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及除螨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89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0
一种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所述双腔尘杯包括:尘杯主体,其两端开口,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并由隔板分割为旋风腔和储灰腔;所述隔板包括卡座以及沿卡座外圈形成的导向筋,所述导向筋具有缺口连通所述旋风腔和储灰腔;旋风过滤结构,其位于所述旋风腔内,所述尘杯主体的旋风腔处开设有进灰口;封套,其与所述尘杯主体的旋风腔的开口端卡接;并开设有出风口;以及杯盖,其设置在所述尘杯主体的储灰腔的开口端。本案提供的橫置式双腔尘杯的除螨仪,整体结构简单,保证实现尘土有效分离,解决了灰尘等杂物影响旋风系统工作的问题,避免灰尘回落,提高了除螨除尘效率。提高了除螨除尘效率。提高了除螨除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及除螨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及除螨仪。

技术介绍

[0002]除螨仪是家庭常用的清洁设备之一,主要用于清除床褥、沙发、地毯等表面的灰尘,并通过紫外光线等手段杀死螨虫达到杀菌除螨除尘的目的。清除灰尘的过程通常是在电机带动下由旋风分离尘杯完成,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尘杯既具备旋风分离功能,又作为储灰室储存灰尘。这种结构会导致灰尘等杂物在尘杯中飞舞,堵塞旋风锥,影响旋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及除螨仪,将旋风功能和储灰功能分隔开,避免灰尘堵塞影响旋风效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所述双腔尘杯包括:
[0006]尘杯主体,其两端开口,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并由隔板分割为旋风腔和储灰腔;所述隔板包括卡座以及沿卡座外圈形成的导向筋,所述导向筋具有缺口连通所述旋风腔和储灰腔;
[0007]旋风过滤结构,其位于所述旋风腔内,所述尘杯主体的旋风腔处开设有进灰口;
[0008]封套,其与所述尘杯主体的旋风腔的开口端卡接;并开设有出风口;以及
[0009]杯盖,其设置在所述尘杯主体的储灰腔的开口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旋风过滤结构包括:
[0011]旋风锥,其位于所述旋风腔内并与所述卡座相接;
[0012]过滤件,其设置在所述旋风锥内或其端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旋风锥内设置有旋风扇叶。
[0014]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沿缺口处向储灰腔内延伸出有导灰隔断;所述导灰隔断具有一折弯部和弧部将缺口半包围。
[0015]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处还相对于导灰隔断的折弯部设置有斜台;所述导灰隔断高于所述斜台并与所述尘杯主体的开口端持平。
[0016]进一步地,所述杯盖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导灰隔断对应的挡灰隔断。
[0017]进一步地,所述尘杯主体的进灰口处还切向内设置有挡灰片。
[0018]一种除螨仪,包括如上所述的横置式双腔尘杯。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案提供的一种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及除螨仪,其中的的双腔尘杯整体结构简单,橫置式的旋风分离杯具有一定的美观性,旋风锥的设计使旋转气流更快,提高分离效率,分离的灰尘沿导向筋导向进入储灰腔,保证实现尘土有效分离,解决了灰尘等杂物影响旋风系统工作的问题,避免灰尘回落,提高了除螨
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橫置式双腔尘杯的平面图。
[0021]图2为橫置式双腔尘杯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橫置式双腔尘杯掀开杯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尘杯主体的透视图。
[0024]图5为挡灰片在尘杯主体内部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6为旋风锥的平面图。
[0026]图7为含横置式双腔尘杯的除螨仪的整体结构图。
[0027]图中:1、尘杯主体;2、旋风锥;3、过滤件;4、封套;5、杯盖;11、隔板;111、缺口;112、导灰隔断;1121、折弯部;1122、弧部;113、斜台;12、旋风腔;13、储灰腔;114、卡座;115、导向筋;14、进灰口;141、挡灰片;21、旋风扇叶;41、出风口;51、连接销轴;52、杯盖扣锁。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9]实施例
[0030]一种横置式双腔尘杯的除螨仪,包括除螨仪主体和旋风分离尘杯,所述旋风分离尘杯包括
[0031]实施例:如图1

