一定目数的纱网将寄主和寄生蜂分别相对隔离在上方和下方的方式,使得斑痣悬茧蜂的产卵器能够通过网孔刺到寄主并完成产卵行为。有益于快速分离寄主和寄生蜂,并将寄主由寄生盒快速转移至饲养盒内,极大地提高了寄生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寄生过程中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寄生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斑痣悬茧蜂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害虫广泛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下为例,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等,是全世界分布的恶性农业害虫,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破坏性大等特点,幼虫咬食植物可造成植物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造成植物死亡。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蔬菜、水果、水稻、园林植物都遭受到夜蛾科尤其是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危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0003]目前,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方法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产品农残超标、害虫抗药性增强、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日趋严重。生物防治手段中的天敌防治害虫是一种绿色安全的控害手段。寄生蜂作为害虫天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资源,大量繁殖后能够作为生物农药产品,对害虫进行绿色防控,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0004]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该蜂广泛分于古北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和西南地区的10个省份。欧洲该种群多为两性生殖,亚洲种群多孤雌生殖。该蜂是一种昆虫内寄生蜂,属容性寄生蜂,寄主范围较广,是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粘虫等夜蛾科害虫的优势寄生蜂,寄生寄主后可使寄主取食量迅速减小,最终死亡,极大的降低了害虫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程度。因此斑痣悬茧蜂具有较高的生物防治潜力,应用前景广阔,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
[0005]目前,国内外虽有一些对斑痣悬茧蜂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和报道,但因空间、效率和关键技术难点等原因未能克服,只限于实验室内扩繁出小规模种群。仍未发现斑痣悬茧蜂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专利问世,这造成该虫在害虫生物防治应用上的阻碍,因此研究该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及其生产方法,能够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从上至下包括:
[0008]盖子,盖子设置有第一纱网;
[0009]上层盒,该上层盒顶部敞开与盖子相配合,底部设置有第二纱网;
[0010]下层盒,该下层盒顶部敞开与上层盒的底部相配合。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斑痣悬茧蜂向光、向上的趋性行为和抱腹寄生行为特点,设计利用一定目数的纱网将寄主和寄生蜂分别相对隔离在上方和下方的方式,使得斑痣悬
茧蜂的产卵器能够通过网孔刺到寄主并完成产卵行为。有益于快速分离寄主和寄生蜂,并将寄主由寄生盒快速转移至饲养盒内,极大地提高了寄生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网目数为90

110目;所述第二纱网目数为20

25目;所述上层盒以及下层盒均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下层盒壁面设置有圆孔。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寄生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依据寄生习性进一步利用具体目数的纱网将寄主和寄生蜂分别相对隔离在上方和下方。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中层盒;
[0015]中层盒,该中层盒顶部敞开与所述上层盒底部相配合,该中层盒底部设置有第三纱网,并与所述下层盒相配合。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斑痣悬茧蜂向光、向上的趋性行为和抱腹寄生行为特点,设计利用一定目数的纱网将寄主和寄生蜂分别相对隔离在上方和下方的方式,使得斑痣悬茧蜂的产卵器能够通过网孔刺到寄主并完成产卵行为。有益于快速分离寄主和寄生蜂,并将寄主由寄生盒快速转移至饲养盒内,极大地提高了寄生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依据未被寄生的寄主个头发育较大,被寄生的寄主发育个头较小,寄生蜂幼虫个头更小的特点,进一步设置中层盒,有助于减少蜂茧被蚕食的几率和提高收茧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纱网目数为90

110目;所述第二纱网目数为3

7目;所述第三纱网目数为5

10目;所述中层盒由透明材料制成。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减少蜂茧被蚕食的几率和提高收茧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依据未被寄生的寄主个头发育较大,被寄生的寄主发育个头较小,寄生蜂幼虫个头更小的特点,未被寄生的寄主被隔离在上层盒的3

7目筛网之上,被寄生的寄主被隔离在中层盒的5

10目筛网之上,寄生蜂幼虫通过中层盒的5

10目筛网网孔爬落于下层盒空间内化茧。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包括:
[0020]S1、将即将羽化为成蜂的蜂茧移入如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的下层盒内,用脱脂棉团将下层盒的圆孔塞住;待寄生蜂羽化后,将浸透10%蜂蜜水的脱脂棉团由下层盒圆孔放入,蜂蜜水每日更换一次;
[0021]S2、寄生蜂在羽化后的第1

10日内,每日为其更换一次寄主,完成连续寄生;
[0022]S3、寄生后的寄主转移至饲养盘内继续饲养;
[0023]S4、寄生后的寄主饲养至第7

8日,将其转移至如权利要求3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
[0024]S5、寄生后的第10

11日,收取蜂茧;
[0025]S6、收茧后的蜂茧羽化前一日,将蜂茧转移至如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的下层盒内待其羽化;
[0026]S7、重复步骤S1

S7完成斑痣悬茧蜂的继代扩繁。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斑痣悬茧蜂向光、向上的趋性行为和抱腹寄生行为特点,设计利用一定目数的纱网将寄主和寄生蜂分别相对隔离在上方和下方的方式,使得斑痣悬茧蜂的产卵器能够通过网孔刺到寄主并完成产卵行为。有益于快速分离寄主和寄生蜂,并将寄主由寄生盒快速转移至饲养盒内,极大地提高了寄生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S2、寄生蜂在羽化后的第1

10日内,每日为其更换一次寄主,完
成连续寄生,具体地:
[0029]寄主放置在如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的上层盒的第二纱网之上,下层盒的寄生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包括:盖子,盖子设置有第一纱网;上层盒,该上层盒顶部敞开与盖子相配合,底部设置有第二纱网;下层盒,该下层盒顶部敞开与上层盒的底部相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网目数为90

110目;所述第二纱网目数为20

25目;所述盖子、上层盒以及下层盒均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下层盒壁面设置有圆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中层盒;中层盒,该中层盒顶部敞开与所述上层盒底部相配合,该中层盒底部设置有第三纱网,并与所述下层盒相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网目数为90

110目;所述第二纱网目数为3

7目;所述第三纱网目数为5

10目;所述中层盒由透明材料制成。5.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将即将羽化为成蜂的蜂茧移入如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的下层盒内,用脱脂棉团将下层盒的圆孔塞住;待寄生蜂羽化后,将浸透10%蜂蜜水的脱脂棉团由下层盒圆孔放入,蜂蜜水每日更换一次;S2、寄生蜂在羽化后的第1

10日内,每日为其更换一次寄主,完成连续寄生;S3、寄生后的寄主转移至饲养盘内继续饲养;S4、寄生后的寄主饲养至第7

8日,将其转移至如权利要求3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斑痣悬茧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S5、寄生后的第10

11日,收取蜂茧;S6、收茧后的蜂茧羽化前一日,将蜂茧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青宋凡夏志林朱迪吴尚远高贵韦业旺杨磊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烟草公司黔西南州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