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后跟配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12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后跟配件模具,包括压合配合的第一分模及第二分模,第一分模上开设有第一模腔,第二分模上开设有与第一模腔对应的第二模腔,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配合形成供成型鞋后跟配件的型腔,第一分模于开设有第一模腔的端面上凸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模腔外的导柱,第二分模于开设有第二模腔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柱对应的导孔,第二分模上还开设有与第二模腔连通的进料口,第一分模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轴套,第二分模与第一分模对应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轴套,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套设于一枢接轴上,第一分模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第二分模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该鞋后跟配件模具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且成本低,易于制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鞋后跟配件模具
技术介绍
鞋是人类的一种必须的生活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鞋的款式、外观及 质量的要求亦日益增高,生产鞋的模具及相应的工艺因此需要不断的发展改进,传统的鞋 一般由鞋帮及鞋底构成,随着鞋的结构从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鞋后跟 配件被要求应用于鞋中,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且成本低的鞋后跟配件模具来 满足现阶段对鞋后跟配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且成本低的鞋后跟配件模 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鞋后跟配件模具,包括压 合配合的第一分模及第二分模,所述第一分模上开设有第一模腔,所述第二分模上开设有 与所述第一模腔对应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与所述第二模腔配合形成供成型所述鞋后 跟配件的型腔,所述第一分模于开设有第一模腔的端面上凸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位于所述 第一模腔之外,所述第二分模于开设有第二模腔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柱对应的导孔, 所述第二分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模腔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第一分模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轴 套,所述第二分模与所述第一分模对应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轴套,所述鞋后跟配件模具还 包括有枢接轴,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套设于所述枢接轴上,所述第一分模固定连 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二分模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较佳地,所述第一分模具有两所述导柱,所述第二分模具有两所述导孔,两所述导 柱分别位于第一分模不同侧的边角处,两所述导孔分别与两所述导柱对应设置。第一分模 与第二分模压合时,通过所述导柱与导孔的配合,实现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的对准及第一 分模与第二分模的紧密配合,从而加强成模的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较佳地,所述第一分模具有两所述第一轴套,所述第二分模具有三个所述第二轴 套,两所述第一轴套与三所述第二轴套相间交错套设于所述枢接轴上。通过侧设于所述第 一分模与第二分模的轴套的同轴交错的设计,结构稳固,使所述第一分模第二分模通过所 述轴套、枢接轴灵活枢接到一起,方便合模开模。所述第二分模对应第二模腔的部位贯穿开设有两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注塑成 型时排走型腔内的气体,防止成型的产品产生气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鞋后跟配件模具的第一分模与第二分模通过枢接轴 实现枢接,利用导柱与导孔的对应关系实现对位,第一模腔与第二模腔配合形成成型鞋后 跟配件的型腔,原料从进料口注入该型腔中成型冷却,所述型腔的结构可根据具体的鞋后 跟、配件等相应设计,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过手柄实现控制分模开模,操作灵活。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 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鞋后跟配件模具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另一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鞋后跟配件模具包括压合配合的第一分模10及第二分 模20,所述第一分模10及第二分模20由钢材材料形成且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分模10上 开设有第一模腔11,所述第二分模2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模腔11对应的第二模腔21,所 述第一模腔11与所述第二模腔21配合形成供成型鞋后跟配件的型腔,所述型腔的结构可 根据具体的鞋后跟、配件等相应设计。所述第一分模10于开设有第一模腔11的端面上凸 设有两导柱12,所述导柱12位于所述第一模腔11之外,具体地,两所述导柱12位于第一分 模11不同侧的边角处,相应地,所述第二分模20于开设有第二模腔21的端面上开设有与 两所述导柱12对应的两导孔22,两所述导孔22分别与两所述导柱12对应设置。第一分模 10与第二分模20压合时,导柱12插入对应的导孔22中,通过所述导柱12与导孔22的配 合,实现第一模腔11与第二模腔21的对准及第一分模10与第二分模20的紧密配合,从而 加强成模的稳定性,提高成型产品的质量。可以理解地,所述导柱12、导孔22的数量可根据 实际需要相应设置。所述第二分模2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模腔22连通的进料口 23,原料 由该进料口 23进入型腔中成型产品。所述第二分模20对应第二模腔11的部位还贯穿开 设有两排气孔24,两所述排气孔24位于第二模腔21设有进料口 23的另一端,所述排气孔 24用于注塑成型时排走型腔内的气体,防止成型的产品产生气泡,提高成型产品质量。所述 第一分模10 —侧固定设有两第一轴套15,所述第二分模20与所述第一分模10对应的一侧 固定设有三个第二轴套25,所述鞋后跟配件模具还包括有枢接轴30,两所述第一轴套15与 三个所述第二轴套25相间交错套设于所述枢接轴30上使所述第一分模10与所述第二分 模20实现枢接,通过侧设于所述第一分模10与第二分模20的轴套的同轴交错的设计,结 构稳固,使所述第一分模10、第二分模20通过所述轴套、枢接轴灵活枢接到一起,方便合模 开模。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二轴套25亦可以为两个或根据实际需要相应设置。所述第一分 模10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16,所述第二分模20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26,在本技术的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16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一分模10的左侧,所述第二手柄26通过焊 接固定在第二分模20的右侧,可以理解地,所述手柄可以固定于分模的前端,所述第一分 模10与第二分模20的前端还可设置扣合机构,进一步加强两分模之间的压合配合。使用时,通过第一手柄16与第二手柄26的控制,把第一分模10与第二分模20压 合到一起,此时第一分模10上的导柱12插入第二分模20的导孔22内,使第一分模10紧 紧盖于第二分模20上,从进料口 23注入塑料等原料到型腔中,等原料凝固后通过手柄使第 一分模10与第二分模20分离,使导柱12从导孔22中拔出,取出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鞋后跟配件模具的第一分模10与第二分模20通过 枢接轴30实现枢接,利用导柱12与导孔22的对应关系实现对位,第一模腔11与第二模腔12配合形成成型鞋后跟配件的型腔,原料从进料口 23注入该型腔中成型冷却,所述型腔的 结构可根据具体的鞋后跟、配件等相应设计,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通过手柄实现控制分模开 模,操作灵活、易于制造。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揭 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权利要求一种鞋后跟配件模具,包括压合配合的第一分模及第二分模,所述第一分模上开设有第一模腔,所述第二分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模腔对应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与所述第二模腔配合形成供成型所述鞋后跟配件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模于开设有第一模腔的端面上凸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位于所述第一模腔之外,所述第二分模于开设有第二模腔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柱对应的导孔,所述第二分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模腔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第一分模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二分模与所述第一分模对应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轴套,所述鞋后跟配件模具还包括有枢接轴,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套设于所述枢接轴上,所述第一分模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二分模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后跟配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模具有两所述导柱, 所述第二分模具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后跟配件模具,包括压合配合的第一分模及第二分模,所述第一分模上开设有第一模腔,所述第二分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模腔对应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与所述第二模腔配合形成供成型所述鞋后跟配件的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模于开设有第一模腔的端面上凸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位于所述第一模腔之外,所述第二分模于开设有第二模腔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导柱对应的导孔,所述第二分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模腔连通的进料口,所述第一分模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二分模与所述第一分模对应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轴套,所述鞋后跟配件模具还包括有枢接轴,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套设于所述枢接轴上,所述第一分模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二分模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晔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兴茂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