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91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泵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泵井,所述第一泵井的一侧设置有并联管,所述并联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泵井,所述第二泵井的上方设置与控制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管、内置座、主座、次座、弧形盖、伸缩柱和限位筒,检修泵井连接管时,清除掉弧形盖上下两侧的土壤,拨动弧形盖带动凸块在凹槽内向外侧移动,取下两侧的弧形盖,此时,设置的活动件可带动伸缩柱褪出限位筒,再分别取下主座和次座,即可对连接管进行检修工作,安装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连接管外侧具备防护性结构,使得连接管不会遭受土壤环境而快速老化和损坏,方便后续检修。方便后续检修。方便后续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泵站设备
,具体为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

技术介绍

[0002]泵站是能够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排灌泵站的进水、出水、泵房等建筑物的总称,并且,大部分的并联式泵站都是填埋安装在地面以下的,特别是并联式安装的泵站,因为泵井之间需要通过连接管进行固定连接,因此,导致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泵井之间的连接管会出现老化或损坏,因此,需要将填埋的土壤进行挖掘,进而对连接管进行维修,但由于土壤长久的堆集,在对连接管维修时则需要将连接管以下的土壤继续清理,维修较为不便,且传统的一体化泵站本身不具备自清洁功能。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一体化泵站泵井连接管会出现老化或损坏,因此,需要将填埋的土壤进行挖掘,进而对连接管进行维修,但由于土壤长久的堆集,在对连接管维修时则需要将连接管以下的土壤继续清理,维修较为不便;
[0005]2、现有的一体化泵站本身不具备自清洁功能,由工作人员清洗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而影响泵站的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解决了现今存在的泵井连接管会出现老化或损坏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泵井,所述第一泵井的一侧设置有并联管,所述并联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泵井,所述第二泵井的上方设置与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一侧设置有入口,所述第二泵井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设置有内置座,所述内置座的外侧设置与主座,所述主座的一侧设置有次座,且主座的上方设置有弧形盖,所述弧形盖的下方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下方开设有凹槽。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泵井和第二泵井采用并联式安装连接,且第一泵井和第二泵井分别与基座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泵井的内部底部设置有自清洁坑底,且第二泵井的内部设置有泵体,所述第二泵井的一侧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侧设置有阀门,所述自清洁坑底内部设置有可自动清洁的清洁刷和棉球。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置座的内侧设置有填充层,且内置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活动件。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盖于连接管的两侧相对称,且弧形盖与凸块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槽的尺寸与凸块的尺寸相适配,且凹槽与凸块滑动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次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筒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与限位槽卡嵌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通过设置连接管、内置座、主座、次座、弧形盖、伸缩柱和限位筒,检修泵井连接管时,清除掉弧形盖上下两侧的土壤,拨动弧形盖带动凸块在凹槽内向外侧移动,取下两侧的弧形盖,此时,设置的活动件可带动伸缩柱褪出限位筒,再分别取下主座和次座,即可对连接管进行检修工作,安装时反向操作上述步骤即可,连接管外侧具备防护性结构,使得连接管不会遭受土壤环境而快速老化和损坏,方便后续检修。
[0016]2、该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通过设置第一泵井和第二泵井,使用一体化泵站时,将第一泵井和第二泵井进行并联式安装,泵站进行工作,会有污染物沉淀于泵井底部,此时,泵井底部设置的自清洁坑底会对污物进行自清洁处理,采用自清洁方式,无需人工清理,节省时间和人力,方便泵站的后续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防护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连接管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防护件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基座;2、第一泵井;3、并联管;4、第二泵井;41、自清洁坑底;42、泵体;43、输水管;44、阀门;5、控制柜;6、入口;7、连接管;8、内置座;81、填充层;82、活动件;9、主座;10、次座;11、弧形盖;12、凸块;13、凹槽;14、限位筒;15、限位槽;16、伸缩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包括基座1,基座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泵井2,第一泵井2的一侧设置有并联管3,并联管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泵井4,第一泵井2和第二泵井4用于并联式安装后的污水处理,第二泵井4的上方设置与控制柜5,控制柜5用于控制泵井运行,控制柜5的一侧设置有入口6,第二泵井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7,连接管7用于连接外部其他泵井,连接管7的外侧设置有内置座8,内置座8的外侧设置与主座9,主座9的一侧设置有次座10,主座9和次座10对连接管7的外侧进行防护,且主座9的上方设置有弧形盖11,弧形盖11的下方设置有凸块12,凸块12的下方开设有凹槽13,凸块12和凹槽13用于弧形盖11的移动。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泵井2和第二泵井4采用并联式安装连接,且第一泵井2和第二泵井4分别与基座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泵井2和第二泵井4能够用于并联式安装后的污水处理;第二泵井4的内部底部设置有自清洁坑底41,且第二泵井4的内部设置有泵体42,第二泵井4的一侧设置有输水管43,输水管43的一侧设置有阀门44,自清洁坑底41内部设置有可自动清洁的清洁刷和棉球,通过设置自清洁坑底41能够对第二泵井4的底部进行自清洁处理;内置座8的内侧设置有填充层81,且内置座8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活动件82,通过设置活动件82能够带动伸缩柱16进行间距调节;弧形盖11于连接管7的两侧相对称,且弧形盖11与凸块1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弧形盖11能够对连接管7的上下两侧进行保护;凹槽13的尺寸与凸块12的尺寸相适配,且凹槽13与凸块12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凸块12和凹槽13能够便于弧形盖11的移动;次座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筒14,限位筒14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5,且限位筒14的一侧设置有伸缩柱16,伸缩柱16与限位槽15卡嵌连接,通过设置伸缩柱16与限位槽15能够将主座9和次座10相固定。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检修泵井连接管7时,清除掉弧形盖11上下两侧的土壤,拨动弧形盖11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泵井(2),所述第一泵井(2)的一侧设置有并联管(3),所述并联管(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泵井(4),所述第二泵井(4)的上方设置与控制柜(5),所述控制柜(5)的一侧设置有入口(6),所述第二泵井(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外侧设置有内置座(8),所述内置座(8)的外侧设置与主座(9),所述主座(9)的一侧设置有次座(10),且主座(9)的上方设置有弧形盖(11),所述弧形盖(11)的下方设置有凸块(12),所述凸块(12)的下方开设有凹槽(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井(2)和第二泵井(4)采用并联式安装连接,且第一泵井(2)和第二泵井(4)分别与基座(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式安装的一体化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井(4)的内部底部设置有自清洁坑底(41),且第二泵井(4)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光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泵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