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护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6070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干式护肤膜及其制备方法。干式护肤膜包括:能够相互分离的承托层及活性层,活性层由纤维构成,纤维包括位于内侧的核层和包裹在核层外部的壳层,核层包括维生素C,壳层包括柔性聚合物;核层和壳层的外径比值为1:1.17~1.58。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干式护肤膜,制备得到的活性层由纤维构成,纤维包括位于内侧的核层和包裹在核层外部的壳层,带有维生素C的核层被包裹在壳层内部,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通过对核层及壳层的直径比进行控制,使得制备得到的干式护肤膜维持维生素C的稳定性和活性的同时,维生素C能较好地释放,护肤膜的补水和美白效果较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干式护肤膜成分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护肤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式护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通常是片状,有时是针状的单斜晶体,无臭,味酸,易溶于水,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参与机体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促进生长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可用作营养增补剂、抗氧化剂,也可用作小麦粉改良剂。
[0003]考虑到维生素C的美白作用,现有的面膜中会添加维生素C。然而,维生素C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尤其是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会更快被氧化,遇光、热、铁和铜等金属离子均会加速氧化,因此,制备得到的面膜在搬运或存储过程中均可能影响维生素C的活性,从而影响面膜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干式护肤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干式护肤膜,包括:能够相互分离的承托层及活性层,所述活性层由纤维构成,所述纤维包括位于内侧的核层和包裹在所述核层外部的壳层,所述核层包括维生素C,所述壳层包括柔性聚合物;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外径比值为1:1.17~1.58。
[0007]优选地,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外径比值为1:1.26~1.42。
[0008]优选地,所述壳层的直径为267nm~289nm,所述核层的直径为187nm~230nm。
[0009]优选地,所述壳层包括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壳聚糖、聚己内酯、丝素蛋白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010]优选地,所述活性层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方法将核层液和壳层液在承托层上纺丝形成,所述核层液和所述壳层液的流速比为1:1.11~1.83。
[0011]进一步地,所述核层液和所述壳层液的流速比为1:1.50~1.92。更进一步地,所述核层液和所述壳层液的流速比为1:1.50~1.83。
[0012]进一步地,所述核层液的流速为0.5ml/h~10ml/h,所述壳层液的流速为0.8ml/h~18mh/h。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同轴静电纺丝方法的工作电压为20kv~85kv。更进一步地,工作电压为20kv~70kv。更进一步地,工作电压为40kv~44kv。
[0014]进一步地,所述壳层液包括3~1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85~97重量份的水;所述核层液包括2~15重量份的维生素C和85~98重量份的水。
[0015]优选地,所述活性层的厚度为0.05mm~0.08mm,所述活性层上还覆有保护层,所述活性层、所述承托层和所述保护层的厚度比为5~8:1:3。
[0016]优选地,所述干式护肤膜为面膜、眼膜、颈膜、足膜和手膜中的任意一种。
[0017]一种干式护肤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上所述的干式护肤膜,所
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水中加入维生素C并搅拌均匀,静置一段时间后得到所述核层液;在水中加入聚乙烯醇,加热至80摄氏度后搅拌溶解,冷却静置后得到所述壳层液;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方法将所述核层液和壳层液在所述承托层上纺丝形成活性层,在所述活性层上贴合保护层,制得所述干式护肤膜。
[001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9]本专利技术中的干式护肤膜,制备得到的活性层由纤维构成,纤维包括位于内侧的核层和包裹在核层外部的壳层,带有维生素C的核层被包裹在壳层内部,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通过对核层及壳层的直径比进行控制,使得制备得到的干式护肤膜维持维生素C的稳定性和活性的同时,维生素C能较好地释放,护肤膜的补水和美白效果较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且本专利技术中的干式护肤膜成分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干式护肤膜的俯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干式护肤膜的仰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干式护肤膜的TEM电镜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干式护肤膜的另一个TEM电镜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干式护肤膜的剖视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活性层中纤维的剖视图;
[0027]其中,1、活性层;2、承托层;3、保护层;4、核层;5、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而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实施例的范围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29]下述实施例中未作特殊说明,所有原料均来自于商购或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而得。
[0030]本专利技术中的干式护肤膜为面膜、眼膜、颈膜、足膜和手膜中的任意一种。如图1至图6所示,活性层1被夹在承托层2和保护层3之间。使用时,在待应用部位施加水分,撕除保护层,将活性层1贴合待应用部位后撕除承托层2。或是撕除保护层3,在活性层1上喷洒水分,将活性层1贴合待应用部位后撕除承托层2。
[0031]本专利技术中干式护肤膜的活性层由多根纤维交织形成。纤维包括位于内侧的核层4和包裹在核层4外部的壳层5。核层4包括维生素C,壳层5包括柔性聚合物。进一步地,壳层5包括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壳聚糖、聚己内酯、聚乳酸、丝素蛋白、玉米醇溶蛋白、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右旋糖酐、醋酸纤维素、苋分离蛋白、普鲁兰、藻酸盐、甘油、硬脂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下述实施例中,以壳层5包括聚乙烯醇为例。
[0032]具体的,核层液的流速为0.5ml/h~10ml/h,壳层液的流速为0.8ml/h~18mh/h;进一步地,核层液的流速为0.5ml/h~3ml/h,壳层液的流速为0.8ml/h~6mh/h;更进一步地,核层液的流速为0.8ml/h~1.2ml/h,所述壳层液的流速为1.2ml/h~2.2mh/h。
[0033]本专利技术中,壳层液包括3~1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85~97重量份的水;进一步地,壳层液包括3~12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88~97重量份的水;更进一步地,壳层液体包括5~1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90~95重量份的水;更进一步地,壳层液包括6~9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91~94重量份的水;优选地,壳层液包括9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91重量份的水。
[0034]核层液包括2~15重量份的维生素C和85~98重量份的水;进一步地,核层液包括2~8重量份的维生素C和92~98重量份的水;更进一步地,核层液包括4~6重量份的维生素C和94~96重量份的水;优选地,核层液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护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相互分离的承托层及活性层,所述活性层由纤维构成,所述纤维包括位于内侧的核层和包裹在所述核层外部的壳层,所述核层包括维生素C,所述壳层包括柔性聚合物;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外径比值为1:1.17~1.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护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外径比值为1:1.26~1.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护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的直径为267nm~289nm,所述核层的直径为187nm~23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护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包括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壳聚糖、聚己内酯、聚乳酸、丝素蛋白、玉米醇溶蛋白、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右旋糖酐、醋酸纤维素、苋分离蛋白、普鲁兰、藻酸盐、甘油、硬脂酸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护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层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方法将核层液和壳层液在承托层上纺丝形成,所述核层液和所述壳层液的流速比为1:1.11~1.8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式护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层液和所述壳层液的流速比为1:1.50~1.92。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式护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江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淼品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