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99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该分离株分离自我国流行区域发病犬的肾脏,经鉴定属于在我国广泛流行的菌株,具有较强毒力。利用该菌株制备的钩端螺旋体疫苗,免疫动物后可产生较高的抗体,对强毒感染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优于现有疫苗,能够针对本土病原特定血清型提供疫苗保护,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此外,利用该菌株制备的疫苗免疫动物后对肾脏内钩端螺旋体清除效果明显优于标准株疫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公共卫生意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降低动物钩端螺旋体疫病大规模流行风险,为符合国情、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钩端螺旋体疫苗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Leptospira borgpetersenii)一种急性、全球性、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谱广泛,几乎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人、家畜(猪、牛、羊)、宠物(犬、猫、马)、鼠等动物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接触到被钩端螺旋体污染的尿液、精液、乳汁、污水、土壤等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死胎,甚至多脏器衰竭而死等。
[0003]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300多种血清型,钩端螺旋体常见的流行群是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流感伤寒群、澳洲群、秋季群、七日群和爪哇群。波摩那群分布最广,是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是稻田型的主要菌群。
[0004]钩端螺旋体的型别不同,其毒力和致病性也不同。某些钩端螺旋体的细胞壁含有内毒素样物质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在我国已发现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18个血清群,75种血清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包括比尔金型、博格维雷型、布达佩斯型、哥本哈根型、达科塔型、根姆型、黄疸出血型、赖型、曼卡索型、恩沃戈洛型、纳姆型和恩达哈姆巴卡吉型等。
[0005]复杂血清型导致钩端螺旋体疫苗间交叉保护效果较差,而当前国内主要钩端螺旋体疫苗由辉瑞、默沙东等公司开发,仅针对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血清型为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L.icterohemorrhagia)和犬型钩端螺旋体(L.canicola),该疫苗菌株与我国广泛流行的菌株血清型存在差异,尽管其疫苗中存在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灭活菌株,但其交叉保护效果较差。
[0006]因此,分离我国范围内流行的钩端螺旋体菌株,开发更符合国情,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疫苗,为易感宠物及动物提供保护,降低动物疫病大规模流行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本课题组在在开展我国多地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分离出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致病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及毒力分析后,明确该菌株能够用于制备灭活疫苗预防动物钩端螺旋体病,保护效果较好。
[0008]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符合国情、具有致病性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该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0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JLC2019002(L.Icterohaemorrhagiae),于2022年9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
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5288。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在制备动物疫苗制品中的应用,动物疫苗制品具体为钩端螺旋体疫苗,包括但不限于制备犬、猫、马、猪、牛、羊等敏感动物单联、多联疫苗制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分离自我国流行区域发病犬的肾脏,经鉴定属于在我国广泛流行的菌株,具有较强毒力。利用该菌株制备的疫苗,免疫动物后可产生较高的抗体,对强毒感染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优于现有疫苗,能够针对本土病原特定血清型提供疫苗保护,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此外,利用该菌株制备的疫苗免疫动物后对肾脏内钩端螺旋体清除效果明显优于标准株疫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公共卫生意义。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为易感宠物及动物给予免疫保护,降低动物钩端螺旋体疫病大规模流行风险,为符合国情、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钩端螺旋体疫苗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具有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镜下观察照片。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PCR扩增电泳图谱结果。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MLST分型鉴定结果。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MLST分型序列与钩端螺旋体基因库比对结果。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钩端螺旋体疫苗与辉瑞、默沙东疫苗免疫豚鼠后的感染存活率对比。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钩端螺旋体疫苗免疫豚鼠后的肾脏钩端螺旋体载量检测结果。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钩端螺旋体疫苗与辉瑞、默沙东疫苗免疫比格犬后的感染率对比。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钩端螺旋体疫苗免疫后MAT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5]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0026](1)采集、培养与形态学鉴定:
[0027]采集吉林地区流浪狗救助站确诊死亡病犬新鲜肾脏,于无菌超净台中采集肾皮质与髓质交界处组织,无菌操作加于改良EMJH培养基,置于29℃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5、9、14、20、22、25天涂片在暗视野显微镜镜下观察是否存在污染,并进行计数,待钩端螺旋体生长至106‑
107(视野中20

100条)后转接至新鲜改良EMJH培养基内继续培养,待生长至108(视野中200~300条)做进一步鉴定。
[0028]经过分离菌株的培养特性、形态学鉴定,分离株为典型的问号钩端螺旋体形态,菌体折光一致,两端或一端弯曲成钩状,运动活泼,沿菌体长轴旋转,菌体中央部分较僵直,两端比较柔软,有扭转运动现象。如图1所示,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菌体犹如未拉开的弹簧表带样。
[0029]染色鉴定:均为革兰氏染色阴性。
[0030]革兰氏和银染色检均可见典型C型、S型或L型的钩端螺旋体。
[0031]选用实验室保存的我国14株钩端螺旋体标准株(标准株来源为中国食品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其特征在于,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其特征在于,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分离株JLC2019002于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国张石磊谢旭峰张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