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岩土富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93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抗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岩土富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抗浮装置包括抗浮构件和抗浮主体;长箱结构包括抗浮凸榫、抗浮靴和箱体。抗浮构件上端与抗浮主体固定,下端与地基锚固;抗浮主体置于地基上,抗浮主体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抗浮槽和第二抗浮槽;抗浮凸榫和抗浮靴均设于箱体的外表面,抗浮凸榫限位于第一抗浮槽内,抗浮靴经第一抗浮槽伸入第二抗浮槽,并限位于第二抗浮槽内。长箱结构相对于抗浮主体能够纵向变形滑动。有益效果:长箱结构与抗浮主体采用滑动层脱开,释放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约束,减轻开裂;抗浮凸榫限位于第一抗浮槽内,抗浮靴限位于第二抗浮槽内,实现长箱结构的受浮力作用的竖向限位。用的竖向限位。用的竖向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岩土富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抗浮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岩土富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混凝土超长箱型结构(简称长箱结构,如隧道、地铁车站等):(1)建筑物体型狭长、功能上抗裂防渗需求高,特别当处于岩石地基上时,若长箱结构纵向收缩受到地基岩土层较大约束,在长箱结构内部产生较大的拉应力,造成混凝土开裂(如龟裂)风险高,因此常用做法是设置滑动层,脱开与地基约束;(2)又因长箱结构地下建筑形成较大功能内空腔,造成自重较难抵抗水浮力,在地下岩土富水环境下长箱结构底部需要布置抗拔桩、抗拔锚杆等抗浮构件来实现抗浮。
[0003]上述目前的工程抗浮做法存在如下问题:(1)抗浮桩与抗浮锚杆与长箱结构的底板直接相连,约束长箱结构纵向收缩,造成滑动层被分割,功能上效率降低甚至失效,开裂风险增加;(2)抗浮桩与抗浮锚杆与底板直接相连,造成建筑防水卷材接茬点和易漏隐患增多,施工质量降低,降低了建筑防水耐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抗浮桩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岩土富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抗浮装置包括抗浮构件和抗浮主体,长箱结构包括抗浮凸榫、抗浮靴和箱体,所述抗浮构件与所述抗浮主体和地基连接,所述抗浮主体置于地基上,所述抗浮主体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抗浮槽和第二抗浮槽,所述抗浮凸榫和所述抗浮靴均设于所述箱体的外表面,所述抗浮凸榫限位于所述第一抗浮槽内,所述抗浮靴经所述第一抗浮槽伸入所述第二抗浮槽,并限位于所述第二抗浮槽内,所述长箱结构相对于所述抗浮主体能够纵向变形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岩土富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主体包括抗浮板和设于所述抗浮板两侧的抗浮限位件,所述抗浮板与两个所述抗浮限位件围成所述第一抗浮槽,所述抗浮板开设有所述第二抗浮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岩土富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浮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沿垂直于所述抗浮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段沿平行于所述抗浮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段连接所述抗浮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段和所述抗浮板围成所述第一抗浮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岩土富水环境下长箱型结构的抗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浮槽包括口部限位段和里部限位段,所述里部限位段连通所述第一抗浮槽和所述口部限位段,所述口部限位段的横向截面宽度小于所述里部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健朱乃伟王松帆张敬宇苏雷周运刚张灿辉周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