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75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包括导电纱线和热敏变色纱线,导电纱线和热敏变色纱线包芯、包覆、合股设置,其中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长丝纱线或短纤纱线,导电纱线的横向宽幅设置为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变色纱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变色纱线。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实现纺织面料的可控变色,人们通常先制得一种可控变色的纤维或纱线,再由这种纤维或纱线织造成面料。一般而言,实现纤维或纱线的电致可控变色有两种方法。
[0003]一是通过制备具有沿纤维轴向布置的电场的纤维,通过电场控制在其中的电致变色层改变颜色。比如CN 108873539 B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纤维及其制备和应用,采用金属丝作为电极,通过纤维连续化构筑设备在金属丝表面涂覆紫罗精电致变色电解质溶液。CN110609427A公开了一种缠绕式结构的纤维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纤维电致变色器件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绝缘纤维、至少两根导电纤维、电解质层和绝缘封装层,所述导电纤维互不接触,且并行地螺旋缠绕于所述绝缘纤维的表面,其中至少一根导电纤维的表面覆盖有电致变色薄膜。
[0004]二是通过在导电纱周围覆盖热敏材料,当导电纱通电加热时,热敏材料变色,从而实现纤维或纱线的可控变色。比如CN 107475840B公开了一种可拉伸电热致变色纤维,以包芯纱作为弹性基体,在其表面依次制备导电层、保护层以及变色层;得到的可拉伸电热致变色纤维可以实现多种颜色的变化。CN 111527243 A公开了一种具有导电芯和变色涂层的纤维,包括导电芯和围绕且沿着所述导电芯设置的涂层,涂层包括具有变色颜料的聚合物材料层。CN 110205688 B公开了一种电热致变色纤维,该电热致变色纤维包括具有三层结构的复合材料,自外而内依次为保护层、热致变色层和导电层,导电层材料在通电条件下发热,所述中间层的热致变色层材料在导电层的热作用下发挥变色功能。CN110219082A采用静电纺包芯纱的方法包覆附有温变油墨的纳米纤维在导电纱表层,使用时将电压加在制成的纱线两端,通过控制电压的大小即可控制纱线颜色的转变。CN112813554A公开了一种皮芯结构电控变色蚕丝复合纱线,芯层采用通电可发热的纤维,皮层为热致变色蚕丝纤维。CN111676545A专利技术了一种热致仿生变色纤维,自内而外设置的导电丝和包含热致变色材料的热致仿生变色层。CN112522809A公开了一种皮芯结构弹性电驱动热致变色传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芯层为包覆石墨烯的导电聚氨酯纤维,将含有不同热致变色油墨的聚氨酯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到芯层表面构成皮层。
[0005]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不小的缺陷,例如,沿纤维轴向形成均匀电场,难度较大,工业化连续生产控制难度更大;电致变色材料价格高;通常需要涂覆保护层;制得纤维直径较大,后续纺织加工存在困难。
[0006]另外,热敏变色材料是指一些物质材料在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同时自身的颜色发生变化,颜色变化伴随着自身物理结构或化学结构的变化,物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光谱性质的转变,从而表现出宏观颜色的变化。通过涂层、共混纺丝等方法,现在已有很多商品化的热致变色纱线和纤维产品,这类产品有一个颜色转变温度,低于此温度时呈现一种颜色,当温度逐渐升至高于此温度时向另一颜色转变;当温度下降低于转变温度时又会
向初始颜色转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变色纱线存在的工艺难度大、无法实现连续生产、电致变色材料价格高、需要涂覆保护层,得到的纤维直径大、后续纺织加工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可利用现有的纺织设备快速连续制备可控变色纱线,原料来源方便成本低,纤维直径小,便于后续加工,变色层牢固程度高,耐久性好。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包括导电纱线和热敏变色纱线,导电纱线和热敏变色纱线混合缠绕设置,其中,导电纱线设置为长丝纱线,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长丝纱线或短纤维纱线,导电纱线的横向宽幅设置为0.01

3mm。
[0009]进一步地,导电纱线设置为使用金属、金属镀层聚合物、导电聚合物、包含或覆盖金属、导电聚合物、纳米碳材的聚合物、以及液态金属聚合物复合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0010]进一步地,导电纱设置为单丝。
[0011]进一步地,导电纱设置为复丝。
[0012]进一步地,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包括一种或多种颜色的热敏变色纤维。
[0013]进一步地,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包括一种或多种变色温度的热敏变色纤维。
[0014]进一步地,混合缠绕包芯、包覆、合股设置,具体包括包覆纱、包芯纱和合股纱。
[0015]进一步地,包覆纱设置为将导电纱线作为芯纱,热敏变色纱线以螺旋式沿同一方向包覆在导电纱线外面。
[0016]进一步地,包芯纱设置为以长丝为芯,使用短纤维以螺旋式沿同一方向包覆在长丝外面。
[0017]进一步地,合股纱线设置为由长丝纱线两两捻合呈螺旋状形成的纱线。
[0018]进一步地,导电纱线包括一股或多股,热敏变色纱线的横向宽幅不小于导电纱线的总横向宽幅。
[0019]进一步地,包覆纱包括单包覆纱和双包覆纱,单包覆纱中的热敏变色纱线的横向宽幅不小于导电纱线的横向宽幅。
[0020]进一步地,双包覆纱包括第一热敏变色纱线和第二热敏变色纱线,第一热敏变色纱线和第二热敏变色纱线的包缠方向设置为相反。
[0021]进一步地,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单丝。
[0022]进一步地,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复丝。
[0023]进一步地,热敏变色纱线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丝合股而成。
[0024]进一步地,热敏变色纱线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丝加捻而成。
[0025]进一步地,热敏变色纱线的股数大于2股并且为双数时,包括混合加捻而成的复丝和两两加捻后再混合加捻而成的复丝。
[0026]进一步地,第一热敏变色纱线包括单丝和复丝,第二热敏变色纱线包括单丝和复丝,第一热敏变色纱线和第二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使用相同或不同的纱线。
[0027]技术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使用的原来来源方便快捷,成本低,同时利用现
有的纺织设备即可完成可控变色纱线的加工,加工技术成熟、成本低,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可控变色纱线方便后续纺织加工,变色层牢度高、耐久性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通电加热可升温变色,断电降温后变回原来的颜色,实现方便可控的变色,同时又通过包覆不同颜色、不同变色温度的热敏变色纤维,可以获得具有多种颜色和变色效果的纱线,并且可以设计制造具有丰富色彩效果的纺织品。
[002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的示意图;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纱线和热敏变色纱线,所述导电纱线和所述热敏变色纱线混合缠绕设置,其中,所述导电纱线设置为长丝纱线,所述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长丝纱线或短纤维纱线,所述导电纱线的横向宽幅设置为0.01

3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纱线设置为使用金属、金属镀层聚合物、导电聚合物、包含或覆盖金属、导电聚合物、纳米碳材的聚合物、以及液态金属聚合物复合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纱设置为单丝。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纱设置为复丝。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包括一种或多种颜色的热敏变色纤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变色纱线设置为包括一种或多种变色温度的热敏变色纤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缠绕包括包芯、包覆、合股设置,具体包括包覆纱、包芯纱和合股纱。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纱设置为将所述导电纱线作为芯纱,所述热敏变色纱线以螺旋式沿同一方向包覆在所述导电纱线外面。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纱设置为以长丝为芯,使用短纤维以螺旋式沿同一方向包覆在所述长丝外面。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控变色纱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川
申请(专利权)人:泓织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