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制粉设备及制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626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5
本申请涉及制粉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豆制粉设备及制粉方法,其包括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桶体,桶体内设有呈环形设置的切割腔、破碎腔和出料腔,切割腔连通于进料口,切割腔内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切割单元,每两个相邻的切割单元之间均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启闭单元;破碎腔连通于切割腔并位于切割腔的下方,破碎腔内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破碎单元,每两个相邻的破碎单元之间均设有可开合的第二启闭单元;桶体上设有驱动单元;破碎腔通过若干设于破碎单元上的排料口连通于出料腔,出料腔内设有若干研磨单元,研磨单元与排料口的口壁呈间隙设置并共同围成了研磨腔,出料腔连通于出料口。本申请能够提高豆子的制粉效果。豆子的制粉效果。豆子的制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豆制粉设备及制粉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制粉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豆制粉设备及制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豆子中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成分,因此,豆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方便食用,通常会将豆子研磨成粉末状。
[0003]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7413503A公开了一种分步研磨装置,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粗研磨机构、输送机构和细研磨机构;所述粗研磨机构包括粗研磨器和设置在所述粗研磨器中的粗研磨块,所述粗研磨器设置有加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输送机构的始端设置在所述粗研磨器的出料口下方;所述细研磨机构包括细研磨器和设置在所述细研磨器中的细研磨块,所述细研磨器设置有加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细研磨器的加料口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尾端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的分步研磨装置通过设置粗研磨机构、输送机构和细研磨机构,实现了对物料粗研磨和细研磨的一体化研磨加工,提高了研磨效果;输送机构自动将粗研磨料进行输送,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以下缺陷:粗研磨机构和细研磨机构两者单一方式的研磨以及研磨时长的不足,导致豆子的研磨效果较差;另外,豆子表面较为光滑,容易在研磨的过程中打滑,进一步降低了其研磨效果,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豆子的制粉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豆制粉设备及制粉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豆制粉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豆制粉设备,包括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桶体,桶体内设有呈环形设置的切割腔、破碎腔和出料腔,切割腔连通于进料口,切割腔内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切割单元,每两个相邻的切割单元之间均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启闭单元;
[0007]破碎腔连通于切割腔并位于切割腔的下方,破碎腔内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破碎单元,每两个相邻的破碎单元之间均设有可开合的第二启闭单元;
[0008]桶体上设有用于带动所有切割单元和所有破碎单元绕同一竖直轴线旋转的驱动单元;
[0009]破碎腔通过若干设于破碎单元上的排料口连通于出料腔,出料腔内设有若干研磨单元,研磨单元与排料口的口壁呈间隙设置并共同围成了研磨腔,出料腔连通于出料口。
[0010]可选的,所述桶体内设有位于切割腔上方的打散腔,切割腔通过打散腔连通于进料口,打散腔内设有可被驱动单元驱动旋转的打散单元。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启闭单元包括设于桶体内壁上的第一固定环和可被驱动单元驱动旋转的第一弧形板,第一固定环上设有贯穿于其上下两侧的第一落料口,第一弧形板在旋转过程中可遮蔽第一落料口。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位于第一固定环的上方,第一弧形板与第一固定环之间
的竖直间隙自第一弧形板的一端向第一弧形板的另一端逐渐减小,第一弧形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切割齿。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启闭单元包括设于桶体内壁上的第二固定环和可被驱动单元驱动旋转的第二弧形板,第二固定环上设有贯穿于其上下两侧的第二落料口,第二弧形板的下表面贴合于第二固定环的上表面,第二弧形板在旋转过程中可控制第二落料口的启闭。
[0014]可选的,所述桶体内设有用于向所有破碎腔内进气的进气单元,第二固定环上设有连通于破碎腔和出料口的导料管。
[0015]可选的,所述破碎腔包括连通于切割腔的第一腔体和通过排料口连通于出料腔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第二腔体的内侧,第一腔体的内外径之差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第二腔体的内外径之差从下至上逐渐减小,第一腔体的下端连通于第二腔体的下端;桶体内设有若干伸入到第二腔体内的破碎齿,第二腔体朝向破碎单元旋转轴线的一侧内壁可供物料上滑并可被驱动单元驱动旋转,排料口设于第二腔体的该侧内壁上。
