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876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排水结构,涉及隧道排水技术领域,包括路面、内壁、弧形排水管、外壁以及直通槽,所述路面侧部连接内壁,所述内壁侧部设有弧形排水管,所述弧形排水管外部连接外壁,所述外壁中部设有直通槽,所述路面内部左侧设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右侧设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右侧设有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以及第三排水管连接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以及第四排水管之间配合使用,第四排水管末端连接蓄水池,该结构能够实现多级排水以及分段排水,提高了隧道的排水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排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隧道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军事隧道,197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的隧道会议综合了各种因素,对隧道所下的定义为: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平方米的洞室,为防止山体内渗水以及地表水对隧道的侵害,现有的隧道往往设置有隧道排水系统,但是由于隧道所处位置特殊,加上施工影响,排水管道因泥沙的问题,容易形成堵塞,不利于水的排出,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排水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665571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排水结构,涉及隧道施工结构
,包括加固层、透水层,所述加固层位于施工断面外,所述透水层包括拱顶部分、拱底部分,所述拱顶部分浇灌于加固层内壁,所述拱底部分平铺于隧道底面,所述拱底部分内部沿隧道延伸方向预埋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包括骨架、表层面料,所述表层面料固定于骨架外侧。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合理、排水效果好,现有技术虽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的优点,但现有技术中排水结构比较单一,在积水较多时排水速率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排水结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隧道排水结构,包括路面、内壁、弧形排水管、外壁以及直通槽,所述路面侧部连接内壁,所述内壁侧部设有弧形排水管,所述弧形排水管外部连接外壁,所述外壁中部设有直通槽,所述路面内部左侧设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右侧设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右侧设有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以及第三排水管连接第四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以及第四排水管之间配合使用,第四排水管末端连接蓄水池。
[0006]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一排水管前端为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排水管前端为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三排水管前端为第三进水口,所述第四排水管前端为第四进水口。
[0007]优选的,所述路面两侧内部设有沟槽。
[0008]优选的,所述沟槽包括槽体、沟槽内腔、过滤板、固定块、盖板、进水孔以及固定槽,所述槽体内部设有沟槽内腔,所述槽体内部两侧设有固定槽,所述槽体中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底部两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固定槽之间配合使用,所述槽体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内部设有进水孔。
[0009]优选的,所述沟槽侧部连接第五排水管,所述第五排水管连接第四排水管。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排水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该一种隧道排水结构,通过采用多根排水管以及多级排水结构,同时能够实现分段排水,提高了隧道排水的速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剖面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沟槽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弧形排水管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排水管分布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排水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路面;2、内壁;3、弧形排水管;4、外壁;5、直通槽;6、第四进水口;7、第一进水口;8、第二进水口;9、第三进水口;10、第一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2、第三排水管;13、第五排水管;14、沟槽;1401、槽体;1402、沟槽内腔;1403、过滤板;1404、固定块;1405、盖板;1406、进水孔;1407、固定槽;15、第四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排水结构,包括路面1、内壁2、弧形排水管3、外壁4以及直通槽5,所述路面侧部连接内壁2,所述内壁2侧部设有弧形排水管3,所述弧形排水管3外部连接外壁4,所述外壁4中部设有直通槽5,所述路面1内部左侧设有第一排水管10,所述第一排水管10右侧设有第二排水管11,所述第二排水管11右侧设有第三排水管12,所述第一排水管10、第二排水管11以及第三排水管12连接第四排水管15,所述第一排水管10、第二排水管11、第三排水管12以及第四排水管15之间配合使用,第四排水管15末端连接蓄水池,上述排水管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提高隧道排水的效率。
[0020]所述所述第一排水管10前端为第一进水口7,所述第二排水管11前端为第二进水口8,所述第三排水管12前端为第三进水口9,所述第四排水管15前端为第四进水口6,在排水结构中设置多个排水口,能够加快积水流进排水管的速率。
[0021]所述路面1两侧内部设有沟槽14,沟槽14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路面积水的快速过滤,同时与排水管之间配合使用。
[0022]所述沟槽14包括槽体1401、沟槽内腔1402、过滤板1403、固定块1404、盖板1405、进水孔1406以及固定槽1407,所述槽体1401内部设有沟槽内腔1402,所述槽体1401内部两侧设有固定槽1407,所述槽体1401中设有过滤板1403,所述过滤板1403底部两侧设有固定块1404,所述固定块1404与固定槽1407之间配合使用,所述槽体1401顶部设有盖板1405,所述盖板1405内部设有进水孔1406,沟槽14中过滤板1403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积水中所携带的垃圾进行过滤阻拦,便于相关人员进行清理,进而避免造成排水管堵塞现象。
[0023]所述沟槽14侧部连接第五排水管13,所述第五排水管13连接第四排水管15,上述
第五排水管13与第四排水管15之间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将沟槽14内部积水排出。
[0024]工作原理:使用时,隧道上部积水从外壁4之间的直通槽5流入环形排水管3中,随后从环形排水管3流入第四排水管15中,路面1积水通过进水孔1406进入沟槽内腔1402中,沟槽内腔1402中积水通过第五排水管13进入第四排水管15中,积水中随携带的垃圾通过过滤板1403拦截,隧道底部积水从第一进水口7、第二进水口8以及第三进水口9分别流入第一排水管10、第二排水管11以及第三排水管12中,随后流入第四排水管15中,最后第四排水管15将积水排入蓄水池中。
[0025]本技术的1、路面;2、内壁;3、弧形排水管;4、外壁;5、直通槽;6、第四进水口;7、第一进水口;8、第二进水口;9、第三进水口;10、第一排水管;11、第二排水管;12、第三排水管;13、第五排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排水结构,包括路面(1)、内壁(2)、弧形排水管(3)、外壁(4)以及直通槽(5),所述路面侧部连接内壁(2),所述内壁(2)侧部设有弧形排水管(3),所述弧形排水管(3)外部连接外壁(4),所述外壁(4)中部设有直通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1)内部左侧设有第一排水管(10),所述第一排水管(10)右侧设有第二排水管(11),所述第二排水管(11)右侧设有第三排水管(12),所述第一排水管(10)、第二排水管(11)以及第三排水管(12)连接第四排水管(15),所述第一排水管(10)、第二排水管(11)、第三排水管(12)以及第四排水管(15)之间配合使用,第四排水管(15)末端连接蓄水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隧道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0)前端为第一进水口(7),所述第二排水管(11)前端为第二进水口(8),所述第三排水管(12)前端为第三进水口(9),所述第四排水管(15)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昭君傅海桥吴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