6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含横置式双腔尘杯,包括:
[0032]尘杯主体1,其两端开口,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并由隔板11分割为旋风腔12和储灰腔13;所述隔板11包括卡座114以及沿卡座114外圈形成的导向筋115,所述导向筋115具有缺口111连通所述旋风腔12和储灰腔13;
[0033]旋风过滤结构,其位于所述旋风腔12内,所述尘杯主体1的旋风腔12处开设有进灰口14;
[0034]封套4,其与所述尘杯主体1的旋风腔12的开口端卡接;并开设有出风口41;以及
[0035]杯盖5,其设置在所述尘杯主体1的储灰腔13的开口端。
[0036]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旋风过滤结构:旋风锥2和过滤件3,所述旋风锥2位于所述旋风腔12内,一端与所述卡座114相接;所述过滤件3设置在所述旋风锥2内或其端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是将过滤件3设置在旋风锥2端部,封套4套设在所述过滤件3外。
[0037]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尘杯主体1的进灰口14处还切向内设置有挡灰片141(图5);所述旋风锥2内设置有旋风扇叶21(图6)。灰尘在尘杯进风口14处通过挡灰片141将气流转为切向进入,形成旋转气流,再经过旋风锥2的旋风扇叶21,使旋转气流更快,这样就会使进入的灰尘随着气流高速旋转,灰尘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绕着尘杯主体1的内壁高速旋转,使灰尘分离,分离后的灰尘由尘杯主体1上方的缺口111处进入到储灰腔13内。
[0038]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除螨仪实际应用过程中,旋风分离后的灰尘由缺口111进入到储灰腔13后,由于缺口111未封闭仍然存在灰尘回落的问题。因此,本申请提供另一种可改进地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隔板11沿缺口111处向储灰腔13内延伸出有导灰隔断112;所
述导灰隔断112具有一折弯部1121和弧部1122将缺口111半包围。所述缺口111处还相对于导灰隔断112的折弯部1121设置有斜台113;斜台113具有防灰尘回流的作用,所述斜台113的高度低于所述导灰隔断112,所述导灰隔断112与所述尘杯主体1的开口端持平。导灰隔断112将分离的灰尘引导至缺口111处,由斜台113进入储灰腔13内,起到了导灰以及防止灰尘回落的目的。如图3和4所示,所述导向筋115沿尘杯主体1内壁形成旋转的导向板,高速旋转的气流在导向筋115的导向作用下更加快速地分离,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9]如图3所示,所述杯盖5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导灰隔断112对应的挡灰件53,合上杯盖5时,挡灰件53与导灰隔断112闭合,避免收集到储灰腔13内的灰尘回落至旋风腔12中。在上述实施例中,杯盖5与尘杯主体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翻盖式连接、旋转式连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杯盖5通过连接销轴51和杯盖扣锁52与所述尘杯主体1实现翻盖式连接,打开杯盖5更加方便快捷。
[0040]除螨仪主体的其它功能部件均可采用现有技术,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如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结合本申请双腔尘杯的除螨仪的结构图。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尘杯包括:尘杯主体(1),其两端开口,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并由隔板(11)分割为旋风腔(12)和储灰腔(13);所述隔板(11)包括卡座(114)以及沿卡座(114)外圈形成的导向筋(115),所述导向筋(115)具有缺口(111)连通所述旋风腔(12)和储灰腔(13);旋风过滤结构,其位于所述旋风腔(12)内,所述尘杯主体(1)的旋风腔(12)处开设有进灰口(14);封套(4),其与所述尘杯主体(1)的旋风腔(12)的开口端卡接;并开设有出风口(41);以及杯盖(5),其设置在所述尘杯主体(1)的储灰腔(13)的开口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过滤结构包括:旋风锥(2),其位于所述旋风腔(12)内并与所述卡座(114)相接;过滤件(3),其设置在所述旋风锥(2)内或其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螨仪用横置式双腔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锥(2)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家育季雪飞胡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睿克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