[0016]可选的,所述排料口包括环形槽和若干排料槽,环形槽连通于出料腔和所有排料槽,所有排料槽均连通于破碎腔,研磨单元呈环形设置并部分嵌入到环形槽内,研磨单元与环形槽的槽壁共同围成了所述研磨腔。
[0017]可选的,所述出料口的侧部设有若干气孔,出料口的底部设有可启闭的门板。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豆制粉设备的制粉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豆制粉设备的制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S1、将豆子通过进料口添加到桶体内,通过驱动单元带动切割单元和破碎单元同步旋转,豆子将先被切割再被破碎;
[0020]S2、在步骤S1中,第一启闭单元和第二启闭单元将对豆子进行间歇式地阻挡;
[0021]S3、经过切割和破碎后的豆子将通过排料口进入到研磨腔内研磨;
[0022]S4、经过研磨后的豆子将通过出料口排出。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4]1.第一启闭单元可控制第一落料口的启闭,延长了豆子被切割的时间,且第一启闭单元可对豆子进行切割和研磨,提高了豆子的制粉效果;
[0025]2.第二启闭单元可控制第二落料口的启闭,延长了豆子被破碎的时间,提高了豆子的制粉效果;
[0026]3.进气单元可促使合格粒径的粉料通过导料管直接进入到出料口内,而其余粉料将继续在破碎腔内被破碎和研磨,实现了粉料的筛选,使得合格粒径的粉料不易影响其余粉料的破碎和研磨;
[0027]4.进入到第二腔体内的豆子在第二腔体的腔壁上上滑,延长了豆子的运动路径,豆子将在第二腔体内被破碎齿再次破碎和研磨,从而提高了豆子的制粉效果;
[0028]5.第二腔体内合格粒径的粉料将通过穿料口进入到出料腔内,其余粉料将通过排料槽进入到研磨腔内并被研磨单元再次研磨,使其被研磨为合格粒径的粉料,从而提高了豆子的制粉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整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桶体和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启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启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桶体内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1、桶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21、气孔;13、门板;14、搭扣;15、打散腔;16、切割腔;17、破碎腔;171、第一腔体;172、第二腔体;173、穿料口;18、出料腔;19、排料口;191、环形槽;192、排料槽;2、驱动单元;21、支架;22、电机;23、转动柱;24、齿轮;3、打散单元;4、切割单元;5、第一启闭单元;51、第一固定环;52、第一落料口;53、第一弧形板;54、切割齿;6、破碎单元;61、破碎齿;7、第二启闭单元;71、第二固定环;72、第二落料口;73、第二弧形板;8、进气单元;81、气泵;82、气管;83、气道;84、导料管;9、研磨单元;91、研磨腔。...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豆制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的桶体(1),桶体(1)内设有呈环形设置的切割腔(16)、破碎腔(17)和出料腔(18),切割腔(16)连通于进料口(11),切割腔(16)内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切割单元(4),每两个相邻的切割单元(4)之间均设有可开合的第一启闭单元(5);破碎腔(17)连通于切割腔(16)并位于切割腔(16)的下方,破碎腔(17)内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布的破碎单元(6),每两个相邻的破碎单元(6)之间均设有可开合的第二启闭单元(7);桶体(1)上设有用于带动所有切割单元(4)和所有破碎单元(6)绕同一竖直轴线旋转的驱动单元(2);破碎腔(17)通过若干设于破碎单元(6)上的排料口(19)连通于出料腔(18),出料腔(18)内设有若干研磨单元(9),研磨单元(9)与排料口(19)的口壁呈间隙设置并共同围成了研磨腔(91),出料腔(18)连通于出料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制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内设有位于切割腔(16)上方的打散腔(15),切割腔(16)通过打散腔(15)连通于进料口(11),打散腔(15)内设有可被驱动单元(2)驱动旋转的打散单元(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制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启闭单元(5)包括设于桶体(1)内壁上的第一固定环(51)和可被驱动单元(2)驱动旋转的第一弧形板(53),第一固定环(51)上设有贯穿于其上下两侧的第一落料口(52),第一弧形板(53)在旋转过程中可遮蔽第一落料口(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豆制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53)位于第一固定环(51)的上方,第一弧形板(53)与第一固定环(51)之间的竖直间隙自第一弧形板(53)的一端向第一弧形板(53)的另一端逐渐减小,第一弧形板(53)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切割齿(5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制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启闭单元(7)包括设于桶体(1)内壁上的第二固定环(71)和可被驱动单元(2)驱动旋转的第二弧形板(73),第二固定环(71)上设有贯穿于其上下两侧的第二落料口(72),第二弧形板(7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金恒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