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脲共聚物
专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聚氨酯、聚脲和/或聚氨酯
‑
聚脲共聚物的方法。
[0002]专利技术背景
[0003]聚氨酯和聚脲聚合物组合物用于包括纤维、体育用品、玩具、涂料、密封剂和粘合剂、薄膜和衬里以及柔性和硬质泡沫在内的各种产品中。聚氨酯和聚脲可以是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物。因此,聚氨酯聚合物(PU)、聚脲聚合物(PA)或聚氨酯
‑
聚脲共聚物(PU/PA)用于各种产品中。取决于最终产品的所需性能,以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物制备PU、PA或PA/PU共聚物。
[0004]聚氨酯通过使多官能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在催化剂和其他添加剂存在下反应而生产。如此得到的聚氨酯通常仍含有反应性NCO基团,后者可以与扩链剂和/或固化剂反应而微调最终聚氨酯的性能。具有反应性NCO基团的聚氨酯通常称为聚氨酯预聚物。
[0005]扩链剂是低分子量(短链)二醇和二胺。扩链剂使它们本身与聚氨酯中基本固定的刚性硬链段对齐。固化剂是官能度大于2的高官能度多元醇和胺,它们在聚氨酯的盘绕软链段和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处理聚氨酯、聚脲和/或聚氨酯
‑
聚脲共聚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至少一种选自聚氨酯、聚脲和聚氨酯
‑
聚脲共聚物的组分(A);以及b)提供至少一种式(B)的仲胺:其中R
a
选自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线性或支化C1‑
C
30
亚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线性或支化的2
‑
30员亚杂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线性或支化C2‑
C
30
亚链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线性或支化的3
‑
30员亚杂链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5‑
C
30
亚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5
‑
30员亚杂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5‑
C
30
亚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5
‑
30员亚杂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6‑
C
30
亚芳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5
‑
30员亚杂芳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30
亚烷基
‑
C5‑
C
30
亚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5‑
C
30
亚环烷基
‑
C1‑
C
30
亚烷基
‑
C5‑
C
30
亚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30
亚烷基
‑5‑
30员亚杂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30
亚烷基
‑
C5‑
C
30
亚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30
亚烷基
‑5‑
30员亚杂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30
亚烷基
‑
C6‑
C
30
亚芳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6‑
C
30
亚芳基
‑
C1‑
C
30
亚烷基
‑
C6‑
C
30
亚芳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30
亚烷基
‑5‑
30员亚杂芳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
C
30
亚链烯基
‑
C5‑
C
30
亚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
C
30
亚链烯基
‑5‑
30员亚杂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
C
30
亚链烯基
‑
C5‑
C
30
亚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
C
30
亚链烯基
‑5‑
30员亚杂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
C
30
亚链烯基
‑
C6‑
C
30
亚芳基和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
C
30
亚链烯基
‑5‑
30员亚杂芳基,R
b
、R
c
、R
d
、R
e
、R
f
和R
g
相互独立地选自氢、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线性或支化C1‑
C
30
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线性或支化C2‑
C
30
链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线性或支化的2
‑
30员杂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线性或支化的3
‑
30员杂链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5‑
C
30
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5‑
C
30
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5
‑
30员杂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5
‑
30员杂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6‑
C
30
芳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5
‑
30员杂芳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10
亚烷基
‑
C5‑
C
30
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10
亚烷基
‑
C5‑
C
30
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10
亚烷基
‑5‑
30员杂环烷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10
亚烷基
‑5‑
30员杂环烯基、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10
亚烷基
‑
C6‑
C
30
芳基和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1‑
C
10
亚烷基
‑5‑
30员杂芳基,R
b
和R
e
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或者R
c
和R
f
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或者R
d
和R
g
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或者R
c
和R
d
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或者R
c
和R
b
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或者R
b
和R
d
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或者R
f
和R
e
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或者R
e
和R
g
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或者
R
f
和R
g
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未被取代或取代的饱和、不饱和或芳族5
‑
30员碳环,其含有0、1、2或3个选自O、N或S的杂原子作为环成员;c)使所述至少一种组分(A)与所述至少一种式(B)的仲胺反应而得到第一反应产物(D);d)提供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分(C);e)使在步骤c.中得到的第一反应产物(D)与所述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分(C)反应而得到产物,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分(C)具有的平均NCO官能度≥2.0。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分(C)具有的平均NCO官能度在≥2.0至≤6.0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多异氰酸酯组分(C)选自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亚丙基
‑
1,2
‑
二异氰酸酯、亚丙基
‑
1,3
‑
二异氰酸酯、亚丁基
‑
1,2
‑
二异氰酸酯、亚丁基
‑
1,3
‑
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
‑
1,6
‑
二异氰酸酯、2
‑
甲基五亚甲基
‑
1,5
‑
二异氰酸酯、2
‑
乙基亚丁基
‑
1,4
‑
二异氰酸酯、1,5
‑
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6
‑
二异氰酸酯己酸甲酯、八亚甲基
‑
1,8
‑
二异氰酸酯、2,4,4
‑
三甲基六亚甲基
‑
1,6
‑
二异氰酸酯、九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
‑
三甲基六亚甲基
‑
1,6
‑
二异氰酸酯、十亚甲基
‑
1,10
‑
二异氰酸酯、2,11
‑
二异氰酸酯基十二烷、间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甲苯
‑
2,4
‑
二异氰酸酯、甲苯
‑
2,6
‑
二异氰酸酯、二甲苯
‑
2,4
‑
二异氰酸酯、二甲苯
‑
2,6
‑
二异氰酸酯、甲基丙基苯二异氰酸酯、甲基乙基苯二异氰酸酯、2,2'
‑
联苯二异氰酸酯、3,3'
‑
联苯二异氰酸酯、4,4'
‑
联苯二异氰酸酯、3,3'
‑
二甲基
‑
4,4'
‑
联苯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4
‑
苯基异氰酸酯)、亚乙基二(4
‑
苯基异氰酸酯)、异亚丙基二(4
‑
苯基异氰酸酯)、亚丁基二(4
‑
苯基异氰酸酯)、2,2'
‑
氧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3,3'
‑
氧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4,4'
‑
氧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2,2'
‑
酮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3,3'
‑
酮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4,4'
‑
酮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2,2'
‑
巯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3,3'
‑
巯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4,4'
‑
硫代二苯基二异氰酸酯、2,2'
‑
二苯基砜二异氰酸酯、3,3'
‑
二苯基砜二异氰酸酯、4,4'
‑
二苯基砜二异氰酸酯、2,2,
‑
亚甲基二(环己基异氰酸酯)、3,3'
‑
亚甲基二(环己基异氰酸酯)、4,4'
‑
亚甲基二(环己基异氰酸酯)、4,4'
‑
亚乙基二(环己基异氰酸酯)、4,4'
‑
亚丙基二(环己基异氰酸酯)、二(对
‑
异氰酸酯基环己基)硫醚、二(对
‑
异氰酸酯基环己基)砜、二(对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