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卓佼专利>正文

一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60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历史建筑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包括:按原墙面席纹外墙纹理的大小和样式制作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铲除需要修复的原外墙的面层;对不合格的原外墙的基层进行修补;在修补好的基层上做罩面砂浆层;待所述罩面砂浆层的强度达到设定要求时,将所述模具按压在所述罩面砂浆层上,印出席纹图案。由于采用的是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因此能够反复使用,且相比传统芦苇编织,模具的利用率更高,大幅节约了时间、人工及材料成本,压印出来的纹理深度及清晰度都优于传统芦苇纹印,且层次感更强,图案更立体,能够达到修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的标准。修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的标准。修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的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历史建筑修复
,特别是涉及一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芦席指用芦苇编成的席子,用于遮盖、防雨或铺垫。“芦席纹”是中国最古老的编织纹样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纹饰,是陶坯未干时放在席子上印出的席子编制纹印。后来从陶器装饰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服饰、建筑装饰等。在建筑装饰中常用于墙面修饰。席纹饰面与水泥砂浆饰面相比较,材料相同,工艺上增加了模具压印出花纹的工序,从而使得呆板的水泥砂浆抹灰墙面呈现出别样的装饰效果。
[0003]芦苇在过去种植普遍,席纹饰面工艺成本造价低廉,装饰效果朴素大方,过去普遍适用于学校、医院、住宅等建筑外墙面。随着时代发展,从事芦席手工编织的手艺人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机器喷涂的外墙施工技术,用机器喷涂效果呆板,花纹缺乏变化,与传统人工制作相比无法体现历史建筑外墙工艺的美感和艺术性;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老旧房屋被拆除,席纹外墙饰面房屋留存的已经很少。而现今芦苇也需要从郊区或是外地运输到市区,从事芦席编织的手工艺人的减少导致人工成本大幅上升,采用完全传统的方式用芦席编织纹印对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来说成本较高,且芦苇质地偏软,作为纹印样板不能重复利用,效率较低。
[0004]历史建筑尤其是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外立面作为重点保护部位需要按原式样进行修缮。如何保留传统工艺并改进,用更适合当代环境的材料和做法,使得优秀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重新焕发生机是目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以降低历史建筑席纹墙面的修缮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包括:
[0007]按原墙面席纹外墙纹理的大小和样式制作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
[0008]铲除需要修复的原外墙的面层;
[0009]对不合格的原外墙的基层进行修补;
[0010]在修补好的基层上做罩面砂浆层;
[0011]待所述罩面砂浆层的强度达到设定要求时,将所述模具按压在所述罩面砂浆层上,印出席纹图案。
[0012]进一步地,在板件上按照刮糙、刷素水泥浆层和刷罩面砂浆层的步骤做粉刷层,利用竹篾制作与原墙面席纹外墙纹理的大小和样式相同的竹篾样板,把竹篾样板压印在粉刷层上,在粉刷层上形成席纹,待粉刷层干透后,形成所述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
[0013]进一步地,在对不合格的原外墙的基层进行修补时,采用混合砂浆进行基层抹灰,
并对混合砂浆进行二度刮糙。
[0014]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泥浆的厚度尺寸范围为10

12mm。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混合砂浆有五、六成干时,刷一层素水泥浆,然后做罩面砂浆层。
[0016]进一步地,所述素水泥浆的厚度尺寸范围为1

2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罩面砂浆层的厚度尺寸范围为10

12mm。
[0018]进一步地,当罩面砂浆层的强度达到手指摁有指纹且没有水流出时,判定所述罩面砂浆层的强度达到设定要求。
[0019]进一步地,所述罩面砂浆层所使用的砂子为细砂。
[0020]进一步地,将无裂缝且起壳面积在0.1

以内的原外墙的基层认定为合格的基层,并进行保留;将底灰酥松且起壳面积大于0.1

的原外墙的基层认定为不合格的基层,应凿除重做以进行修补。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改工艺进行修复工作时,由于采用的是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因此能够反复使用,且相比传统芦苇编织,模具的利用率更高,大幅节约了时间、人工及材料成本。此外,又因为硬质模芯的硬度较高,因此能够对其施加一定的力度进行压印,进而压印出来的纹理深度及清晰度都优于传统芦苇纹印,且层次感更强,图案更立体,从远处看整体外墙面的效果更生动,能够达到修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的标准。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而仍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6]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当采用芦苇样板进行压印时,由于芦苇韧性较差,在压制1

2次后,芦苇样板纹路已经扁平,导致压出来的席纹不够深,无法达到历史外墙饰面的效果,需要重新编制芦苇样板,时间、材料和人工的成本较高;并且纹印需在罩面层砂浆半干未干时进行,模具无法反复利用就无法保证在罩面层砂浆干湿度最合适的时候进行压印,如通过制作大批量模具的方式则成本过高,并且在脚手架上不利于搬运。
[002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
[0028]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0:按原墙面席纹外墙纹理的大小和样式制作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
[0030]S20:铲除需要修复的原外墙的面层;
[0031]S30:对不合格的原外墙的基层进行修补;
[0032]S40:在修补好的基层上做罩面砂浆层;
[0033]S50:待所述罩面砂浆层的强度达到设定要求时,用所述模具按压所述罩面砂浆层,印出席纹图案。
[0034]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改工艺进行修复工作时,由于采用的是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因此能够反复使用,且相比传统芦苇编织,模具的利用率更高,大幅节约了时间、人工及材料成本。此外,又因为硬质模芯的硬度较高,因此能够对其施加一定的力度进行压印,进而压印出来的纹理深度及清晰度都优于传统芦苇纹印,且层次感更强,图案更立体,从远处看整体外墙面的效果更生动,能够达到修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的标准。
[0035]在步骤S10中,先从原始墙面选取外观保存尚可的历史席纹墙面,测量纹理的长度及宽度,并且拍照打印出来,然后参考其纹理,制作硬质模芯。
[0036]具体地,在板件上按照刮糙、刷素水泥浆层和刷罩面砂浆层的步骤做粉刷层,利用竹篾制作与原墙面席纹外墙纹理的大小和样式相同的竹篾样板,当罩面砂浆层的强度达到手指摁有指纹且没有水流出时,把竹篾样板压印在粉刷层上,在粉刷层上形成席纹,待粉刷层干透后,形成所述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
[0037]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原墙面席纹外墙纹理的大小和样式制作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铲除需要修复的原外墙的面层;对不合格的原外墙的基层进行修补;在修补好的基层上做罩面砂浆层;待所述罩面砂浆层的强度达到设定要求时,将所述模具按压在所述罩面砂浆层上,印出席纹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板件上按照刮糙、刷素水泥浆层和刷罩面砂浆层的步骤做粉刷层,利用竹篾制作与原墙面席纹外墙纹理的大小和样式相同的竹篾样板,把竹篾样板压印在粉刷层上,在粉刷层上形成席纹,待粉刷层干透后,形成所述具有硬质模芯的模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对不合格的原外墙的基层进行修补时,采用混合砂浆进行基层抹灰,并对混合砂浆进行二度刮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泥浆的厚度尺寸范围为10

12mm。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历史建筑席纹墙面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砂浆有五、六成干时,刷一层素水泥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卓佼
申请(专利权)人:沈卓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