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变凹凸纱及花式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03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变凹凸纱及花式部件。其中,所述空变凹凸纱包括芯纱和形成在所述芯纱表面的鞘纱,所述鞘纱上形成有至少一段第一竹节段和至少一段第二竹节段;所述第一竹节段和第二竹节段由至少两个竹节单体轴向对接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竹节段的横截面直径沿所述芯纱轴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竹节段的横截面直径沿所述芯纱轴向逐渐减少,并且所述第一竹节段和第二竹节段在它们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处轴向对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空变凹凸纱具有丰富的花式,且由其所纺织的织物表面花纹更自然。的织物表面花纹更自然。的织物表面花纹更自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变凹凸纱及花式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变凹凸纱及花式部件。

技术介绍

[0002]竹节纱,特点是粗细分布不均匀,是花式纱线种类最多的一种,包括粗细节竹节纱,疙瘩竹节纱,短纤维竹节纱,长丝竹节纱等。竹节纱可用于轻薄的夏季面料和厚重的冬季面料。可用于服装面料和装饰面料,花纹突出,风格独特,立体感强。竹节纱能使织物具有独特的立体花式效果,广泛应用于色织、毛针织服装面料和装饰面料,如窗帘、沙发套、床罩、汽车内饰等。竹节纱该产品可减少穿着时的皮肤面积,因此常被用于制作夏季服装面料。
[0003]空变纱,利用压缩气作动力,使化纤长丝在喷嘴中发生开松、位移、缠结并形成圈结等一系列物理变化,从而获得与原丝结构和性能都有很大差异的变形纱。其主要特征是,纱线表面分布着许多形状和大小各异的丝圈,它类似于短纤纱的毛羽;纱身是由多根单丝互相缠绕、交捻和络结等形式组成的复杂混合结构。
[0004]现有的竹节纱,如专利CN112725968B或CN104264307A公开的花式纱,由于其为较为粗狂的颗粒状竹节,缺少短纤竹节的细腻感,因此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花式丰富且纺织织物表面纹路自然的竹节纱,以及用于制备所述竹节纱的花式部件。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空变凹凸纱,包括芯纱和形成在所述芯纱表面的鞘纱,所述鞘纱上形成有至少一段第一竹节段和至少一段第二竹节段;/>[0007]所述第一竹节段和第二竹节段由至少两个竹节单体轴向对接组成;
[0008]其中,所述第一竹节段的横截面直径沿所述芯纱轴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竹节段的横截面直径沿所述芯纱轴向逐渐减少,并且所述第一竹节段和第二竹节段在它们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处轴向对接。
[0009]其中,还包括过渡竹节段,所述过渡竹节段设置在所述第一竹节段与所述第二竹节段之间。
[0010]其中,所述第一竹节段的长度为3~13cm,所述第二竹节段的长度为3~13cm,所述第一竹节段和第二竹节段的总长为7~25cm。
[0011]其中,所述第一竹节段和/或第二竹节段的周期间隔为15~80cm。
[0012]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前述空变凹凸纱的花式部件,包括设置在横动系统上的牵拉部件和阻挡部件;
[0013]所述鞘纱被布置在所述牵拉部件和所述阻挡部件之间,所述阻挡部件具有斜面,所述牵拉部件用于牵拉所述鞘纱在所述斜面上移动。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空变凹凸纱,不仅分别具有空
变纱和竹节纱的特有优势,还通过形成横截面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竹节段和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少的第二竹节段,使得空变凹凸纱表面的竹节纹路更加自然,同时可通过调节第一竹节段和/或第二竹节段的长度,或第一竹节段和/或第二竹节段的周期间隔,可制备丰富花式的空变凹凸纱,并提高该空变凹凸纱所制备的织物表面花纹的自然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所示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空变凹凸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所示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花式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标号说明:1、第一竹节段;2、过渡竹节段;3、第二竹节段;4、竹节单体;5、牵拉部件;6、阻挡部件;7、横动系统;8、鞘纱;9、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9]参见图1所示,一种空变凹凸纱,包括芯纱和形成在所述芯纱表面的鞘纱8,所述鞘纱8上形成有至少一段第一竹节段1和至少一段第二竹节段3;所述第一竹节段1和第二竹节段3由至少两个竹节单体4轴向对接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竹节段1的横截面直径沿所述芯纱轴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竹节段3的横截面直径沿所述芯纱轴向逐渐减少,并且所述第一竹节段1和第二竹节段3在它们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处轴向对接。
