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保持系统、同轴光学系统及内窥镜成像系统以及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833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保持系统、同轴光学系统及内窥镜成像系统以及应用,该同轴保持系统包括:自像侧起同光轴依次设置转像镜鞘、衔接件以及成像镜鞘;转像镜鞘与成像镜鞘同光轴由转像镜鞘与成像镜鞘沿轴向对向抵持于衔接件径向外壁与径向内壁形成;转像镜鞘同轴径向向外依次套设内层镜鞘与外层镜鞘,外层镜鞘相对于内层镜鞘轴向分离;外层镜鞘至少部分轴向延伸过成像镜鞘物侧端,外层镜鞘与衔接件之间径向分离或径向连接。通过本申请,提高了同轴保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低,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因误磕碰或抖动等动作导致生物体图像传输清晰度降低。度降低。度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保持系统、同轴光学系统及内窥镜成像系统以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同轴保持系统、同轴光学系统及内窥镜成像系统以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一种通过头部探头和光学透镜实现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检查与治疗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光学成像和探头技术,通过向体腔或组织中引入光源和镜头,进而观察到体内的显微结构或病变组织。其中,内窥镜的光学成像原理是指通过光线从人体背后的光源进入人体内部,并由内窥镜头内壁所反射,最终被光纤导引至观察器材上,内窥镜的光学透镜会对光线进行聚焦,从而形成一个放大的影像以供医生观察。因此,光学成像的好坏直接影响内窥镜的使用效果。
[0003]内窥镜的光学成像主要依赖于其内部设置的光学系统予以实现,光学系统以生物组织的一端为前端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置的物镜、中继镜组以及目镜组成,物镜用于对生物组织信息进行收集并基于此成像,中继镜组用于对图像进行传输,目镜用于将图像进行放大以供临床医生观察。光学成像的基础即为物镜所收集到的生物组织信息,因此生物组织信息的收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为确保中继镜组与物镜组的光轴同轴,需要严格要求中继镜组与物镜组所含透镜安装时的相对位置。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难以保持镜鞘整体的稳定性,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因误磕碰或抖动等动作导致棒镜组与物镜组之间的光轴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棒镜组对图像传输的清晰度。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光学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同轴保持系统、同轴光学系统及内窥镜成像系统以及应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学系统整体的稳定性低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因误磕碰或抖动等动作降低图像传输清晰度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保持系统,包括:自像侧起同光轴依次设置转像镜鞘、衔接件以及成像镜鞘;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同光轴由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沿轴向对向抵持于所述衔接件径向外壁与径向内壁形成;所述转像镜鞘同轴径向向外依次套设内层镜鞘与外层镜鞘,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内层镜鞘轴向分离;所述外层镜鞘至少部分轴向延伸过成像镜鞘物侧端,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衔接件之间径向分离或径向连接,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内层镜鞘之间形成供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内层镜鞘轴向分离的间隙。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衔接件径向向外凸设供所述转像镜鞘轴向抵持的
外抵持部,所述衔接件径向向内凹设供所述成像镜鞘轴向抵持并部分延伸入所述衔接件的保持部;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同光轴由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沿轴向对向抵持所述外抵持部与所述保持部形成。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分离;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分离由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形成,以供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外抵持部轴向分离。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连接;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以供所述外层镜鞘带动所述衔接件相对于所述转像镜鞘轴向分离。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内层镜鞘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像镜鞘轴向抵持所述外抵持部形成的第一抵持面与所述成像镜鞘轴向抵持所述保持部形成的第二抵持面之间沿轴向间隔设置或处于同一所述光轴的径向平面。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同轴光学系统,包括:自像侧起同光轴依次设置转像机构、衔接件以及成像机构;所述转像机构与所述成像机构同光轴由转像机构所含转像镜鞘与成像机构所含成像镜鞘沿轴向对向抵持于所述衔接件径向外壁与径向内壁形成;所述转像镜鞘同轴径向向外依次套设内层镜鞘与外层镜鞘,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内层镜鞘轴向分离;所述外层镜鞘至少部分轴向延伸过成像镜鞘物侧端,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衔接件之间径向分离或径向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内层镜鞘之间形成供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内层镜鞘轴向分离的间隙。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衔接件径向向外凸设供所述转像镜鞘轴向抵持的外抵持部,所述衔接件径向向内凹设供所述成像镜鞘轴向抵持并部分延伸入所述衔接件的保持部;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同光轴由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沿轴向对向抵持所述外抵持部与所述保持部形成。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分离;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分离由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形成,以供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外抵持部轴向分离。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连接;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以供所述外层镜鞘带动所述衔接件相对于所述转像镜鞘轴向分离。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像镜鞘轴向抵持所述外抵持部形成的第一抵持
