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密封式卸灰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085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密封式卸灰阀,涉及卸料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料斗,第二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料斗,第一料斗下方设置有第一阀板,第二料斗下方设置有第二阀板,第一阀板连接有第一内力臂结构,第一内力臂结构连接有第一转动阀轴,第一转动阀轴连接有第一外力臂结构,第二阀板连接有第二内力臂结构,第二内力臂结构连接有第二转动阀轴,第二转动阀轴连接有第二外力臂结构,第一外力臂结构与第二外力臂结构之间设置有转动驱动结构,第一阀板和第一出料口之间、第二阀板和第二出料口之间上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密封性强和排料效果好的优点。料效果好的优点。料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密封式卸灰阀


[0001]本技术涉及卸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线密封式卸灰阀。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烧结机大烟道散料卸料阀都是使用电动重锤双层卸料阀,它包括上、下两层料斗,料斗的底部均采用阀板或锥体进行封闭隔断锁风,但当物料从上层料斗下落到下层料斗后,需要关闭上层料斗时,颗粒状物料受到负压吸引,卡住上阀板或上锥体导致上层料斗无法关闭严密,当下层料斗排料打开下阀板或下锥体时,由于上层料斗的上阀板或上锥体关闭不严密就会漏风,从而导致烧结机抽风系统负压下降,由于漏风,物料冲刷阀板或锥体会使阀板或锥体磨损、起槽,又进一步地加剧了烧结机抽风系统的漏风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线密封式卸灰阀。
[0004]一种线密封式卸灰阀,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料斗,所述第二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料斗,所述第一料斗带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料斗带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料斗下方设置有能够封闭和打开第一出料口的第一阀板,所述第二料斗下方设置有能够封闭和打开第二出料口的第二阀板,所述第一阀板连接有第一内力臂结构,所述第一内力臂结构连接有第一转动阀轴,所述第一转动阀轴连接有第一外力臂结构,所述第二阀板连接有第二内力臂结构,所述第二内力臂结构连接有第二转动阀轴,所述第二转动阀轴连接有第二外力臂结构,所述第一外力臂结构与所述第二外力臂结构之间设置有转动驱动结构;其中,所述转动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外力臂和第二外力臂分别绕所述第一转动阀轴和所述第二转动阀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交替封闭和打开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二阀板和所述第二出料口之间上均设置有密封结构。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由耐磨合金支撑,第一转动阀轴和第二转动阀轴上的第一内力臂结构、第一外力臂结构、第二内力比结构和第二外力臂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预先设置好,以满足差动交替封闭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即可;在工作时,将物料放入第一阀体的第一料斗内,启动转动驱动结构,转动驱动结构开始作业,使第一阀体内的第一阀板运动并打开第一出料口,此时第二阀体内的第二阀板封闭第二出料口,物料从第一阀体的第一料斗的第一出料口下落,并进入第二阀体的第二料斗内,物料完全进入第二阀体的第二料斗后,转动驱动结构带动第一阀体的第一阀板封闭第一出料口,第二阀体的第二阀板打开第二出料口,此时第一阀体的第一阀板仍处于封闭第一出料口状态,物料下落完全后,转动驱动结构带动第二阀体的第二阀板封闭第二出料口,此时第一阀体的第一阀板仍处于封闭第一出料口的状态,然后转动驱动结构带动第一阀体的第一阀板继续打开第一出料口,进行下一次的排料循环;其中,整个卸灰阀采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两层阀体结构,通过第一料斗和第一阀板结合、第二料斗与第二阀板结合进行物料的排出和密封,并使用转动驱
动结构使两层阀体实现同时交替控制功能,从而保证在第二阀体排料过程中不会收到负压吸引,提高排料效率和效果;更关键的是,通过密封结构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密封性,从而避免排料过程中漏风情况的发生,能够适用长时间不断循环作业中,充分保证没有负压吸附物料,使排料更顺畅,进一步提高排料效率和排料效果。
[0005]优选地,密封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出料口端面和所述第二出料口端面上的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能够卡入所述密封环槽内。在第一阀板与第一阀体、第二阀板和第二阀体处安装耐磨合金法兰环并通过数铣加工出密封环槽,具体可以为,槽孔径8.6mm,直径340mm,在对应位置处安装密封圈,从而达到线径密封效果。
