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729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油气钻探领域,包括10~20份聚丙烯腈铵盐、3~7份耐温抗盐剂、1~7份氯化铵共聚物、2~4份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3~5份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3~6份抗氧剂、4~7份分散剂和5~7份增塑剂,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聚丙烯腈铵盐包括2~7份甲基内烯酸甲基三甲基氨基乙酯和3~8份丙烯腈,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通过配制耐温抗盐剂、氯化铵共聚物、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和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增加降滤失剂的耐盐和耐高温性能,使得降滤失剂在高盐和高温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正常状态,对钻井液的渗漏进行控制,并且具有增粘、改善流变性、抑制造浆和防塌等效能。抑制造浆和防塌等效能。抑制造浆和防塌等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钻探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钻探技术的发展,高温地层越来越多,各大油田以使用耐温性较好的聚磺钻井液体系为主。目前,现场完钻后,聚磺钻井液有少部分回收,就近重复利用,绝大部分直接留在泥浆池,自然风干、固化后,用于筑路或者直接填埋。然而,现有磺化材料色度、COD值和重金属含量高,导致聚磺钻井液废液处理难度大、成本高,难以满足“创新、增效、降本、环境友好”的钻井液技术发展需求,现场对抗高温环保钻井液降滤失剂需求广泛,市场巨大。
[0003]国内外研发了多种抗温环保钻井液处理剂,尤其重视对纤维素、淀粉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深度改性优化,探索提高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抗高温性能.
[0004]地表深处,含盐量大,且钻井会产生高温。现有的降滤失剂耐盐和耐高温性能不足,在高盐及高温情况下,防滤失性会打折扣,导致钻井液渗漏较多,影响钻井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本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降滤失剂耐盐和耐高温性能不足,在高盐及高温情况下,防滤失性会打折扣,导致钻井液渗漏较多,影响钻井作业的问题。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包括10~20份聚丙烯腈铵盐、3~7份耐温抗盐剂、1~7份氯化铵共聚物、2~4份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3~5份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3~6份抗氧剂、4~7份分散剂和5~7份增塑剂,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
[0008]优选的,所述聚丙烯腈铵盐包括2~7份甲基内烯酸甲基三甲基氨基乙酯和3~8份丙烯腈,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
[0009]优选的,所述耐温抗盐剂包括1~7份磺化木质素磺甲基酚醛树脂、2~7份尿素改性磺甲基酚醒树脂、3~4份苯酚甲醛、5~7份亚硫酸钠、3~8份二甲胺和3~6份澳丁烷,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
[0010]优选的,所述氯化铵共聚物包括3~4份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和3~6份2

羟基

3甲基丙烯酰胺氧基内基三甲基氯化铵;
[0011]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包括4~7份丙烯酰胺和5~7份丙烯酸钠;
[0012]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包括60~80份聚乳酸、10~20份聚丙烯、5~15份丙烯酸接枝聚丙烯、1~5份二甲苯异氰酸酯;
[0013]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
[0014]优选的,所述抗氧剂包括0.1~0.5份茶多酚、0.3~0.7份生育酚、0.3~1份黄酮类、1~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和3~7份二丁基羟基甲苯;
[0015]分散剂包括0.5~4.5份聚乙烯、3.5~7.5份聚丙烯和4.5~7份聚苯乙烯;
[0016]增塑剂包括3~8份脂肪族二元酸酯、2~7份脂肪酸酯、3~9份苯多酸酯、1~7份多元醇酯、4~7份烷基磺酸酯;
[0017]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
[0018]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包括以下步骤:
[0019]取10~20份聚丙烯腈铵盐、3~7份耐温抗盐剂、1~7份氯化铵共聚物、2~4份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3~5份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3~6份抗氧剂、4~7份分散剂和5~7份增塑剂均匀混合,加水加热至200~250℃,静置10~20分钟,保持温度120~150℃,匀速搅拌10分钟,转速为400~600r/min,烘干形成颗粒,筛分颗粒,使用0.9mm筛孔进行筛分,收集通过筛孔的颗粒。
[0020]优选的,所述聚丙烯腈铵盐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21]2~7份甲基内烯酸甲基三甲基氨基乙酯和3~8份丙烯腈在水中共溶;
[0022]加入强碱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阳离子型单体与树脂上的阴离子交换,形成阳离子交换树脂;
[0023]将阳离子型单体与阴离子型单体按1:3混合,并加入已经制备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中,进行共聚反应,得到聚丙烯腈按盐。
[0024]优选的,所述耐温抗盐剂配比包括以下步骤:
[0025]取1~7份磺化木质素磺甲基酚醛树脂、2~7份尿素改性磺甲基酚醒树脂、3~4份苯酚甲醛、5~7份亚硫酸钠、3~8份二甲胺和3~6份澳丁烷均匀混合;
[0026]调节pH至中性,得到反应混合物;
[0027]匀速搅拌15分钟,转速为150r/min,干燥和粉碎,得到耐温抗盐剂。
[0028]优选的,所述氯化铵共聚物、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和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配比包括以下步骤:
[0029]取3~4份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和3~6份2

