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76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模拟装置,包括:立体车库模型,以及控制终端,控制终端与立体车库模型相连接;车辆模型,车辆模型位于立体车库模型内;其中,立体车库模型包括:框架、驱动组件、转运板、多个停车位以及PLC,驱动组件、多个停车位、PLC均与框架相连接,控制终端与PLC相连接,PLC与驱动组件相连接,驱动组件与转运板相连接,车辆模型放置在一个停车位上;停车位包括:第一停车板和第二停车板,第一停车板与第二停车板之间存在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驱动组件控制转运板进行移动即可,降低了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难度,提高了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车库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立体车库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立体车库是现代停车库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可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的现状。在立体车库投放使用之前,需要对立体车库的运行状态进行模拟,如模拟停车、取车的难易程度,停车稳定性等,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立体车库模拟装置。
[0003]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升降立体车库模型(公开号CN212342148U),该车库模型包括支撑板、抬架等,在停车时,先控制抬架上升,再控制支撑板伸出,接着再控制抬架上升,然后再控制支撑板缩回,即可实现车辆模型的停车过程,如此操作,需要抬架与支撑板之间具有较高的配合度,才能车辆模型辆的停放,增大车辆的停放难度,车辆的停车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立体车库模拟装置车辆停车、取车难度大,停车、取车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立体车库模拟装置,在停车、取车的过程中,仅需要控制转运板进行移动即可实现车辆模型店停车、取车,降低了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难度,提高了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效率。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车库模拟装置,包括:立体车库模型,以及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立体车库模型相连接;车辆模型,所述车辆模型位于所述立体车库模型内;其中,所述立体车库模型包括:框架、驱动组件、转运板、多个停车位以及PLC,所述驱动组件、多个所述停车位、所述PLC均与所述框架相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PLC相连接,所述PLC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运板相连接,所述车辆模型放置在一个所述停车位上;所述停车位包括:第一停车板和第二停车板,所述第一停车板与所述第二停车板之间存在间隔,所述第一停车板、所述第二停车板均与所述框架相连接。
[0006]由此,在车辆模型的停车过程中,通过驱动驱动组件控制转运板向下穿过停车位,即可将车辆模型停在停车位上,在车辆模型的取车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向上穿过停车位,即可将车辆模型从停车位上取下,在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驱动组件控制转运板进行移动即可,降低了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难度,提高了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效率,同时,将停车位设计成两瓣式,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停车板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一停车板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转运板包括:转运板本体、两个第二支撑条以及多个第三支撑条,所述转运板本体与所述驱动组件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条分别位于所述转运板本体的两端并与所述转运板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相连接。由此,转运板
能够自由穿过停车位,并不会发生阻碍,便于车辆模型的停车、取车。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步带模组和电缸,所述同步带模组与所述框架相连接,所述电缸与所述同步带模组相连接,所述电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运板本体相连接。由此,同步带模组能够驱动转运板的上下移动,进而驱动车辆模型的上下移动,电缸能够驱动转运板的前后移动,进而驱动车辆模型的前后移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同步带模组相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光电开关和光电挡片,所述光电开关与所述同步带模组相连接,所述光电挡片与所述同步带模组相连接。由此,光电开关能够对转运板进行复位,在转运板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当光电挡片插入到第二光电开关内,转运板停止上下移动,转运板得以复位。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同步带模组、所述电缸、所述光电开关均与所述PLC相连接。由此,控制终端通过发送信号给PLC,PLC根据信号对同步带模组、电缸的启停进行控制,当光电挡片插入到光电开关内,光电开关可以产生一个信号并发送给PLC,PLC再控制同步带模组和电缸的启停,进而对立体车库模型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在车辆模型的停车过程中,通过驱动驱动组件控制转运板向下穿过停车位,即可将车辆模型停在停车位上,在车辆模型的取车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向上穿过停车位,即可将车辆模型从停车位上取下,在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驱动组件控制转运板进行移动即可,降低了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难度,提高了车辆模型停车、取车的效率,同时,将停车位设计成两瓣式,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车库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车库模型前门和侧门打开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车库模型前门和侧门打开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放车前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放车后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同步带模组、电缸以及车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同步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的转运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技术的停车位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技术的立体车库模型平台的框图。
[0026]图中:1、立体车库模型;2、控制终端;3、车辆模型;4、框架;5、驱动组件;501、同步带模组;5011、电机;5012、第一连接块;5013、第二连接块;5014、同步带;5015、型材;5016、第三连接块;502、电缸;6、转运板;601、转运板本体;602、第二支撑条;603、第三支撑条;7、停车位;701、第一停车板;702、第二停车板;703、凹槽;704、第一支撑条;8、检测组件;801、光电开关;802、光电挡片;9、PLC。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车库模型(1),以及控制终端(2),所述控制终端(2)与所述立体车库模型(1)相连接;车辆模型(3),所述车辆模型(3)位于所述立体车库模型(1)内;其中,所述立体车库模型(1)包括:框架(4)、驱动组件(5)、转运板(6)、多个停车位(7)以及PLC(9),所述驱动组件(5)、多个所述停车位(7)、所述PLC(9)均与所述框架(4)相连接,所述控制终端(2)与所述PLC(9)相连接,所述PLC(9)与所述驱动组件(5)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5)与所述转运板(6)相连接,所述车辆模型(3)放置在一个所述停车位(7)上;所述停车位(7)包括:第一停车板(701)和第二停车板(702),所述第一停车板(701)与所述第二停车板(702)之间存在间隔,所述第一停车板(701)、所述第二停车板(702)均与所述框架(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停车板(701)开设有凹槽(703),所述凹槽(703)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条(704),所述第一支撑条(704)与所述第一停车板(70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板(6)包括:转运板本体(6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旭泰克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