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痔疮的苗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711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痔疮的苗药搽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苗药搽剂以每1000mL计的配方为:苦参448~832g、槐花175~325g、土大黄175~325g、薯莨231~429g、山银花252~468g、枳壳189~351g、野花椒56~104g。该搽剂制法是按比例取苦参、槐花、土大黄、薯莨、山银花、枳壳、野花椒,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之后抽滤上清液,浓缩成清膏;接着加入防腐剂,混匀,煮沸,加水混匀,即制成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该搽剂可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便血、脱出、肿痛、水肿、肛周炎、肛裂、肛门湿疹等症,效果明显;对于痔疮急性发作的患者,能消炎、消肿、止血、止痛,具有疗程短、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医用配制品有关,具体而言,涉及治疗痔疮的药物,尤其涉及治疗皮肤疾患的搽剂。
技术介绍
痔疮是成年人常见的疾患,目前治疗痔疮的药物种类很多。申请中国专利的 药物已有上百种,例如200510010229. 4号"化痔驱毒祛淤中药"、200510104325. 5号 "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200710017821.6号"一种治疗痔疮的 药物"、200710137827. 7号"痔疮熏洗冲剂"、200710114119. 1号"内外痔治疗无痛液"、 200810136389. 7号"一种治疗痔疮的药液"等,分别公开了一些用于治疗痔疮的药物,它们 的疗效尚无报道。但人们仍然在开发更新、更有效的药物。 苗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的少数民族,苗族有自己的文化。在长远的历史中,苗族人 民创造了许多医疗方法,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药方。近年来,苗药用于治疗疾病得到医药界的 重视。但迄今为止,尚无治疗痔疮的苗药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痔疮的苗药搽剂,以增加治疗痔疮的药物品 种,使之能够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没苗药搽剂的制备方法,使之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痔疮的苗药搽剂,以1000mL计,其配方为 苦参448 832g、槐花175 325g、土大黄175 325g、薯茛231 429g、山银花 252 468g、枳壳189 351g、野花椒56 104g。 上述药材中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根,苦,寒,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外用于阴肿阴痒、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一部141 页)。 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的花朵或花蕾,苦,凉,有清热、凉血、止 血的功效(浙江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2433页)。 土大黄,为寥科植物尼泊尔酸模(Rumex n印alensis)、齿果酸模(Rumexdentatus) 或羊蹄(Rumex crispus)的根,苦、微涩,寒,有清热、行瘀、杀虫、解毒功效(《贵州省中药 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4-25页)。 薯良,为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的块茎,苦,凉,能活血、止血、理 气、止痛(《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415页)。 山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即onica)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甘, 寒;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21-22页)。3 枳壳,为芸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 trifolia)将近成熟的果实,苦辛,凉,能破 气、行痰、消积(《中药大词典》1507页)。 野花椒,为芸香科植物竹叶椒(Zanthoxyl咖armat咖)及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的干燥果实,辛、微苦,温,能温中燥湿、散寒止痛、驱虫止痒(《贵州省中药材、民 族药材质量标准》335页)。 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取苦参、槐花、土大黄、薯莨、山银花、枳壳、野花椒,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之后抽滤上清液,浓縮成清膏;在清膏中加入防腐剂,混匀,煮沸,加水混匀,即制成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 上述方法中,煎煮时间第1次为2小时,第2次为3小时,第3次为1小时;加水量第1次为药物质量的8倍,第2次为7倍,第3次为6倍。 上述方法中,滤过的煎煮液静置时间为6小时。 上述方法中,所述清膏在2(TC下的相对密度不低于1. 14。 上述方法中,所述防腐剂是羟苯乙酯和苯甲酸,其每lOOmL产品用量为羟苯乙酯 0. 3g、苯甲酸lg。 上述方法中,所述加入防腐剂并混匀的药物煮沸时间为30分钟。 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使用方法是外搽,用温水清洗干净患处后,用卫生 棉球蘸药液适量涂抹,每日早晚各1次;外痔患者每晚睡前用药液8mL加800mL沸水稀释, 冷至合适温度坐浴15分钟。 专利技术人指出,搽剂外用,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疗效迅速,而且没有副作用。当然, 本药物也可以制成栓剂、软膏剂、洗剂。 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已在临床获得试验应用,可以治疗内痔、外痔、混合 痔、便血、脱出、肿痛、水肿、肛周炎、肛裂、肛门湿疹等,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对于痔疮急性 发作的患者,能消炎、消肿、止血、止痛,具有疗程短、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按照下列步骤制备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 (1)取苦参640g、槐花250g、土大黄250g、薯莨330g、山银花360g、枳壳270g、野花 椒80g,加水煎煮3次,第1次为2小时,第2次为3小时,第3次为1小时;加水量第1次 为药物质量的8倍,第2次为7倍,第3次为6倍; (2)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6小时,备用; (3)抽滤上清液,浓縮成清膏,清膏在2(TC的相对密度不低于1. 14 ; (4)在清膏中加入羟苯乙酯0. 3g、苯甲酸lg,混匀,煮沸30分钟; (5)加水至100mL,混匀,即制成1000mL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权利要求一种治疗痔疮的苗药搽剂,其特征在于该搽剂以每1000mL计的配方为苦参448~832g、槐花175~325g、土大黄175~325g、薯莨231~429g、山银花252~468g、枳壳189~351g、野花椒56~104g。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按比 例取苦参、槐花、土大黄、薯莨、山银花、枳壳、野花椒,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滤过,静 置;之后抽滤上清液,浓縮成清膏;在清膏中加入防腐剂,混匀,煮沸,加水混匀,即制成治 疗痔疮的中药搽剂。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时间第 1次为2小时,第2次为3小时,第3次为1小时;加水量第1次为药物质量的8倍,第2次 为7倍,第3次为6倍。4.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过的煎煮 液静置时间为6小时。5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膏在20°C 下的相对密度不低于1. 14。6.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剂是羟 苯乙酯和苯甲酸,其每1000mL产品用量为羟苯乙酯0. 3g、苯甲酸lg。7.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入防腐剂 并混匀的药物煮沸时间为30分钟,之后加水至1000mL。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苗药搽剂以每1000mL计的配方为苦参448~832g、槐花175~325g、土大黄175~325g、薯莨231~429g、山银花252~468g、枳壳189~351g、野花椒56~104g。该搽剂制法是按比例取苦参、槐花、土大黄、薯莨、山银花、枳壳、野花椒,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滤过,静置;之后抽滤上清液,浓缩成清膏;接着加入防腐剂,混匀,煮沸,加水混匀,即制成治疗痔疮的中药搽剂。该搽剂可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便血、脱出、肿痛、水肿、肛周炎、肛裂、肛门湿疹等症,效果明显;对于痔疮急性发作的患者,能消炎、消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痔疮的苗药搽剂,其特征在于该搽剂以每1000mL计的配方为:苦参448~832g、槐花175~325g、土大黄175~325g、薯莨231~429g、山银花252~468g、枳壳189~351g、野花椒56~104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尧忠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华泰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