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夏热冬暖气候区大空间的采光通风膜吊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膜吊顶
,尤其涉及一种适应夏热冬暖气候区大空间的采光通风膜吊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建筑“趋同”的共同挑战下,有关建筑气候适应与低碳减排关系的研究、以强化建筑地域特征为手段重构建筑文化多元性等成为绿色建筑研究的新热点。我国的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建筑研究,正呈现出从统一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向多样的地域气候设计方法,从机电系统节能向建筑设计空间要素优化转变的趋势。
[0003]目前,我国传统通风屋面构造简单且多应用于居住类小空间,无法满足公共建筑大空间的采光、通风散热需求。对此类大空间功能用房而言,仅靠外立面采光会导致空间中心区域采光分布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适应夏热冬暖气候区大空间的采光通风膜吊顶结构,用以解决现有大空间的采光分布不均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适应夏热冬暖气候区大空间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夏热冬暖气候区大空间的采光通风膜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1)、膜吊顶(2)和桁架(3),所述膜吊顶(2)设于所述屋面(1)的下方,所述桁架(3)设于所述屋面(1)和所述膜吊顶(2)之间,所述屋面(1)上均布有多个天窗(11),所述屋面(1)和所述膜吊顶(2)之间的高度区域设有上悬窗(12);所述膜吊顶(2)包括第一边框(21)、第二边框(22)和膜(23),所述第一边框(21)和所述第二边框(22)中均设有所述膜(23),所述第一边框(21)包括第一边(211)、第二边(212)和第三边(213),所述第一边(211)的外侧间隔设有第一凹槽(2111)和第一凸起(2112),所述第三边(213)的外侧间隔设有第二凹槽(2131)和第二凸起(2132);所述第二边框(22)包括第四边(221)、第五边(222)和第六边(223),所述第四边(221)的外侧间隔设有第三凹槽(2211)和第三凸起(2212),所述第五边(222)的外侧间隔设有第四凹槽(2221)和第四凸起(22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夏热冬暖气候区大空间的采光通风膜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111)和所述第四凸起(2222)配合,所述第二凹槽(2131)和所述第三凸起(2212)配合,所述第一凸起(2112)和所述第四凹槽(2221)配合,所述第二凸起(2132)和所述第三凹槽(2211)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应夏热冬暖气候区大空间的采光通风膜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凸起(2112)、所述第二凸起(2132)、所述第三凸起(2212)和所述第四凸起(2222)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任祖华,张泽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