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07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包括硬质外管、软质内管及输液管,且所述硬质外管套设在软质内管外侧,所述硬质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压力槽,所述压力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压力塞,所述压力塞通过压力弹簧连接在压力槽内壁上,位于硬质外管同一侧的各压力槽通过导流槽相互连通,所述压力塞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所述挡板贴合在压力槽的内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使软质内管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不断内凹变形,可使粘附在软质内管上的混凝土脱落,既减少了混凝土的浪费,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混凝土粘附结块,还减少了后续混凝土清理所需的清洁水体。的清洁水体。的清洁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喷射
,尤其涉及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岩土质高边坡的浇筑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先对边坡架设锚喷网进行支护,随后采用喷射装置将混凝土喷射在边坡锚网上。
[0003]而目前的混凝土喷射装置往往采用压缩空气将按一定配比的混凝土形成悬浮状态的气流,并在喷射装置的管道内混入水体或水凝剂,以改善混凝土的质量。但是在使用完毕后,喷射装置管道内壁上往往残留大量的混凝土,因此为防止混凝土凝固而引起管道堵塞,需要对管道内部进行清洗。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0177509U”公开了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通过向管道内注入高压水流进行清洗冲刷,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喷射装置的管道内壁上残留的混凝土极易粘附结块,这种粘附在一起的混凝土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粘附接触面积大、粘附力强,往往需要大量、长时间的高速高压水流才能冲刷干净,对水资源的耗费较为严重。据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包括硬质外管、软质内管及输液管,且所述硬质外管套设在软质内管外侧,所述硬质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压力槽,所述压力槽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压力塞,所述压力塞通过压力弹簧连接在压力槽内壁上,位于硬质外管同一侧的各压力槽通过导流槽相互连通,所述压力塞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所述挡板贴合在压力槽的内壁上,所述输液管通过弧形管连通有多个进液管,各所述进液管与相邻的压力槽内部相通,所述压力塞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顶板,且所述顶板滑动贯穿硬质外管的内壁,各所述进液管内安装有电磁控制阀。
[0007]优选地,所述软质内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破碎杆,且每两个相邻的破碎杆设置在对应顶板的两侧。
[0008]优选地,所述软质内管上固定安装有法兰盘,其中靠近法兰盘的各压力槽均连通有出液管,且所述出液管的出液端延伸至软质内管内部。
[0009]优选地,所述出液管位于软质内管内的一端连接有出液混合装置,所述出液混合装置由注液筒、滑环、多个混合叶、U型杆及活塞组成,所述出液管与注液筒相通,所述活塞密封滑动连接在注液筒内部,所述滑环滑动设置在注液筒外侧,多个所述混合叶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在滑环四周,所述U型杆将活塞与滑环固定连接在一起。
[0010]优选地,所述活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注液筒内顶部。
[0011]优选地,所述注液筒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出液口,且多个所述出液口靠近注液筒内顶部设置。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设置硬质外管与软质内管的组合管路形式,并在硬质外管四周开设多个压力槽,随后由输液管依次交替性的向各进液管输入混合水体或水凝剂,并以此为动力驱动各压力塞、顶板不断挤压软质内管,使软质内管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不断内凹变形,可使粘附在软质内管上的混凝土脱落,既减少了混凝土的浪费,同时也有效避免了混凝土粘附结块,还减少了后续混凝土清理所需的清洁水体;
[0014]2、通过在软质内管内壁上设置多个破碎杆,当压力塞推动顶板不断挤压软质内壁时,破碎杆能够更轻易的将软质内管内壁上的混凝土层破碎处理,同时也更为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粘附结块;
[0015]3、通过设置出液混合装置,当出液管向软质内管中排入混合水体或水凝剂时,出液混合装置能够自行的将混合水体或水凝剂与混凝土均匀混合在一起,保证喷射装置喷射的混凝土质地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出液混合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出液混合装置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硬质外管、2软质内管、3法兰盘、4弧形管、5进液管、6输液管、7压力槽、8破碎杆、9出液混合装置、90注液筒、902滑环、903混合叶、904U型杆、905出液口、906活塞、907复位弹簧、10出液管、11顶板、12导流槽、13挡板、14压力塞、15压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5,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包括硬质外管1、软质内管2及输液管6,且硬质外管1套设在软质内管2外侧,硬质外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压力槽7,压力槽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压力塞14,压力塞14通过压力弹簧15连接在压力槽7内壁上,位于硬质外管1同一侧的各压力槽7通过导流槽12相互连通,压力塞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13,且挡板13贴合在压力槽7的内壁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压力弹簧15的初始状态下,可拉动压力塞14使得:挡板13将左侧的导流槽12入口完全堵住,因此只有当右侧的压力槽7输入水体或水凝剂、并推动压力塞14、挡板13向中心移动后,水体或水凝剂才会流入下一个压力槽7中。如此设计,可使软质内管2内壁各处依次发生凹陷,能够完全彻底的将软质内管2内壁上残留混凝土碎裂并掉落至管道内部。
[0024]输液管6通过弧形管4连通有多个进液管5,各进液管5与相邻的压力槽7内部相通,压力塞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顶板11,且顶板11滑动贯穿硬质外管1的内壁,各进液管5内
安装有电磁控制阀。
[0025]软质内管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破碎杆8,且每两个相邻的破碎杆8设置在对应顶板11的两侧。
[0026]软质内管2上固定安装有法兰盘3,其中靠近法兰盘3的各压力槽7均连通有出液管10,且出液管10的出液端延伸至软质内管2内部。具体的,可通过法兰盘3将软质内管2与输送混凝土的泵体设备相连,如此可将混凝土输入至软质内管2中。并由出液管10向软质内管2中输入混合水体或水凝剂,以使水体或水凝剂与混凝土混合在一起,已改善混凝土的喷射质量。
[0027]参照图2出液管10位于软质内管2内的一端连接有出液混合装置9,出液混合装置9由注液筒901、滑环902、多个混合叶903、U型杆904及活塞906组成,出液管10与注液筒901相通,活塞906密封滑动连接在注液筒901内部,滑环902滑动设置在注液筒901外侧,多个混合叶903等间距的固定连接在滑环902四周,U型杆904将活塞906与滑环902固定连接在一起。
[0028]参照图5,活塞90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07,复位弹簧907远离活塞9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包括硬质外管(1)、软质内管(2)及输液管(6),其特征在于,且所述硬质外管(1)套设在软质内管(2)外侧,所述硬质外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压力槽(7),所述压力槽(7)内密封滑动连接有压力塞(14),所述压力塞(14)通过压力弹簧(15)连接在压力槽(7)内壁上,位于硬质外管(1)同一侧的各压力槽(7)通过导流槽(12)相互连通,所述压力塞(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板(13),且所述挡板(13)贴合在压力槽(7)的内壁上,所述输液管(6)通过弧形管(4)连通有多个进液管(5),各所述进液管(5)与相邻的压力槽(7)内部相通,所述压力塞(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顶板(11),且所述顶板(11)滑动贯穿硬质外管(1)的内壁,各所述进液管(5)内安装有电磁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内管(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破碎杆(8),且每两个相邻的破碎杆(8)设置在对应顶板(11)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边坡用混凝土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内管(2)上固定安装有法兰盘(3),其中靠近法兰盘(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子阳吴晓亮刘洋孙英趁李江波尚海涛霍晓龙吕志刚宗星光武尧卿李虎才继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水利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