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06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充电桩外壳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壳体,壳体内或者底座上设有用于支撑充电桩本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包括用于与充电桩本体的底部接触的接触部分,还包括延伸至外界大气的散热部分。壳体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孔,充电桩本体侧部与壳体侧壁之间设置散热鳍片,壳体顶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和鼓风仓,鼓出的风扩散至充电桩本体的上方和两侧,以便加快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使得充电桩本体表面的热量能够及时透过各个散热孔扩散至壳体外部,同时充电桩本体底部的热量通过导热棒扩散至底座的下方,有效避免充电桩长时间工作后相关的充电元件因过热而发生故障。而发生故障。而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桩外壳及充电桩,属于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充电桩类似加油站里边的加油机,能够针对不同的额定电压为各种各样型号电动车充电。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充电桩种类较多,但是其中一些存在缺陷,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851955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新型充电桩,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充电桩本体,壳体的上方安装有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处连接有进风管,进风管远离鼓风机的一端设置有出风板,出风板上设置有出风口,壳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散热孔,使用时出风口朝向充电桩本体吹风以对其进行散热,热量通过散热孔散发到外界,并且散热孔处安装有防尘网,可以防止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壳体内。
[0003]上述充电桩能够对充电桩本体的顶部和侧部进行散热,但是无法对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进行散热,而充电桩本体底部产生的热量也是比较多的,久而久之,热量集聚在底部容易导致内部充电元件过热而发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外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进行散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桩外壳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充电桩外壳,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壳体,壳体内或者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充电桩本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包括用于与充电桩本体的底部接触的接触部分,导热结构还包括延伸至外界大气的散热部分。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对现有充电桩外壳进行了改进,在壳体内或者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充电桩本体的支撑结构,并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包括接触部分和散热部分,接触部分与充电桩本体的底部接触,可以直接吸收充电桩本体底部产生的热量,散热部分延伸至外界大气,可以将热量扩散到外界大气中,实现对充电桩本体底部的散热,避免热量集聚在底部导致内部充电元件过热而发生故障。
[0008]进一步地,壳体内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构成所述的支撑结构,底座包括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连通空间,导热结构包括导热棒,导热棒穿过支撑板和底座并伸入连通空间中,所述散热部分由导热棒的伸入连通空间中的部分构成。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结构为设置在壳体内的支撑板,方便加工制造和设置,也方便对充电桩本体进行支撑;导热棒穿过支撑板和底座并伸入连通空间中,方便热量向外扩散,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制造。
[0010]进一步地,导热结构还包括与导热棒固定连接的吸热片,吸热片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且构成所述的接触部分。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吸热片的导热面积大,能够充分吸收充电桩本体
底部产生的热量,保证散热效果。
[0012]进一步地,底座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支腿,支腿与底板之间围成所述的连通空间。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0014]进一步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孔,壳体侧壁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用于布置在充电桩本体的侧部和散热孔之间,以吸收充电桩本体侧部的热量并将热量通过散热孔扩散至壳体外。
[00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散热鳍片吸收充电桩本体侧部的热量,再通过散热孔将热量扩散至壳体外,可以起到加快散热的效果。
[0016]进一步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扇和鼓风仓,鼓风仓上设置有用于朝向充电桩本体的顶部吹风的第一吹风结构以及用于朝向散热鳍片吹风的第二吹风结构。
[00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吹风结构实现充电桩本体顶部的强制散热,第二吹风结构朝向散热鳍片吹风,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桩本体侧部的散热效果。
[0018]进一步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扇以及容置散热风扇的扇叶的鼓风仓,鼓风仓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朝向充电桩本体的顶部吹风的出风口,鼓风仓的侧壁上连接有用于朝向充电桩本体的侧部吹风的鼓风管。
[00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扇叶位于鼓风仓内,出风口和鼓风管直接设置或连接在鼓风仓上,风力强劲,可以提高充电桩本体顶部和侧部的散热效果。
[0020]进一步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扇叶旋转的电机,电机位于壳体的顶面上,壳体的顶面上固定有将电机罩设在内的机罩,机罩的侧壁上开设有散热口。
[00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机罩的设置既能够对电机形成防护,同时机罩侧壁上的散热口还能够保证电机的散热效果,避免电机长时间运转而过热。
[0022]进一步地,壳体的顶面上于机罩的外围间隔固定有至少两个支撑杆,各支撑杆的顶端固定有防护盖。
[00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防护盖可以承受外力冲击,避免壳体的顶部以及机罩因外力冲击而损坏,起到保护的作用。
[002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充电桩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5]一种充电桩,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充电桩本体,外壳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壳体,壳体内或者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充电桩本体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包括用于与充电桩本体的底部接触的接触部分,导热结构还包括延伸至外界大气的散热部分。
[002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对现有充电桩的外壳进行了改进,在壳体内或者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充电桩本体的支撑结构,并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包括接触部分和散热部分,接触部分与充电桩本体的底部接触,可以直接吸收充电桩本体底部产生的热量,散热部分延伸至外界大气,可以将热量扩散到外界大气中,实现对充电桩本体底部的散热,避免热量集聚在底部导致内部充电元件过热而发生故障。
[0027]进一步地,壳体内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构成所述的支撑结构,底座包括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连通空间,导热结构包括导热棒,导热棒穿过支撑板和底座并伸入连通空间中,所
述散热部分由导热棒的伸入连通空间中的部分构成。
[002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结构为设置在壳体内的支撑板,方便加工制造和设置,也方便对充电桩本体进行支撑;导热棒穿过支撑板和底座并伸入连通空间中,方便热量向外扩散,整体结构简单,方便制造。
[0029]进一步地,导热结构还包括与导热棒固定连接的吸热片,吸热片设置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且构成所述的接触部分。
[003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吸热片的导热面积大,能够充分吸收充电桩本体底部产生的热量,保证散热效果。
[0031]进一步地,底座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支腿,支腿与底板之间围成所述的连通空间。
[003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造。
[0033]进一步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孔,壳体侧壁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用于布置在充电桩本体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外壳,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方的壳体(2),其特征在于,壳体(2)内或者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充电桩本体(5)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包括用于与充电桩本体(5)的底部接触的接触部分,导热结构还包括延伸至外界大气的散热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壳体(2)内设置有支撑板(3),支撑板(3)构成所述的支撑结构,底座(1)包括与外界大气连通的连通空间,导热结构包括导热棒(6),导热棒(6)穿过支撑板(3)和底座(1)并伸入连通空间中,所述散热部分由导热棒(6)的伸入连通空间中的部分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导热结构还包括与导热棒(6)固定连接的吸热片(4),吸热片(4)设置在支撑板(3)的上表面且构成所述的接触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底座(1)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支腿,支腿与底板之间围成所述的连通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外壳,其特征在于,壳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孔(8),壳体(2)侧壁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散热鳍片(19),散热鳍片(19)用于布置在充电桩本体(5)的侧部和散热孔(8)之间,以吸收充电桩本体(5)侧部的热量并将热量通过散热孔(8)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晓张国超张长东王明凯杜坤鲁世浩郭佩淇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