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00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包括中央箱体和第一充电桩,所述中央箱体的顶部设置安装有提拉杆,所述第一充电桩和第二充电桩分别设置连接于中央箱体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充电桩和第二充电桩的底部均连接安装有调节柱。该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通过复合结构的中央箱体的使用可以为内部电池以及控制电路板提供有效的保护,配合提拉杆的的使用可以尽可能避免拿持过程中出现打滑的问题,提高了携带的稳定性,而调节柱则可以根据地面高度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不平整的户外环境,而具有密封开合结构的第一充电桩与第二充电桩的实用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的实用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的实用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具体为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

技术介绍

[0002]移动电源又称行动电源、行动充电器(行电、行充、充电宝;英语:Power bank)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例如无线电话、笔记本电脑)充电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用作电能存储的电池,稳定输出电压的电路(直流

直流转换器),绝大部分的行动电源带有充电器,用作为内置电池充电,而在移动电源的种类中,还有专门为野外活动所提供的大功率的移动电源。
[0003]如申请号202211382452.1的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外壳,外壳内部形成有容纳腔;电池,设置在容纳腔内;光伏板,光伏板与电池电连接,光伏板可移动地设置,光伏板具有全部结构位于容纳腔内的第一位置,光伏板具有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外壳的外部的第二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电源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电源在户外无法充电以及充电不便利的问题,但类似于上述文件中的移动电源考虑到在户外使用,其充电接口或是插座等构件为开放性设置,从而会导致充电接口或是插座导致容易受潮进水,进而使得整个移动电源短路损坏。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包括中央箱体和第一充电桩,所述中央箱体的顶部设置安装有提拉杆,且中央箱体的表面中央设置有电量显示屏,所述第一充电桩和第二充电桩分别设置连接于中央箱体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充电桩和第二充电桩的底部均连接安装有调节柱,所述第一充电桩包括插座仓、固定卡榫、合页、保护盖、固定卡孔和密封圈,所述插座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卡榫,且插座仓远离中央箱体的一侧依次连接安装有合页和保护盖,而且保护盖的地步开设有固定卡孔,所述插座仓与保护盖的内壁均设置有密封圈。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中央箱体包括外壳体、弹簧阻尼柱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上下两侧连接安装有弹簧阻尼柱,且弹簧阻尼柱远离外壳体的一侧链接安装有内壳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中央箱体还包括散热鳍和绝缘涂层,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左右两侧贴合设置有散热鳍,且外壳体的表面喷涂有绝缘涂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且外壳体、第一充电桩和第二充电桩的表面均设置有棱形纹路。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提拉杆包括冂型杆、阻尼轴和防滑橡胶垫,所述冂型杆的底部侧变连接安装有阻尼轴,且冂型杆的顶部中央包覆有防滑橡胶垫。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滑橡胶垫的表面设置有棱形纹路,所述阻尼轴以冂型杆的垂直中轴线为的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安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充电桩和第二充电桩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充电桩和第二充电桩内部分别设置有若干个不同的充电插口,而且第一充电桩和第二充电桩均以中央箱体的水平中轴线为的垂直上下对称设置安装。
[001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柱包括螺纹管、丝杆和支撑底座,所述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地步固定安装有支撑底座。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将外壳体和内壳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制作,配合两者之间设置的散热鳍为内部的电子设备提供了良好的导热性与散热性,同时散热鳍与弹簧阻尼杆的结合使用,可以分别在水平方向上与垂直方向上提供一定程度的外力缓冲保护结构,减少对内壳体中的蓄电池以及元器件的损伤,而外箱体的表面设置了棱形纹路增加了拿持搬运过程中与手部接触的摩擦力,使得搬运过程中减少打滑的情况,而外箱体表面喷涂的绝缘涂层则避免内部元器件短路产生漏电而伤害到使用者,提高了安全防护性,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柱的实用,使得整个移动电源在放置时无论地面平整与否,均可以利用调节柱的伸缩调节进行平稳支撑,提高了整体放置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升降调节结构的调节桩可以避免移动电源底部与潮湿地面接触的可能性,尽可能减少受潮的情况。
[0016]2、本技术,通过在中央箱体上端设置了提拉杆,配合阻尼轴的使用,可以对冂型杆进行活动调节,另一方面由于橡胶具有强大的防化学品腐蚀性能以和耐物理磨损性能,还能在短期内耐300℃的高温,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仅具有高弹性,还具有高耐磨性及耐曲挠性,可经受多次弯曲,拉伸,压缩而不受到破坏,同时,橡胶还具有不透水性,不透气性,耐酸碱性,绝缘性优良及粘合强度高的性能,因此通过在冂型杆中央贴合设置的防滑橡胶垫有效的提高了在握持整个提拉杆对移动电源拿持时的防滑性。
[0017]3、本技术,由于移动电源考虑到在户外使用,为了可以提高安全性,通过采用合页将保护盖与插座仓进行连接,同时利用插座仓底部的固定卡榫与保护盖底部开设的固定卡控使得两者之间可以进行快速闭合并保持紧闭,并且由于插座仓与保护盖的内壁均设置有密封圈,使得闭合后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有液体摄入内部设置的充电插孔的内部,从而导致渗液短路损坏整个移动电源,提高了移动电源的自身防护性,而第一充电桩与第二充电桩内部设置若干个不同的充电接口使得可以同时为多个电子设备进行供电,提高了移动电源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的支架本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的第一充电桩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的中央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的调节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第一充电桩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中央箱体;101、外壳体;102、弹簧阻尼柱;103、内壳体;104、散热鳍;105、绝缘涂层;2、提拉杆;201、冂型杆;202、阻尼轴;203、防滑橡胶垫;3、电量显示屏;4、第一充电桩;401、插座仓;402、固定卡榫;403、合页;404、保护盖;405、固定卡孔;406、密封圈;5、第二充电桩;6、调节柱;601、螺纹管;602、丝杆;603、支撑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包括中央箱体1和第一充电桩4,中央箱体1的顶部设置安装有提拉杆2,且中央箱体1的表面中央设置有电量显示屏3,第一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包括中央箱体(1)和第一充电桩(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箱体(1)的顶部设置安装有提拉杆(2),且中央箱体(1)的表面中央设置有电量显示屏(3),所述第一充电桩(4)和第二充电桩(5)分别设置连接于中央箱体(1)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充电桩(4)和第二充电桩(5)的底部均连接安装有调节柱(6),所述第一充电桩(4)包括插座仓(401)、固定卡榫(402)、合页(403)、保护盖(404)、固定卡孔(405)和密封圈(406),所述插座仓(40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卡榫(402),且插座仓(401)远离中央箱体(1)的一侧依次连接安装有合页(403)和保护盖(404),而且保护盖(404)的地步开设有固定卡孔(405),所述插座仓(401)与保护盖(404)的内壁均设置有密封圈(4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箱体(1)包括外壳体(101)、弹簧阻尼柱(102)和内壳体(103),所述外壳体(101)的内部上下两侧连接安装有弹簧阻尼柱(102),且弹簧阻尼柱(102)远离外壳体(101)的一侧链接安装有内壳体(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拿持防滑结构的电源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箱体(1)还包括散热鳍(104)和绝缘涂层(105),所述内壳体(103)与外壳体(101)之间的左右两侧贴合设置有散热鳍(104),且外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众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旭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