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斜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79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板斜撑装置,属于建筑模板支撑工具领域,包括套管,套管两端螺纹接有丝杆头a、丝杆头b,所述丝杆头a的端部铰接模板。所述丝杆头b的端部固定连接有V形状的顶托,顶托的本体两侧部对称设有长孔,长孔外侧可拆卸安装有楔形块,楔形块通过螺栓穿过长孔安装于顶托上。拧紧螺栓,楔形块可接触顶托的外侧斜面,并沿长孔向V形状的顶托尖端移动,使所述螺栓夹紧预埋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在预埋钢筋上同时安装多个斜撑装置,从而提高了模板支撑效率,简化了支撑施工流程。简化了支撑施工流程。简化了支撑施工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板斜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板斜撑装置,属于建筑模板支撑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几年社会的低碳环保、节能降耗,铝合金模板逐步推向市场,应用于各种大小工程。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浇灌施工精度及保证工程质量,减少了木材损耗与资源的浪费。铝合金模板施工时,会在模板两侧设置斜撑,斜撑的施工标准间距不宜大于 2000mm,长度大于等于2000mm的墙体斜撑不应少于两根,柱模板斜撑间距不应大于 700mm,当模板尺寸高于 800mm 时,单边斜撑不宜少于两根。
[0003]如图4所示为现有的铝合金模板斜撑2a,斜撑2a下端铰接斜角码2b。施工时,斜撑2a上端铰接模板,通过人工对地面打膨胀螺丝固定斜角码2b来固定斜撑2a,从而使得斜撑2a对模板起到支撑作用。斜角码2b只能支撑单个斜撑,当模板尺寸高于 800mm 时,需要重新打孔安装另一个斜角码2b来固定斜撑2a,从而导致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模板斜撑装置,通过在砼底板上设置预埋钢筋,可在预埋钢筋上同时安装多个斜撑装置,从而提高了模板支撑效率,简化了支撑施工流程。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模板斜撑装置,包括套管,套管两端螺纹接有丝杆头a、丝杆头b,所述丝杆头a的端部铰接模板;
[0006]所述丝杆头b的端部固定连接有V形状的顶托,顶托的本体两侧部对称设有长孔,长孔外侧可拆卸安装有楔形块,楔形块通过螺栓穿过长孔安装于顶托上;拧紧螺栓,楔形块可接触顶托的外侧斜面,并沿长孔向V形状的顶托尖端移动,使所述螺栓夹紧预埋钢筋;
[0007]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上还设有用于对其进行旋转的把手。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通过V形状的顶托沿着预留钢筋轴向卡合多个,且套管上端可沿着模板高度方向进行倾斜支撑,使其满足斜撑模板的施工要求,提高了模板施工支撑效率,以及减少对砼底板进行打孔安装斜角码,简化了支撑施工流程。同时可拧紧螺栓,使楔形块接触顶托的外侧斜面,并沿长孔向V形状的顶托尖端移动,带动螺栓夹紧预埋钢筋。采用此种结构,可夹持不同规格的预埋钢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一种模板斜撑装置的支撑示意图;
[0010]图2为一种模板斜撑装置的立体局部图;
[0011]图3为一种模板斜撑装置丝杆头b的剖面图;
[0012]图4为现有的铝合金模板斜撑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1、模板;2、斜撑装置;200、套管;201、丝杆头a;202、丝杆头b;2021、
顶托;2023、螺栓;2022、长孔;2024、楔形块a;2025、楔形块b;2026、螺母;203、把手;3、预埋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达成目的与效果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技术人员理解。
[001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无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相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即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0016]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一种模板1斜撑装置2,斜撑装置2可沿着预留钢筋轴向卡合两个,且套管200上端可沿着模板1高度方向进行两个支点倾斜支撑,从而使得铝合金模板1在沿着其高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均受力均衡。
[0017]斜撑装置2包括套管200,套管200两端螺纹接有丝杆头a201、丝杆头b202,丝杆头a201的端部铰接铝合金模板1,丝杆头b202可转动连接预埋钢筋3。在使用时,先将套管200一端旋转连接套入到丝杆头a201(或丝杆头b202),再反向旋转使套管200旋转脱离丝杆头a201(或丝杆头b202)的同时,使套管200另一端对准丝杆头b202(或丝杆头a201)旋转套入连接,从而构成铝合金模板1斜撑体系,可实现受拉或受压时均可对铝合金模板1起到固定作用。
[0018]如图2图3所示丝杆头b20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V形状的顶托2021,顶托2021由钢板折弯制成。顶托2021的本体两侧部对称设有长孔2022,长孔2022的长度沿着顶托2021两侧向顶托2021尖端延伸。长孔2022外侧可拆卸安装有楔形块a2024、楔形块b2025。楔形块a2024、楔形块b2025对应两个长孔2022设置。楔形块a2024、楔形块b2025通过螺栓2023穿过长孔2022安装于顶托2021上,此时楔形块a2024、楔形块b2025具有两个与螺栓2023轴线垂直的平面。使用螺栓2023安装时,可使得螺栓2023头及螺母2026分别作用于楔形块a2024、楔形块b2025的(或楔形块b2025、楔形块a2024的)平面。同时拧紧螺栓2023,楔形块a2024、楔形块b2025的斜面接触顶托2021的外侧斜面,并沿长孔2022向V形状的顶托2021尖端移动,进一步带动螺栓2023夹紧预埋钢筋3。此结构,不仅方便沿着预埋钢筋3轴向同时安装多个斜撑装置2,提高了斜撑施工效率。同时可夹持不同横断面(即不同规格的预埋钢筋3)的预埋钢筋3,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
[0019]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套管200上还设有用于对其进行旋转的把手203,使用把手203旋转套管200进行斜撑施工,可提高安装套管200的效率。同时,使用把手203旋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
[00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板斜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200),套管(200)两端螺纹接有丝杆头a(201)、丝杆头b(202),所述丝杆头a(201)的端部铰接模板(1);所述丝杆头b(20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V形状的顶托(2021),顶托(2021)的本体两侧部对称设有长孔(2022),长孔(2022)外侧可拆卸安装有楔形块,楔形块通过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国成何进王耳东刘明继杨飚杨耀礼宋金闻李云啟李晓江段宇瀚韦开胜马天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