羟基

3甲基丙烯酰胺氧基内基三甲基氯化铵均匀混合,匀速搅拌15分钟,转速为150r/min,干燥和粉碎,得到氯化铵共聚物;
[0030]取4~7份丙烯酰胺和5~7份丙烯酸钠均匀混合,匀速搅拌15分钟,转速为150r/min,干燥和粉碎,得到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
[0031]取60~80份聚乳酸、10~20份聚丙烯、5~15份丙烯酸接枝聚丙烯、1~5份二甲苯异氰酸酯均匀混合,匀速搅拌15分钟,转速为150r/min,干燥和粉碎,得到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
[0032]优选的,所述抗氧剂、分散剂和增塑剂配比包括以下步骤:
[0033]取0.1~0.5份茶多酚、0.3~0.7份生育酚、0.3~1份黄酮类、1~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和3~7份二丁基羟基甲苯均匀混合,匀速搅拌20分钟,转速为250r/min,干燥和粉碎,得到抗氧剂;
[0034]取0.5~4.5份聚乙烯、3.5~7.5份聚丙烯和4.5~7份聚苯乙烯均匀混合,匀速搅拌20分钟,转速为250r/min,干燥和粉碎,得到分散剂;
[0035]取3~8份脂肪族二元酸酯、2~7份脂肪酸酯、3~9份苯多酸酯、1~7份多元醇酯、4~7份烷基磺酸酯均匀混合,匀速搅拌20分钟,转速为250r/min,干燥和粉碎,得到增塑剂。
[00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7]通过配制耐温抗盐剂、氯化铵共聚物、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和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增加降滤失剂的耐盐和耐高温性能,使得降滤失剂在高盐和高温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正常状态,对钻井液的渗漏进行控制,并且具有增粘、改善流变性、抑制造浆和防塌等效能。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配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41]实施例1
[0042]参照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10~20份聚丙烯腈铵盐、3~7份耐温抗盐剂、1~7份氯化铵共聚物、2~4份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3~5份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3~6份抗氧剂、4~7份分散剂和5~7份增塑剂,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铵盐包括2~7份甲基内烯酸甲基三甲基氨基乙酯和3~8份丙烯腈,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温抗盐剂包括1~7份磺化木质素磺甲基酚醛树脂、2~7份尿素改性磺甲基酚醒树脂、3~4份苯酚甲醛、5~7份亚硫酸钠、3~8份二甲胺和3~6份澳丁烷,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铵共聚物包括3~4份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和3~6份2

羟基

3甲基丙烯酰胺氧基内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包括4~7份丙烯酰胺和5~7份丙烯酸钠;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包括60~80份聚乳酸、10~20份聚丙烯、5~15份丙烯酸接枝聚丙烯、1~5份二甲苯异氰酸酯;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包括0.1~0.5份茶多酚、0.3~0.7份生育酚、0.3~1份黄酮类、1~2份丁基羟基茴香醚和3~7份二丁基羟基甲苯;分散剂包括0.5~4.5份聚乙烯、3.5~7.5份聚丙烯和4.5~7份聚苯乙烯;增塑剂包括3~8份脂肪族二元酸酯、2~7份脂肪酸酯、3~9份苯多酸酯、1~7份多元醇酯、4~7份烷基磺酸酯;所述份数均以质量分计。6.一种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钻井液用抗高温降滤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10~20份聚丙烯腈铵盐、3~7份耐温抗盐剂、1~7份氯化铵共聚物、2~4份丙烯酰胺和丙烯酸钠共聚物、3~5份聚乳酸和聚丙烯共混物、3~6份抗氧剂、4~7份分散剂和5~7份增塑剂均匀混合,加水加热至200~250℃,静置10~20分钟,保持温度120~150℃,匀速搅拌10分钟,转速为400~600r/min,烘干形成颗粒,筛分颗粒,使用0.9mm筛孔进行筛分,收集通过筛孔的颗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世杰王子薇袁美霞赵旭鹏谭春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庆兴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