面与所述成像镜鞘轴向抵持所述保持部形成的第二抵持面之间沿轴向间隔设置或处于同一所述光轴的径向平面。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像机构包括:同光轴间隔内设于所述转像镜鞘的大于或者等于三的奇数个转像镜组,以及被轴向抵持于相邻所述转像镜组之间的若干第一隔离环;所述转像镜组由两个棒状镜组对称构成。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抵持部形成至少部分轴向延伸入所述转像镜鞘的限位端,所述限位端轴向抵持于转像镜鞘物侧端内部的棒状镜组。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端周向形成至少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嵌置阻止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衔接件轴向分离的填充层。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层为粘合介质或者密封介质。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衔接件被构造出轴向设置的衔接通道,所述成像镜鞘部分容置于所述衔接通道内,所述衔接通道径向向内凸设形成供所述成像镜鞘轴向抵持的所述保持部。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内层镜鞘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像机构包括:自物侧起同光轴依次设置具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具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平面朝向物侧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接合设置且凸面朝向物侧的第四透镜与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凸面朝向物侧、凹面朝向像侧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凹面朝向物侧、凸面朝向像侧的第七透镜与凸面朝向物侧、凹面朝向像侧的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组的组合焦距与共轭距T满足,第四透镜组的组合焦距与第一透镜组的组合焦距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像侧起同光轴依次设置转像镜鞘、衔接件以及成像镜鞘;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同光轴由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沿轴向对向抵持于所述衔接件径向外壁与径向内壁形成;所述转像镜鞘同轴径向向外依次套设内层镜鞘与外层镜鞘,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内层镜鞘轴向分离;所述外层镜鞘至少部分轴向延伸过成像镜鞘物侧端,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衔接件之间径向分离或径向连接,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内层镜鞘之间形成供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内层镜鞘轴向分离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件径向向外凸设供所述转像镜鞘轴向抵持的外抵持部,所述衔接件径向向内凹设供所述成像镜鞘轴向抵持并部分延伸入所述衔接件的保持部;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同光轴由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沿轴向对向抵持所述外抵持部与所述保持部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分离;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分离由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形成,以供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外抵持部轴向分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连接;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以供所述外层镜鞘带动所述衔接件相对于所述转像镜鞘轴向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内层镜鞘之间形成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保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像镜鞘轴向抵持所述外抵持部形成的第一抵持面与所述成像镜鞘轴向抵持所述保持部形成的第二抵持面之间沿轴向间隔设置或处于同一所述光轴的径向平面。7.一种同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像侧起同光轴依次设置转像机构、衔接件以及成像机构;所述转像机构与所述成像机构同光轴由转像机构所含转像镜鞘与成像机构所含成像镜鞘沿轴向对向抵持于所述衔接件径向外壁与径向内壁形成;所述转像镜鞘同轴径向向外依次套设内层镜鞘与外层镜鞘,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内层镜鞘轴向分离;所述外层镜鞘至少部分轴向延伸过成像镜鞘物侧端,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衔接件之间径向分离或径向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内层镜鞘之间形成供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内层镜鞘轴向分离的间隙。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件径向向外凸设供所述转像镜鞘轴向抵持的外抵持部,所述衔接件径向向内凹设供所述成像镜鞘轴向抵持并部分
延伸入所述衔接件的保持部;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同光轴由所述转像镜鞘与所述成像镜鞘沿轴向对向抵持所述外抵持部与所述保持部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分离;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分离由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形成,以供所述外层镜鞘相对于所述外抵持部轴向分离。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径向连接;所述外层镜鞘与所述外抵持部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以供所述外层镜鞘带动所述衔接件相对于所述转像镜鞘轴向分离。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同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像镜鞘轴向抵持所述外抵持部形成的第一抵持面与所述成像镜鞘轴向抵持所述保持部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礼阳翁显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树突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