[0006]优选地,密封圈通过高温硅胶制成。密封圈通过高温硅胶制成,高温硅胶是制作硅胶模具的一种常见性能硅胶原材料。
[0007]优选地,转动驱动结构包括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连接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端部设置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能够接触所述第一外力臂结构和第二外力臂结构。转动电机带动电机轴转动,驱动臂带动滚动体转动,滚筒体接触并推动第一外力臂结构和第二外力臂结构。
[0008]优选地,第一内力臂结构和所述第二内力臂结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阀轴或所述第二转动阀轴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末端穿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端部固定所述第一阀板或第二阀板;其中,所述连接臂与第一转动阀轴或第二转动阀轴之间设置有键连接单元。
[0009]优选地,第一外力臂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阀轴的第一外连杆,所述第一外连杆末端设置有第一重力锤,所述第一外连杆中段设置有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能够与所述转动驱动结构接触。
[0010]优选地,第二外力臂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阀轴的第二外连杆,所述第二外连杆末端设置有第二重力锤,所述第二外连杆中段设置有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弧形凸起能够与所述转动驱动结构接触。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2]在本技术在工作时,将物料放入第一阀体的第一料斗内,启动转动驱动结构,转动驱动结构开始作业,使第一阀体内的第一阀板运动并打开第一出料口,此时第二阀体内的第二阀板封闭第二出料口,物料从第一阀体的第一料斗的第一出料口下落,并进入第二阀体的第二料斗内,物料完全进入第二阀体的第二料斗后,转动驱动结构带动第一阀体的第一阀板封闭第一出料口,第二阀体的第二阀板打开第二出料口,此时第一阀体的第一阀板仍处于封闭第一出料口状态,物料下落完全后,转动驱动结构带动第二阀体的第二阀板封闭第二出料口,此时第一阀体的第一阀板仍处于封闭第一出料口的状态,然后转动驱动结构带动第一阀体的第一阀板继续打开第一出料口,进行下一次的排料循环;其中,整个卸灰阀采用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两层阀体结构,通过第一料斗和第一阀板结合、第二料斗与第二阀板结合进行物料的排出和密封,并使用转动驱动结构使两层阀体实现同时交替控制功能,从而保证在第二阀体排料过程中不会收到负压吸引,提高排料效率和效果;更关键的是,通过密封结构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密封性,从而避免排料过程中漏风情况的发生,能够适用长时间不断循环作业中,充分保证没有负压吸附物料,
使排料更顺畅,进一步提高排料效率和排料效果。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侧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3中部分结构的结构仰视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密封式卸灰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料斗,所述第二阀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料斗,所述第一料斗带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料斗带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料斗下方设置有能够封闭和打开第一出料口的第一阀板,所述第二料斗下方设置有能够封闭和打开第二出料口的第二阀板,所述第一阀板连接有第一内力臂结构,所述第一内力臂结构连接有第一转动阀轴,所述第一转动阀轴连接有第一外力臂结构,所述第二阀板连接有第二内力臂结构,所述第二内力臂结构连接有第二转动阀轴,所述第二转动阀轴连接有第二外力臂结构,所述第一外力臂结构与所述第二外力臂结构之间设置有转动驱动结构;其中,所述转动驱动结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外力臂和第二外力臂分别绕所述第一转动阀轴和所述第二转动阀轴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交替封闭和打开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一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二阀板和所述第二出料口之间上均设置有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密封式卸灰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出料口端面和所述第二出料口端面上的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板和所述第二阀板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勇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正东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