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523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涉及示教器领域,包括上盖,所述上盖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急停按钮,上盖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钥匙开关,上盖的底部设置有触控屏,上盖顶部的正中开设有开口,开口和触控屏的尺寸相适配,触控屏固定连接在上盖内腔的顶部,使能按钮安装在使能开关固定座中,固定座安装在底座的固定槽中,底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读卡器,底座的右侧安装有通讯电缆,通讯电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格兰头,通讯电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航空插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此示教器解决了操作的安全性、操作的便利、节省空间、可移动操作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


[0001]本技术涉及示教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化设备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0003]目前大部分自动化生产线采用传统的机柜操作面板和固定式机架触控屏幕来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控制,这种组成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包括按钮操作面板需要占用大量空间排布按钮,按钮集中在一起,易勿触碰,固定式的机架触控屏幕,在调试和检修时,较为麻烦,需要更多的人手分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同时无使能按钮,实际操作过程容易造成误操作,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0004]因此,提出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包括上盖,所述上盖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急停按钮,所述上盖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钥匙开关,所述上盖的底部设置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的底部设置有使能按钮;
[0008]所述使能按钮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读卡器,所述底座的右侧安装有通讯电缆,所述通讯电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格兰头,所述通讯电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航空插头。
[0009]优选的,所述上盖顶部的正中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和触控屏的尺寸相适配,所述触控屏固定连接在上盖内腔的顶部。
[0010]优选的,所述触控屏通过网线接口与通讯电缆电性连接,所述通讯电缆分别固定连接在钥匙开关、急停按钮、触控屏和使能按钮处,所述通讯电缆的输入端与钥匙开关、急停按钮、触控屏和使能按钮的输出端电气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读卡器的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USB数据线,所述第一USB数据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触控屏的正面,所述第一USB数据线的输出端与触控屏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构件槽,所述读卡器和使能按钮均固定连接在构件槽的内腔中,所述通讯电缆的左侧延伸至构件槽的内腔中,所述通讯电缆与底座的接口处通过法兰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构件槽内腔的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底座底部的四周对
称螺纹连接有长螺栓,所述上盖的底部贴合在底座的顶部,所述上盖和底座通过长螺栓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底座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刷卡区,所述刷卡区与读卡器相连接。
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该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将传统的机柜或操作面板进行改进升级,结合人体的特征及使用习惯,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不同功能按键,极大的缩小原有的空间,示教器分为上盖、钥匙开关、急停按钮、触控屏、读卡器、底座和使能按钮,通过通讯电缆连接控制柜或者运动控制器,通过设置运动参数与编写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即可让机器人按照编写好的工艺文件进行工作,并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实时的监控、调整、安全急停等操作,还可配置成手动操纵模式,实时操作机器人移动可实现移动手持式示教器。
[0016]该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改进后的产品增加了使能按钮,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为了保证操作的安全性,示教器设计了安全使能开关,当轻握安全使能开关时,机器人的伺服驱动单元就会处于接通状态,此时可操作机器人运动,当未按下或者重握安全使能开关时,机器人的伺服驱动单元就会处于断开状态,机器人停止动作,这可防止操作者在失去行为能力或过度紧张误操作时,造成人员受伤或者机器损坏。
[0017]该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本示教器还可以进行实时调整,示教器对机器人的控制存在一个精度的问题,也就是当对机器人的控制未达到设定的预期时,可通过调整示教器参数进行补偿,减少对机器人控制的误差,通过移动示教器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更好的调整参数,实现单人手持示教器操作,减少人员投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具备身份验证的功能,在示校器的底部设置了刷卡区,配合设置的读卡器,只有具备操作权限的操作者才可操作,操作者在操作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成功后才可操作示教器,从而避免了非操作权限人员进行操作的隐患,此示教器解决了操作的安全性、操作的便利、节省空间、可移动操作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钥匙开关;2、急停按钮;3、上盖;4、触控屏;5、使能按钮;6、底座;7、读卡器;8、航空插头;9、格兰头;10、通讯电缆;11、手柄;12、第一USB数据线;13、安装柱;14、构件槽。
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包括上盖3,上盖3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急停按钮2,上盖3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钥匙开关1,上盖3的底部设置有触控屏4,触
控屏4的底部设置有使能按钮5,上盖3顶部的正中开设有开口,开口和触控屏4的尺寸相适配,触控屏4固定连接在上盖3内腔的顶部,触控屏4通过网线接口与通讯电缆10电性连接,通讯电缆10分别固定连接在钥匙开关1、急停按钮2、触控屏4和使能按钮5处,通讯电缆10的输入端与钥匙开关1、急停按钮2、触控屏4和使能按钮5的输出端电气连接,读卡器7的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一USB数据线12,第一USB数据线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触控屏4的正面,第一USB数据线12的输出端与触控屏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将传统的机柜或操作面板进行改进升级,结合人体的特征及使用习惯,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不同功能按键,极大的缩小原有的空间,示教器分为上盖3、钥匙开关1、急停按钮2、触控屏4、读卡器7、底座6和使能按钮5,通过通讯电缆10连接控制柜或者运动控制器,通过设置运动参数与编写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即可让机器人按照编写好的工艺文件进行工作,并可以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实时的监控、调整、安全急停等操作,还可配置成手动操纵模式,实时操作机器人移动可实现移动手持式示教器,改进后的产品增加了使能按钮5,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为了保证操作的安全性,示教器设计了安全使能开关,当轻握安全使能开关时,机器人的伺服驱动单元就会处于接通状态,此时可操作机器人运动,当未按下或者重握安全使能开关时,机器人的伺服驱动单元就会处于断开状态,机器人停止动作,这可防止操作者在失去行为能力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包括上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急停按钮(2),所述上盖(3)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钥匙开关(1),所述上盖(3)的底部设置有触控屏(4),所述触控屏(4)的底部设置有使能按钮(5);所述使能按钮(5)的底部安装有底座(6),所述底座(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读卡器(7),所述底座(6)的右侧安装有通讯电缆(10),所述通讯电缆(10)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格兰头(9),所述通讯电缆(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航空插头(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顶部的正中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和触控屏(4)的尺寸相适配,所述触控屏(4)固定连接在上盖(3)内腔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手持式示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4)通过网线接口与通讯电缆(10)电性连接,所述通讯电缆(10)分别固定连接在钥匙开关(1)、急停按钮(2)、触控屏(4)和使能按钮(5)处,所述通讯电缆(10)的输入端与钥匙开关(1)、急停按钮(2)、触控屏(4)和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星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安托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