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37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其包括壳体、吸风机、过滤件及第一泄烟机构,所述壳体具有集烟腔及迷宫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集烟腔连通的进烟口,所述集烟腔的腔壁上开设有安装口及若干个泄烟孔,所述安装口及各个所述泄烟孔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迷宫腔连通;所述吸风机的出口端与所述进烟口连通,用于向所述集烟腔内鼓入烟雾;所述过滤件嵌设于所述安装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光电烟雾探测器适用于对扬尘较大的场所进行烟雾报警,当过滤件积满灰尘,并未及时更换时,若出现火灾,此时,烟雾可以沿着泄烟孔进入探测器内部,使得迷宫腔内充满烟雾,保证在出现灾情时,探测器可以及时响应。测器可以及时响应。测器可以及时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

技术介绍

[0002]光电烟雾探测器是利用火灾发生时,光遇到烟雾颗粒会发生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这一基本原理而制成的,即采用设置于迷宫结构腔室内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来完成红外光的发送和接收,在无烟雾的情况下,红外接收管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在有烟雾的情况下,由于迷宫内充满烟雾,烟雾会导致红外光产生散射作用,从而使得红外接收管可以接收到红外光,并触发报警系统提示人们可能出现灾情。现有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如申请号为202120525277.1中公开的一种独立式烟雾探测器)只适用于扬尘较小的场合,当需要在扬尘较大的场所安装烟雾探测器时,扬尘容易造成进风孔堵塞,虽然在进风孔处安装有可以保证扬尘不会堵塞进风孔的防尘罩,但是当防尘罩积满灰尘,并未及时更换的情况下,若出现火灾时,此时,烟雾不能沿着防尘罩的空隙及进风孔进入探测器内部,使得迷宫内充满烟雾,导致在出现灾情时,探测器响应不及时,甚至不能响应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电烟雾探测器安装在扬尘较大的场所时,扬尘容易造成进风孔堵塞,虽然在进风孔处安装有可以保证扬尘不会堵塞进风孔的防尘罩,但是当防尘罩积满灰尘,并未及时更换的情况下,若出现火灾时,此时,烟雾不能沿着防尘罩的空隙及进风孔进入探测器内部,使得迷宫内充满烟雾,导致在出现灾情时,探测器响应不及时,甚至不能响应的情况的技术问题。/>[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包括:
[0005]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集烟腔及迷宫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集烟腔连通的进烟口,所述集烟腔的腔壁上开设有安装口及若干个泄烟孔,所述安装口及各个所述泄烟孔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迷宫腔连通;
[0006]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出口端与所述进烟口连通,用于向所述集烟腔内鼓入烟雾;
[0007]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嵌设于所述安装口内;
[0008]第一泄烟机构,设置于所述迷宫腔内,其包括若干个第一密封件及若干个第一弹性件,各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均与所述迷宫腔的腔壁固定连接,各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件固定连接,以使各个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贴合于相对应的所述泄烟孔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迷宫腔连通的出烟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光电烟雾探测器,还包括第二泄烟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其包括第二密封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贴合于所述出烟口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还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位于所述集烟腔与所述迷宫腔之间,所述安装口及各个所述泄烟孔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收容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另一端与所述迷宫腔连通。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泄烟机构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各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均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后壳上,所述后壳用以可拆卸固定于墙壁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集烟腔位于所述前壳内,所述进烟口开设于所述前壳上,所述收容腔及所述迷宫腔位于所述后壳内,所述出烟口开设于所述后壳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前壳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沿着所述安装口的周向分布并与所述安装口连通的卡槽。
[001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包括框体、滤网组件及若干个卡块,所述滤网组件固定于所述框体上,各个所述卡块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框体上,各个所述卡块的另一端分别用以与相对应的所述卡槽卡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吸风机设置于所述进烟口处,并固定于所述前壳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在使用本光电烟雾探测器对扬尘较大的场所进行火灾报警时,首先将本光电烟雾探测器安装于房顶的某一位置处,当未出现火灾时,过滤件可以对扬尘进行阻挡,防止扬尘进入探测器内部,当过滤件积满灰尘,并未及时更换时,若出现火灾,烟雾会在吸风机的作用下进入集烟腔内,由于过滤件积满灰尘出现堵塞的情况,烟雾不能沿着过滤件的孔隙进入迷宫腔内,烟雾会在集烟腔内聚集,集烟腔内的压力会升高,当集烟腔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推动各个第一密封件移开相对应的泄烟孔,使得泄烟孔处于打开状态,集烟腔内的烟雾会进入迷宫腔内,使得迷宫腔内充满烟雾,本光电烟雾探测器适用于对扬尘较大的场所进行烟雾报警,当过滤件积满灰尘,并未及时更换时,若出现火灾,此时,烟雾可以沿着泄烟孔进入探测器内部,使得迷宫腔内充满烟雾,保证在出现灾情时,探测器可以及时响应。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的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的剖视图;
[0021]图3是图2中的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2中的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的俯视图;
[0023]图中:100-壳体、110-集烟腔、111-安装口、112-泄烟孔、120-迷宫腔、130-进烟口、140-出烟口、150-收容腔、151-连通口、160-前壳、161-卡槽、170-后壳、200-吸风机、300-过滤件、310-框体、320-滤网组件、330-卡块、400-第一泄烟机构、410-第一密封件、420-第一弹性件、500-第二泄烟机构、510-第二密封件、520-第二弹性件、600-红外发射管、700-红外接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其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壳体100、吸风机200、过滤件300及第一泄烟机构400,所述壳体100具有集烟腔110及迷宫腔120,所述壳体100上开设有与所述集烟腔110连通的进烟口130,所述集烟腔110的腔壁上开设有安装口111及若干个泄烟孔112,所述安装口111及各个所述泄烟孔11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迷宫腔120连通;所述吸风机200的出口端与所述进烟口130连通,用于向所述集烟腔110内鼓入烟雾;所述过滤件300嵌设于所述安装口111内;所述第一泄烟机构400设置于所述迷宫腔120内,其包括若干个第一密封件410及若干个第一弹性件420,各个所述第一弹性件420的一端均与所述迷宫腔120的腔壁固定连接,各个所述第一弹性件420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件410固定连接,以使各个所述第一密封件410分别贴合于相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烟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集烟腔及迷宫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集烟腔连通的进烟口,所述集烟腔的腔壁上开设有安装口及若干个泄烟孔,所述安装口及各个所述泄烟孔的另一端均与所述迷宫腔连通;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出口端与所述进烟口连通,用于向所述集烟腔内鼓入烟雾;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嵌设于所述安装口内;第一泄烟机构,设置于所述迷宫腔内,其包括若干个第一密封件及若干个第一弹性件,各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均与所述迷宫腔的腔壁固定连接,各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密封件固定连接,以使各个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贴合于相对应的所述泄烟孔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迷宫腔连通的出烟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泄烟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外,其包括第二密封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密封件贴合于所述出烟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电烟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位于所述集烟腔与所述迷宫腔之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杰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艾礼富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