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防抖组件以及手持显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43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震防抖组件,属于显微镜技术领域,包括图像传感器组件、安装框、驱动线圈、磁铁、位置传感器,磁铁安装于安装框,以及位置传感器安装于图像传感器组件并检测图像传感器组件在磁铁产生的磁场中的位置,驱动线圈位于磁铁的磁场中,驱动线圈与图像传感器组件连接,驱动线圈通过电流变化带动图像传感器组件进行补偿移动,实现光学防抖,并且整体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防震防抖组件的手持显微镜。及一种包括上述防震防抖组件的手持显微镜。及一种包括上述防震防抖组件的手持显微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震防抖组件以及手持显微镜


[0001]本技术涉及显微镜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震防抖组件以及手持显微镜。

技术介绍

[0002]显微光学系统具有放大倍率大(一般能放大到150X

500X),景深小的特点(<2μm)。因为放大倍率非常大,因此在观察物体时,经常会因为显微镜与物体之间的位移displacement(也称之为抖动)造成成像模糊和离焦的问题,使得最终成像不清晰。
[0003]为了得到显微光学的稳定成像,目前惯用的有效防震防抖手段是将显微镜置于防震桌上,并将样本置于样品移动台上用以隔绝操作者与环境对显微镜成像造成的抖动,这些设备占据相当大的空间(1mx1m)以上且非常笨重(30

50kg)。这种传统的防震方式由于体积和重量较大,可集成性较差,且样本置于防震台不满足活体手持显微镜应用需求,因此针对该类微型显微系统急需找到新的防震防抖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的防震防抖组件。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震防抖并且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的手持显微镜。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防震防抖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组件、安装框、驱动线圈、磁铁、位置传感器,所述磁铁安装于所述安装框,以及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并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在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中的位置,所述驱动线圈位于所述磁铁的磁场中,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线圈通过电流变化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进行补偿移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线圈分为两组,两组所述驱动线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驱动线圈分别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沿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磁铁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磁铁环绕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并呈45度角分布,所述驱动线圈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驱动线圈的位置与所述磁铁对应也呈45度角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主体以及传感器线圈,所述传感器主体与所述传感器线圈连接,所述防震防抖组件还包括音圈电机,所述传感器线圈位于所述音圈电机内,所述传感器线圈通电带动所述传感器主体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移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震防抖组件还包括弹性件以及安装架,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架内,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安装于所述安装
框以及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弹片位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弹片以及所述第二弹片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动至两极限位置时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片以及所述第二弹片抵触。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片以及所述第二弹片分别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一弹片以及所述第二弹片相互平行。
[0013]进一步的,所述位置传感器包括霍尔元件、线性放大器和射极跟随器,所述位置传感器测量磁铁产生的磁场在某一方向上的磁场分量,根据磁场分量强度变化的幅值与方向,计算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抖动的方向与距离。
[0014]本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5]一种手持显微镜,包括上述任意一种防震防抖组件。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防震防抖组件磁铁安装于安装框,以及位置传感器安装于图像传感器组件并检测图像传感器组件在磁铁产生的磁场中的位置,驱动线圈位于磁铁的磁场中,驱动线圈与图像传感器组件连接,驱动线圈通过电流变化带动图像传感器组件进行补偿移动,实现光学防抖,并且整体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手持显微镜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的手持显微镜的分解图;
[0019]图3为图1的手持显微镜的防震防抖组件的立体图;
[0020]图4为图3的防震防抖组件的分解图;
[0021]图5为图3的防震防抖组件的立体剖视图;
[0022]图6为图3的防震防抖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线缆导管;20、外壳;21、前端壳体;22、中部壳体;23、底部壳体;30、操作按钮;40、透镜支撑件;50、中继镜;60、光源接口;70、镜鞘;80、防震防抖组件;81、盖体;810、上盖;811、底盖;82、安装架;820、顶部支架;821、底部支架;823、悬丝;83、安装框;84、驱动线圈;85、磁铁;86、位置传感器;87、弹性件;870、第一弹片;871、第二弹片;88、图像传感器组件;880、传感器主体;881、电路板;882、传感器线圈;89、音圈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组件,通过中间组件固定。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图1至图6为本申请手持显微镜,手持显微镜包括线缆导管10、外壳20、操作按钮30、透镜支撑件40、中继镜50、光源接口60、镜鞘70以及防震防抖组件80。
[0028]线缆导管10安装于外壳20。
[0029]外壳20包括前端壳体21、中部壳体22以及底部壳体23。前端壳体21、中部壳体22以及底部壳体23依次固定连接形成中空腔体结构。
[0030]操作按钮30安装于中部壳体22的顶部。
[0031]透镜支撑件40安装于前端壳体21。
[0032]中继镜50安装于透镜支撑件40的端部。
[0033]光源接口60安装于中继镜50,镜鞘70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震防抖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防抖组件还包括安装架、驱动线圈、磁铁、位置传感器,所述磁铁固定于所述安装架,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并检测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在所述磁铁产生的磁场中的位置,所述驱动线圈位于所述磁铁的磁场中,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线圈通过电流变化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进行补偿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圈分为两组,两组所述驱动线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驱动线圈分别带动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沿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磁铁环绕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并呈45度角分布,所述驱动线圈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驱动线圈的位置与所述磁铁对应也呈45度角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主体以及传感器线圈,所述传感器主体与所述传感器线圈连接,所述防震防抖组件还包括音圈电机,所述传感器线圈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龙云万莉平蒋礼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树突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