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大器结构、控制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92787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4
本申请涉及一种放大器结构、控制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放大器结构包括逻辑控制电路、旁路开关电路以及放大器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接收外部触发信号生成工作状态切换信号;工作状态切换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α以及第二控制信号β;旁路开关电路和放大器电路并联在射频输入端口Rfin和射频输出端口Rfout,第一控制信号α旁路开关电路的通断,第二控制信号β控制放大器电路的通断。由于第一控制信号α和第二控制信号β同时生成,即同时控制旁路开关电路和放大器电路的通断,无需进行分别控制,便于旁路开关电路和放大器电路快速切换至所需工作状态,实现了便于对旁路开关电路和放大器电路控制的有益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大器结构、控制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放大器结构、控制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放大器是把输入信号的电压或功率进行放大的装置,由电子管或晶体管、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电器元件组成。广泛应用于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装置中。
[0003]目前,为了提高放大器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以保护放大器并控制增益,通常会给放大器中的放大器电路配置旁路电路,如何对旁路电路以及放大器电路进行控制,以便放大器满足相关使用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便于对放大器电路和旁路电路进行控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放大器结构、控制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放大器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放大器结构,包括:逻辑控制电路、旁路开关电路以及放大器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接收外部触发信号,以生成工作状态切换信号;其中,所述工作状态切换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α以及第二控制信号β;所述第一控制信号α控制所述放大器电路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β控制旁路开关电路的通断;所述旁路开关电路与所述放大器电路并联设置在射频输入端口Rfin和射频输出端口Rfout之间。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逻辑控制电路生成工作状态切换信号,能够同时得到第一控制信号α和第二控制信号β,由第一控制信号α控制并联于射频输入端口Rfin和射频输出端口Rfout之间的旁路开关电路的通断,由第二控制信号β控制放大器电路的通断,从而使得旁路开关电路和放大器电路能够快速切换至所需的工作状态,进而便于对旁路开关电路和放大器电路进行控制。
[0007]可选的,所述外部触发信号包括第一触发信号Va以及第二触发信号Vb,所述逻辑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非门N1、第二非门N2、与门A1以及第一晶体管Q1;所述第一非门N1的输入端连接于旁路开关电路以及第一触发信号Va、输出端连接于与门A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非门N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于第二触发信号Vb、输出端连接于与门A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与门A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于电路电源VDD、源极连接于放大器电路。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非门N1的输入端连接于旁路开关电路且第一非门N1的输入端向旁路开关电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α,即第一控制信号α与第一触发信号Va保持一
致,以实现对旁路开关电路的控制。第一触发信号Va和第二触发信号Vb经过第一非门N1、第二非门N2以及与门A1的处理后,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接收与门A1的输出端的信号,通过与门A1输出端的信号控制第一晶体管Q1的通断,以向放大器电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β,从而对放大器电路进行控制。通过第一控制信号α以及第二控制信号β即能够实现控制放大器电路和旁路开关电路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并且由非门和与门A1的工作原理可知,第一非门N1的输入端和与门A1的输出端不能均输出高电平,所以在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放大器电路和旁路开关电路均导通的现象出现,在较为方便控制放大器电路和旁路开关电路的工作状态的同时减小了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0009]可选的,所述旁路开关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Q2,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于射频输入端口Rfin、源极连接于射频输出端口Rfout、栅极连接于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逻辑控制电路生成的第二控制信号β。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接收第二控制信号β,并根据第二控制信号β控制第二晶体管Q2的通断,从而实现了射频输入端口Rfin以及射频输出端口Rfout之间旁路的通断。
[0011]可选的,所述旁路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三晶体管Q3以及第四晶体管Q4;所述工作状态切换信号还包括第三控制信号γ且所述第三控制信号γ和第一控制信号α相位相反;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栅极连接于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第三控制信号γ、漏极连接于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以及第四晶体管Q4的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栅极连接于所述逻辑控制电路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α、源极连接于射频输出端口Rfout。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三控制信号γ和第一控制信号α相位相反,所以第三晶体管Q3和第四晶体管Q4中仅有一个导通,当第三晶体管Q3截止第四晶体管Q4导通时,旁路开关电路导通;当第三晶体管Q3导通第四晶体管Q4截止时,旁路开关电路切断,此时若旁路开关电路中存在漏电流,由第三晶体管Q3进行放电,以阻止漏电流流向射频输出端口Rfout,从而实现了在旁路开关电路切断时隔离度高的效果。
