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期雨水调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901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雨水调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初期雨水调蓄系统,包括:智能分流井,智能分流井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爬梯、电控柜、人工格栅,潜污泵、排液管、挡墙、液动堰门、浮动堰门、盖板、罩型通气管、网络摄像头、雷达液位计、溢流孔;有益效果为:在雨水汇总管的末端设置智能分流井,通过人工格栅拦截来水中颗粒较大的杂质、漂浮物等,采用潜污泵将初期雨水通过排液管提升进入调蓄池中,采用浮动堰门和液动堰门对水流进行启闭,采用网络摄像头和雷达液位计对井内外液位、降雨量进行监测,同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调蓄池收集初期雨水,并通过提升泵把雨水传输至生态滤池内进行净化,最终将净化后的雨水排入河道,补充河道的生态用水。补充河道的生态用水。补充河道的生态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期雨水调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调蓄
,具体为一种初期雨水调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雨水调蓄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市政雨水管线的建设投资,减缓市政雨水管线的压力,而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也起着一定的缓解作用。雨水收集处理后可以作为景观用水或其他符合要求的用水。雨水调蓄和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相关部门对雨水调蓄量都会有明确的要求,要求通过有效的调蓄方式,对雨水的调蓄达到规定指标,达到径流体积控制及面源污染削减的目标。
[0003]现有技术中,一些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会造成土壤和水质污染,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环保目标,且很多雨水调蓄系统对雨水并不采取净化措施,或只采取简单的过滤措施,无法达到水排放标准。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初期雨水调蓄系统及布袋除尘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期雨水调蓄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一些钢筋混凝土的施工会造成土壤和水质污染,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环保目标,且很多雨水调蓄系统对雨水并不采取净化措施,或只采取简单的过滤措施,无法达到水排放标准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初期雨水调蓄系统,包括:
[0006]智能分流井,所述智能分流井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爬梯、电控柜、人工格栅,潜污泵、排液管、挡墙、液动堰门、浮动堰门、盖板、罩型通气管、网络摄像头、雷达液位计、溢流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安装在智能分流井的两侧内壁,所述爬梯安装在智能分流井的一侧内壁,所述人工格栅安装在智能分流井靠近进水管的内壁,所述盖板安装在智能分流井的一侧外壁,所述罩型通气管安装在盖板的内壁,所述电控柜安装在盖板的一侧外壁,所述液动堰门和浮动堰门上下安装在挡墙的内壁,所述排液管的一端和潜污泵的一端连通,所述网络摄像头和雷达液位计分别安装在智能分流井的一侧内壁;
[0007]调蓄池,所述调蓄池包括素混凝土垫层、钢筋混凝土底板、防护墙、蓄水口、PP蓄水模块、井口、排污泵、排污管、提升泵、提升管,所述混凝土垫层和钢筋混凝土底板配合作为调蓄池的底座,若干个所述PP蓄水模块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一侧外壁,所述防护墙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底板靠近PP蓄水模块的外壁,所述防护墙的内壁开设有和排液管连通的溢流孔,所述排污泵和提升泵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底板的一侧外壁,三个所述井口安装在调蓄池的内壁,所述排污泵和排污管安装在调蓄池靠近井口的内壁,所述提升泵和提升管安装在调蓄池靠近另一个井口的内壁;
