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784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整地,种植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施肥;步骤2:茶苗定植;步骤3:玉米种植;步骤4:施肥;步骤5:浇水,播种后若田间较干旱应及时浇水;玉米苗进入拔节期后植株生长迅速,需水量增加,应保持田间持水量为60%左右;抽雄期天气较为炎热,应控制田间持水量为70%左右;灌浆期玉米生长集中在穗部,此时土壤水分缺乏应及时浇水;步骤6:病虫害防治,每年对土壤进行至少两次虫害防治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可有效达到遮荫的效果,同时可高效利用土壤养分和耕地空间,还可提高幼龄茶苗定植成活率。幼龄茶苗定植成活率。幼龄茶苗定植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尤其涉及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世界上约有30亿人喜欢喝茶,喝茶通过其抗氧化、免疫调节、心血管保护等功能,有益于身体健康。
[0003]玉米由于其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粮饲兼用型作物,而且可被作为间套作植物在茶园中作为遮荫材料加以利用。
[0004]但是由于南方地区夏季日照强烈,土壤表面温湿度高,对幼龄茶苗的生长不利,而玉米植株一般较高,可达到对幼龄茶苗遮荫的效果,因此如何将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将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问题,而提出的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1:整地,种植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施肥;
[0011]步骤2:茶苗定植,每年的1月

3月,茶苗采用双行方式种植,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2cm以上,茶苗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立即修剪;
[0012]步骤3:玉米种植,将市场上包膜的玉米种子直接播种,在茶行的宽行中间间作玉米,玉米双行种植,品字形开穴,每穴双粒播种,两行玉米之间行距40cm,同一行玉米株距33cm,下种后应及时覆士并精细平整畦面;
[0013]步骤4:施肥,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肥量为1500kg/667m2;施提苗肥,以尿素为主复合肥为辅;施保果肥,玉米结穗后向玉米喷施磷酸二氢钾促使植株花芽分化;
[0014]步骤5:浇水,播种后若田间较干旱应及时浇水;玉米苗进入拔节期后植株生长迅速,需水量增加,应保持田间持水量为60%左右;抽雄期天气较为炎热,应控制田间持水量为70%左右;灌浆期玉米生长集中在穗部,此时土壤水分缺乏应及时浇水;
[0015]步骤6:病虫害防治,每年对土壤进行至少两次虫害防治处理。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再播种作物前一周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施肥。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双行方式种植具体为大行距150cm、小行距30cm、株距33cm,每667m2种植4000株。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茶苗修剪高度以留3片

4片叶。
[0019]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选择产量高,生育期长,生物量大的玉米品种进行播种。
[0020]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玉米播种深度比普通玉米略浅,一般覆土4cm。
[0021]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施提苗肥,在茶苗长到40cm之后施入。
[0022]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病虫害防治具体操作为往土壤里喷洒多菌灵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0023]3.有益效果
[00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可有效达到遮荫的效果,同时可高效利用土壤养分和耕地空间,还可提高幼龄茶苗定植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中茶树单作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中茶树玉米间作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不同处理对玉米株高株宽的影响柱状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不同处理对幼龄茶苗成活率的影响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1]实施例1:
[0032]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1:整地,种植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播前一周对土壤进行消毒、施肥;
[0034]步骤2:茶苗定植,每年的1月

3月,茶苗采用双行方式种植,大行距150cm、小行距30cm、株距33cm。每667m2种植4000株。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2cm以上,茶苗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立即修剪,高度以留3片

4片叶为宜;
[0035]步骤3:玉米种植,选择产量高,生育期长,生物量大的玉米品种。将市场上包膜的玉米种子直接播种,在茶行的宽行中间间作玉米,玉米双行种植,品字形开穴,每穴双粒播种,两行玉米之间行距40cm,同一行玉米株距33cm。下种后应及时覆士并精细平整畦面,播种深度比普通玉米略浅,一般覆土4cm左右即可确保全苗;
[0036]步骤4:施肥,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1500kg/667m2。施提苗肥,在茶苗长到40cm之后施入,以尿素为主复合肥为辅。施保果肥,玉米结穗后向玉米喷施磷酸二氢钾促使植株花芽分化;
[0037]步骤5:浇水,播种后若田间较干旱应及时浇水;玉米苗进入拔节期后植株生长迅速,需水量增加,此时注意不要让玉米缺水,应保持田间持水量为60%左右;抽雄期天气较为炎热,应控制田间持水量为70%左右;灌浆期玉米生长集中在穗部,此时土壤水分缺乏应及时浇水;
[0038]步骤6:病虫害防治,每年对土壤进行至少两次虫害防治处理,具体操作为往土壤里喷洒多菌灵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
[0039]本实施例中,通常在8

9月份可以收获玉米,其中玉米实收测产方法:
[0040](1)取样方法。根据地块自然分布将玉米地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S)≥67m2。
[0041](2)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数果穗数目后,称取鲜果穗重Y1(kg),按平均穗重法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3)计算公式如下:
[0042]每亩鲜果穗重Y(kg/667m2)=(Y1/S)
×
666.7
[0043]出籽率L(%)=X2(样品鲜籽粒重)/X1(样品鲜果穗重)
[0044]籽粒含水率M(%):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M)。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再校正;
[0045]实测产量(kg/667m2)=鲜穗重(kg/667m2)
×
出籽率(%)
×
[1

籽粒含水率(%)]÷
(1

14%)。
[0046]本实施例中,茶苗调查:在幼龄茶苗定植时当即调查茶苗的定植株数X2,玉米收获之后重新调查茶苗的成活株树X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幼龄茶苗与玉米间套作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整地,种植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施肥;步骤2:茶苗定植,每年的1月

3月,茶苗采用双行方式种植,种植茶苗根颈离土表距离2cm以上,茶苗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立即修剪;步骤3:玉米种植,将市场上包膜的玉米种子直接播种,在茶行的宽行中间间作玉米,玉米双行种植,品字形开穴,每穴双粒播种,两行玉米之间行距40cm,同一行玉米株距33cm,下种后应及时覆士并精细平整畦面;步骤4:施肥,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肥量为1500kg/667m2;施提苗肥,以尿素为主复合肥为辅;施保果肥,玉米结穗后向玉米喷施磷酸二氢钾促使植株花芽分化;步骤5:浇水,播种后若田间较干旱应及时浇水;玉米苗进入拔节期后植株生长迅速,需水量增加,应保持田间持水量为60%左右;抽雄期天气较为炎热,应控制田间持水量为70%左右;灌浆期玉米生长集中在穗部,此时土壤水分缺乏应及时浇水;步骤6:病虫害防治,每年对土壤进行至少两次虫害防治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释陈远权梁贤智骆妍妃黄静巫虹颖阳景阳吴玲玲翁小婷农玉琴陈杏韦锦坚廖春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