[0013]可选的,所述放大器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Q5、第六晶体管Q6、第一分压子电路以及第二分压子电路;所述第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于射频输入端口Rfin以及第一分压子电路、源极接地、漏极连接于第六晶体管Q6的源极;所述第六晶体管Q6的栅极连接于第二分压子电路的输出端、漏极连接于电路电源VDD;所述第一分压子电路与第二分压子电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分压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逻辑控制电路,接收第二控制信号β以向第五晶体管Q5提供偏置电压;所述第二分压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逻辑控制电路,接收第二控制信号β以向第六晶体管Q6提供偏置电压。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控制信号β同时流向第一分压子电路和第二分压子电路,当第二控制信号β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分压子电路和第二分压子电路进行分压,第一分压子电路将分压后的第二控制信号β输出至第五晶体管Q5的栅极,以向第五晶体管Q5提供偏置电压使第五晶体管Q5导通;第二分压子电路将分压后的第二控制信号β输出至第
六晶体管Q6的栅极,向第六晶体管Q6提供偏置电压,使得第六晶体管Q6导通,此时放大器电路正常工作。当第二控制信号β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五晶体管Q5和第六晶体管Q6均关断,使得放大器电路关断。从而实现了对放大器电路通断的控制。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分压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器R1、第二电阻器R2以及第七晶体管Q7;所述第一电阻器R1,一端连接于第一分压子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连接于第七晶体管Q7的栅极、第七晶体管Q7的漏极以及第一分压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阻器R2,一端连接于第七晶体管Q7的源极,另一端接地。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放大器电路正常导通工作时,第七晶体管Q7导通且第七晶体管Q7工作在可变电阻区,通过第七晶体管Q7的分压减缓放大器电路的第一控制端的电压变化趋势,从而使得放大器电路工作的更加稳定。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旁路电路控制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旁路电路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逻辑控制电路,包括:获取当前设定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放大模式、旁路模式以及关断模式;根据预设映射表以及当前设定的工作状态,得到外部触发信号;其中,所述预设映射表包括工作状态和外部触发信号的对应关系;将外部触发信号发送至逻辑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控制电路(1)、旁路开关电路(2)以及放大器电路(3);逻辑控制电路(1),接收外部触发信号,以生成工作状态切换信号;其中,所述工作状态切换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α以及第二控制信号β;所述第一控制信号α控制所述放大器电路(3)的通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β控制旁路开关电路(2)的通断;所述旁路开关电路(2)与所述放大器电路(3)并联设置在射频输入端口Rfin和射频输出端口Rfout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触发信号包括第一触发信号Va以及第二触发信号Vb,所述逻辑控制电路(1)包括第一非门N1、第二非门N2、与门A1以及第一晶体管Q1;所述第一非门N1的输入端连接于旁路开关电路(2)以及第一触发信号Va、输出端连接于与门A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非门N2的输入端用于连接于第二触发信号Vb、输出端连接于与门A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与门A1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晶体管Q1的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于电路电源VDD、源极连接于放大器电路(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放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开关电路(2)包括第二晶体管Q2,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连接于射频输入端口Rfin、源极连接于射频输出端口Rfout、栅极连接于逻辑控制电路(1),以接收逻辑控制电路(1)生成的第二控制信号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大器结构,所述旁路开关电路(2)还包括第三晶体管Q3以及第四晶体管Q4;所述工作状态切换信号还包括第三控制信号γ且所述第三控制信号γ和第一控制信号α相位相反;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栅极连接于逻辑控制电路(1)以接收第三控制信号γ、漏极连接于第二晶体管Q2的源极以及第四晶体管Q4的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栅极连接于所述逻辑控制电路(1)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α、源极连接于射频输出端口Rfou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大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电路(3)包括第五晶体管Q5、第六晶体管Q6、第一分压子电路(31)以及第二分压子电路(32);所述第五晶体管Q5的栅极连接于射频输入端口Rfin以及第一分压子电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文杨洲周鹏周阳王文樊敏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海高成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