[0020]其中,所述芯纱和鞘纱8是空变纱形成的一般结构,在此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鞘纱8表面第一竹节段1和第二竹节段3的形态和分布,以制备具有丰富花式的空变凹凸纱。具体的,所述鞘纱8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段的第一竹节段1和至少一段第二竹节段3,在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一竹节段1应当与第二竹节段3同时存在,即在所述鞘纱8的表面形成横截面直径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的平滑竹节。所述第一竹节段1和第二竹节段3由至少两个竹节单体4组合形成。所述竹节单体4之间可以为连续的,即二者紧密贴合;或间隔的,即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方式中即使竹节单体4之间是连续的,竹节单体4依然保持其固有的类球形结构特征,不与相邻竹节单体4相容,即不形成如CN112725968B所公开的竹节花式纱结构。
[0021]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平滑竹节的平滑度,或形成更自然的空变凹凸纱,优选在所述第一竹节段1与所述第二竹节段3之间形成过渡竹节段2,所述过渡竹节段2用于补偿第一竹节段1与第二竹节段3之间的最大横截面直径的差值。所述过渡竹节段2同样由至少一个竹节构成,为了实现更自然的过渡效果,允许所述过渡竹节段2同样包括横截面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结构和横截面直径逐渐减小的第二结构。
[00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竹节段1的长度a为3~13cm,所述第二竹节段3的长度b为3~13cm,所述第一竹节段1和第二竹节段3的总长c(包括过渡竹节段2的长度)为7~25cm。其中,所述第一竹节段1和/或第二竹节段3的周期间隔d为15~80cm。在此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竹节段1和第二竹节段3的形成方式是具有周期性的,因此可以理解为所述周期间隔为相邻第一竹节段1或第二竹节段3之间的间隔。同时,所述第一竹节段1的长度与第二竹节段3的长度是相互独立的,即二者互不受影响,两者的长度可以相同或不同。
[002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竹节段1的长度为5cm,第二竹节段3的长度为4cm,周期间隔为26cm。
[0024]参见图2所示,一种用于制备前述空变凹凸纱的花式部件,包括设置在横动系统7上的牵拉部件5和阻挡部件6;所述鞘纱8被布置在所述牵拉部件5和所述阻挡部件6之间,所述阻挡部件6具有斜面9,所述牵拉部件5用于牵拉所述鞘纱8在所述斜面9上移动。
[0025]其中,所述横动系统7为一般的横向位移结构,其可实现牵拉部件5和阻挡部件6的横向位移,以通过二者的配合实现前述空变凹凸纱的制备。具体来说,所述鞘纱8被牵拉组件带动向右移动至阻挡部件6时,鞘纱8在阻挡部件6的斜面9上移动,并当其移动至超过牵拉组件可允许的最大位移量时其会瞬间弹回至左侧,即在此弹回过程中形成前述竹节单体4。
[0026]在一种可选的制备例中,在纺纱过程中,芯纱进入右侧的导入辊,经牵伸辊赋予张力后进入空变箱中的给水装置中,鞘纱8进入左侧的导入辊,经牵伸辊赋予张力,穿过前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变凹凸纱,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纱和形成在所述芯纱表面的鞘纱,所述鞘纱上形成有至少一段第一竹节段和至少一段第二竹节段;所述第一竹节段和第二竹节段由至少两个竹节单体轴向对接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竹节段的横截面直径沿所述芯纱轴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竹节段的横截面直径沿所述芯纱轴向逐渐减少,并且所述第一竹节段和第二竹节段在它们的最大横截面直径处轴向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变凹凸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竹节段,所述过渡竹节段设置在所述第一竹节段与所述第二竹节段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琼元卓丽琼秦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