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及拱肋与拱脚的连接方法。该一种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箱、加固结构以及连接钢筋,固定箱用于与拱座连接,固定箱上朝向拱肋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插孔,多个插孔用于分别插设圆竹;加固结构填充在固定箱中,加固结构包覆在圆竹端部的外周;连接钢筋的一端沿圆竹的长度方向插入圆竹中,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位于加固结构中。该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无需破坏圆竹自身结构即可将圆竹与固定箱连接固定,并且能够均匀稳定地将拱肋传递过来的轴向力和弯矩传递至固定箱,并进一步传递到固定箱下方的拱座上,从而保证桥身的安全与稳定。身的安全与稳定。身的安全与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及拱肋与拱脚的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及拱肋与拱脚的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拱肋是拱桥的主要受力构件,它不仅承受本身的自重,同时还要支撑桥面,并传递桥面结构的相应荷载。拱脚是连接拱肋和拱座或桥墩的部分,起到将荷载传递给基础的重要作用,拱脚与拱肋的连接和布置对拱桥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0003]目前部分人行桥上使用竹材作为拱肋建造拱桥,以代替钢材,即将数根圆竹绑扎紧固形成竹拱肋;与钢材相比,竹拱肋具有重量轻、耐腐蚀、养护成本低、制造成本低且环保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型人行桥使用竹材作为拱肋。但是竹拱肋在与钢拱脚连接时,不能采取常规的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方式,而使用螺栓和环套等装置进行连接时,又会破坏圆竹本身的结构,造成连接节点处竹材破裂或螺栓孔承压破损,从而引起节点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及拱肋与拱脚的连接方法,能够将拱肋与拱脚稳定连接,同时能够保证两者的连接强度。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包括:
[0007]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用于与拱座连接,所述固定箱上朝向拱肋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用于分别插设圆竹;
[0008]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填充在所述固定箱中,所述加固结构包覆在所述圆竹端部的外周;
[0009]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沿所述圆竹的长度方向插入所述圆竹中,所述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加固结构中。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圆竹插入所述固定箱中的端部中填充有所述加固结构。
[0011]作为优选地,多根所述圆竹组成的所述拱肋的端部外周绑扎有捆绑钢筋,所述捆绑钢筋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中。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捆绑钢筋沿所述拱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固定箱的内壁上设置有锚固钉,所述锚固钉位于所述加固结构中。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圆竹和所述插孔之间的缝隙填充有密封结构。
[0015]拱肋与拱脚的连接方法,使用上述的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将多根所述圆竹分别通过多个所述插孔插入所述固定箱中;
[0017]S2、在所述圆竹的端部沿长度方向插入所述连接钢筋,并使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伸出所述圆竹位于所述固定箱中;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8]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该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包括固定箱1、加固结构2以及连接钢筋3,固定箱1用于与拱座连接,固定箱1上朝向拱肋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插孔,多个插孔用于分别插设圆竹100。于本实施例中,固定箱1为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体,其底部与钢制拱座焊接连接,固定箱1朝向拱肋的面上开设有多个插孔,插孔的孔径略大于圆竹100的外径,使得圆竹100能够顺利通过插孔插入固定箱1中,从而实现对圆竹100组成的竹拱肋的初步固定。
[0039]加固结构2填充在固定箱1中,加固结构2包覆在圆竹100端部的外周。于本实施例中,加固结构2由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制备而成,将圆竹100的端部插入固定箱1中后,向固定箱1中填灌微膨胀细石混凝土,直至将固定箱1的内部填充满,从而将圆竹100的端部包覆在内;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施工材料,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膨胀剂,使混凝土在水化期间能够依靠膨胀剂的作用而发生一定的膨胀,从而弥补了混凝土的收缩,达到防治混凝土裂缝、提高混凝土性能的目的;因此使用由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制备而成的加固结构2能够防止固定箱1中出现裂隙、孔洞等情况,保证了固定箱1和圆竹100的连接强度;具体地,为了增大加固结构2与圆竹100的连接强度,圆竹100位于固定箱1中的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浅凹槽,以降低圆竹100外表面的光滑程度,从而提升了加固结构2对圆竹100的握裹力。
[0040]连接钢筋3的一端沿圆竹100的长度方向插入圆竹100中,连接钢筋3的另一端位于加固结构2中。于本实施例中,圆竹100位于固定箱1中的端部中插设有连接钢筋3,连接钢筋3的另一端则伸出圆竹100的端部而位于固定箱1中,且被加固结构2包覆,因此圆竹100通过连接钢筋3进一步与固定箱1连接,连接钢筋3能够将拱肋传递过来的轴向力和弯矩均匀且稳定地传递至固定箱1,并进一步传递到固定箱1下方的拱座上,从而保证桥身荷载的稳定传递;通过上述方法将拱肋与拱脚连接固定,无需在圆竹100上开设螺栓孔,避免圆竹100上出现局部破坏,从而保证了拱肋的结构强度。
[004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圆竹100插入固定箱1中的端部中填充有加固结构2。具体地,由于圆竹100为中空结构,圆竹100的端部插入固定箱1中后,其位于固定箱1中的端部内也填灌有由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制备而成的加固结构2;可以理解的是,圆竹100位于固定箱1外的部分也填灌有加固结构,位于圆竹100内部的加固结构2能够将插入圆竹100中的连接钢筋3与圆竹100连接固定,防止连接钢筋3在外力作用下圆竹100内部发生偏移,从而保证了拱肋轴向力和弯矩传递的稳定,提高了拱桥的安全性。
[004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多根圆竹100组成的拱肋的端部外周绑扎有捆绑钢筋4,捆
绑钢筋4设置在固定箱1中。于本实施例中,拱肋由多根圆竹100组成而成,多根圆竹100分别通过多个插孔插入固定箱1中,位于固定箱1中的多根圆竹100的端部通过捆绑钢筋4绑扎固定在一起,防止拱肋在受到较大荷载时其端部出现变形或破损的情况,有效保证了多根圆竹100之间连接强度、提高了拱桥的安全性;多个插孔以固定箱1的中心线对称地布设在固定箱1朝向拱肋的面上,且固定箱1朝向拱肋的面上靠近中心线的位置并未开设插孔,即由圆竹100组成的拱肋中间存在有预留空隙,该预留空隙用于后续安装吊杆,吊杆的顶端通过该预留空隙与拱肋连接,吊杆的另一端与桥面连接;具体地,固定箱1由五块钢板焊接而成,包括四块侧面钢板以及顶部开设插孔的端板,四块侧面板与下方的钢制拱座焊接连接;在绑扎捆绑钢筋4时,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箱(1),所述固定箱(1)用于与拱座连接,所述固定箱(1)上朝向拱肋的一侧开设有多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用于分别插设圆竹(100);加固结构(2),所述加固结构(2)填充在所述固定箱(1)中,所述加固结构(2)包覆在所述圆竹(100)端部的外周;连接钢筋(3),所述连接钢筋(3)的一端沿所述圆竹(100)的长度方向插入所述圆竹(100)中,所述连接钢筋(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加固结构(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竹(100)插入所述固定箱(1)中的端部中填充有所述加固结构(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圆竹(100)组成的所述拱肋的端部外周绑扎有捆绑钢筋(4),所述捆绑钢筋(4)设置在所述固定箱(1)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钢筋(4)沿所述拱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肋与拱脚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1)的内壁上设置有锚固钉(12),所述锚固钉(12)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光,彭志川,张广涛,解登科,张义丹,叶伟,郝建宇,李冬,耿大帅,王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