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及其钢包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6161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及其钢包成型方法。本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设置于模具本体上的吊耳、开设于模具本体上表面的振动孔以及粘贴于模具本体下表面的碳纤维布,其中,模具本体的下表面呈斜面结构以成型御渣区的斜面底面结构,碳纤维布采用浸渍液进行浸渍处理,以粘接于模具本体下方,浸渍液为无溶剂性耐高温胶粘剂。采用本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来成型钢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多次浇筑的方式,可大大提高钢包的成型效率,大大简化了钢包的制作过程。同时,改进后的钢包结构最优,模具本体取出后形成的上浅下深的御渣区,有利于钢水的排出,减少了铸余的钢水量。水量。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及其钢包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钢
,主要涉及一种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及其钢包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包除了盛运钢水外,其精炼容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降低铁耗,提高废钢比成为目前转炉低碳冶金的发展方向,精炼工序加废钢成为目前降低铁耗的有效措施,另外,精炼工序合格的钢水最大程度变成合格板坯是连铸工序一直努力的方向。
[0003]然而,大包浇铸末期,钢液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科氏力、流场不均匀诱发的环流以及流体流出过程中自身的位能等因素共同作用,钢水产生旋涡从而引起的钢流卷渣,造成部分钢包渣进入中包,导致中间包内钢水被污染,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钢包下渣检测控制系统被钢厂所应用:大包浇铸末期,当钢渣混流中被检测到一定渣量时,大包滑板自动关闭,钢包内剩余钢水量约5

7吨,铸坯质量得到保证,但是过多合格钢水变成渣钢导致铸坯收得率降低。
[0004]生产中为了将钢包内钢水最大程度浇尽并控制下渣量,钢包底部出钢口附近设置御渣区成为有效措施。然而,现有技术中,设置御渣区通常采用耐火砖砌筑成阶梯底面或采用分次浇筑的方法,这些钢包的成型方法复杂,加工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及其钢包成型方法,旨在便于成型钢包的御渣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设置于模具本体上的吊耳、开设于模具本体上表面的振动孔以及粘贴于模具本体下表面的碳纤维布,其中,模具本体的下表面呈斜面结构以成型御渣区的斜面底面结构,碳纤维布采用浸渍液进行浸渍处理,以粘接于模具本体下方,浸渍液为无溶剂性耐高温胶粘剂。
[0007]优选地,所述浸渍液包含55%

60%重量比的有机硅硼树脂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35%

40%重量比的AG

80环氧树脂,3%

7%重量比的改性咪唑作为固化剂。
[0008]优选地,所述模具本体从俯视方向呈等腰梯形结构,模具本体从侧视方向呈直角梯形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振动孔的深度为10mm

30mm,振动孔的直径为70mm

120mm。
[0010]优选地,所述碳纤维布的厚度为0.05mm

0.8mm,模具本体的下表面相对于其上表面倾斜角度为10
°‑
20
°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一种基于上述的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的钢包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将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的表面涂抹润滑油脂后,将浸渍处理后的碳纤维布粘贴于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的下表面;
[0013]将钢包钢壳内部放置水口座砖、透气砖、冲击砖和水口胎模,浇筑浇注料形成底工作层;
[0014]将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吊至水口胎模附近,将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与水口胎模贴紧并对齐后,将模具放置在浇注料上表面,将振动棒插入振动孔内并开启振动,当模具下沉至其上表面与浇铸料平齐后停止振动;
[0015]当钢包达到养生时间后,依次取出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和水口胎模,碳纤维布与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分离而与浇注料贴合在一起。
[0016]优选地,当底工作层浇注完毕5min

10min后,将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吊至水口胎模附近。
[0017]优选地,所述当钢包达到养生时间后,依次取出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和水口胎模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18]将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和水口胎模与钢包座砖间隙位置的浇注料清理干净。
[0019]优选地,将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的表面涂抹润滑油脂时,润滑油脂厚度为1mm

2mm。
[0020]优选地,所述冲击砖为刚玉质预制件,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的侧面与水口座砖贴合设置。
[0021]采用本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来成型钢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多次浇筑或多层砌筑砖块的方式,可大大提高钢包的成型效率,大大简化了钢包的制作过程。同时,改进后的钢包结构最优,模具本体取出后形成的上浅下深的御渣区,利于钢水的排出,减少了铸余的钢水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成型的钢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的钢包成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6]图中,1

吊耳,2

模具本体,3

振动孔,4

水口座砖,5

御渣区,6

透气砖,7

冲击砖。
[0027]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0]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
[0031]参照图1至图3,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2、设置
于模具本体2上的吊耳1、开设于模具本体2上表面的振动孔3以及粘贴于模具本体2下表面的碳纤维布,其中,模具本体2的下表面呈斜面结构以成型御渣区5的斜面底面结构。
[0032]本实施例中,模具本体2的下表面呈斜面结构,从而使模具本体2取出后形成的上浅下深的区域,有利于钢水的排出,减少了铸余的钢水量。
[0033]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不少于3个吊耳1,吊耳1焊接于模具本体2上表面,其中2个吊耳1对称分布在振动孔3两侧。模具本体2由30

60mm厚钢板整体加工而成。
[0034]进一步地,碳纤维布采用浸渍液进行浸渍处理,以粘接于模具本体2下方,浸渍液为无溶剂性耐高温胶粘剂。
[0035]本实施例中,浸渍液包含55%

60%重量比的有机硅硼树脂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35%

40%重量比的AG

80环氧树脂,3%

7%重量比的改性咪唑作为固化剂。
[0036]碳纤维布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设置于模具本体上的吊耳、开设于模具本体上表面的振动孔以及粘贴于模具本体下表面的碳纤维布,其中,模具本体的下表面呈斜面结构以成型御渣区的斜面底面结构,碳纤维布采用浸渍液进行浸渍处理,以粘接于模具本体下方,浸渍液为无溶剂性耐高温胶粘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液包含55%

60%重量比的有机硅硼树脂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35%

40%重量比的AG

80环氧树脂,3%

7%重量比的改性咪唑作为固化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从俯视方向呈等腰梯形结构,模具本体从侧视方向呈直角梯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孔的深度为10mm

30mm,振动孔的直径为70mm

120mm。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的厚度为0.05mm
ꢀ‑
0.8mm,模具本体的下表面相对于其上表面倾斜角度为10
°‑
20
°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钢包御渣区成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同达徐国涛胡波徐之浩唐树平张洪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