[0008]生态滤池,所述生态滤池包括防渗透墙、固定墙、第一洗净碎石、粗砂、第二洗净碎石、穿孔集水管,所述防渗透墙通过固定墙进行固定,所述第一洗净石、粗砂、第二洗净碎石依次铺设在固定墙的上方,所述穿孔集水管安装在第一洗净碎石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人工格栅采用粗格栅拦截水中颗粒较大的杂质和漂浮物,所述潜污泵对初期雨水提升至附近的调蓄池中。
[0010]优选的,所述液动堰门和浮动堰门对水流进行启闭,所述网络摄像头和液位计对井内外液位和降雨量进行监测,所述溢流孔。
[0011]优选的,所述潜污泵在水量超过提升能力时多出的雨水从溢流孔溢流排河,所述溢流孔处的浮动堰门可关闭防止河水倒灌。
[0012]优选的,所述调蓄池为PP蓄水模块组成的柱状蓄水模块,所述防护墙为砌墙式搭接方式可保证模块水池结构更稳定,所述防护墙的内壁安装有防渗不投水土工布。
[0013]优选的,所述排液管和蓄水口进行连通,所述排污泵和排污管配合井口对调蓄池内部进行排污,所述提升泵和提升管配合井口将调蓄池内的雨水提升至生态滤池。
[0014]优选的,所述生态滤池通过多层过滤结构能够有效的过滤水中的杂质,所述生态滤池的内壁安装有天然纳基膨润图防水毯,所述穿孔集水管为PE实壁取水管一周打有若干个孔洞以此来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在雨水汇总管的末端设置智能分流井,通过人工格栅拦截来水中颗粒较大的杂质、漂浮物等,采用潜污泵将初期雨水通过排液管提升进入调蓄池中,采用浮动堰门和液动堰门对水流进行启闭,采用网络摄像头和雷达液位计对井内外液位、降雨量进行监测,同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调蓄池收集初期雨水,并通过提升泵把雨水传输至生态滤池内进行净化,最终将净化后的雨水排入河道,补充河道的生态用水。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分流井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分流井剖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调蓄池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调蓄池剖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生态滤池示意图。
[0022]图中:智能分流井1、进水管11、出水管111、爬梯12、电控柜13、人工格栅14、潜污泵15、排液管151、挡墙16、液动堰门17、浮动堰门171、盖板18、罩型通气管181、网络摄像头191、雷达液位计192、溢流孔101、调蓄池2、素混凝土垫层21、钢筋混凝土底板22、防护墙23、蓄水口231、PP蓄水模块24、井口25、排污泵26、排污管261、提升泵27、提升管271、生态滤池3、防渗挡墙31、固定墙32、第一洗净碎石33、粗砂34、第二洗净碎石35、穿孔集水管36。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期雨水调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分流井(1),所述智能分流井(1)包括进水管(11)、出水管(111)、爬梯(12)、电控柜(13)、人工格栅(14),潜污泵(15)、排液管(151)、挡墙(16)、液动堰门(17)、浮动堰门(171)、盖板(18)、罩型通气管(181)、网络摄像头(191)、雷达液位计(192)、溢流孔(101),所述进水管(11)和出水管(111)分别安装在智能分流井(1)的两侧内壁,所述爬梯(12)安装在智能分流井(1)的一侧内壁,所述人工格栅(14)安装在智能分流井(1)靠近进水管(11)的内壁,所述盖板(18)安装在智能分流井(1)的一侧外壁,所述罩型通气管(181)安装在盖板(18)的内壁,所述电控柜(13)安装在盖板(18)的一侧外壁,所述液动堰门(17)和浮动堰门(171)上下安装在挡墙(16)的内壁,所述排液管(151)的一端和潜污泵(15)的一端连通,所述网络摄像头(191)和雷达液位计(192)分别安装在智能分流井(1)的一侧内壁;调蓄池(2),所述调蓄池(2)包括素混凝土垫层(21)、钢筋混凝土底板(22)、防护墙(23)、蓄水口(231)、PP蓄水模块(24)、井口(25)、排污泵(26)、排污管(261)、提升泵(27)、提升管(271),所述混凝土垫层(21)和钢筋混凝土底板(22)配合作为调蓄池(2)的底座,若干个所述PP蓄水模块(24)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底板(22)的一侧外壁,所述防护墙(23)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底板(22)靠近PP蓄水模块(24)的外壁,所述防护墙(23)的内壁开设有和排液管(151)连通的溢流孔(101),所述排污泵(26)和提升泵(27)安装在钢筋混凝土底板(22)的一侧外壁,三个所述井口(25)安装在调蓄池(2)的内壁,所述排污泵(26)和排污管(261)安装在调蓄池(2)靠近井口(25)的内壁,所述提升泵(27)和提升管(271)安装在调蓄池(2)靠近另一个井口(25)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鹏张强朱涛魏若岩雒毅轩冯一乐王兴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