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878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杀菌种衣剂领域,公开了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制成:苯醚甲环唑1~15%,肟菌酯1~15%,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杀菌种衣剂领域,涉及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具体涉及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都具有广泛的杀菌作用,但是长期单独使用或过量使用苯醚甲环唑或者肟菌酯,会导致作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或药害,这将大大增加杀菌难度。
[0003]种衣剂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种衣剂技术相对不是很成熟。常规方法制备的种衣剂一般在包衣、缓释、耐磨、透气等方面存在不足。种衣剂成膜性差、不耐磨,会导致种衣剂防治效果不佳;透气性差,则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不高。
[0004]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都是属于脂溶性较高的活性成分,若采用普通囊材将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制成微胶囊,在储存时极易破囊,使用时导致活性物流失较快。为了解决种衣剂破囊导致的活性物质流失,则需要进一步增加种衣剂用量,但会灼烧种子,影响种子发芽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采用苯醚甲环唑与肟菌酯复配,以拓宽杀菌谱,增加杀菌效果,降低耐药性,不产生药害与抗药性;采用微胶囊技术,在药物缓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具有光敏感性的7

羟基香豆素和丙烯酰胺作为微胶囊囊材、聚酰胺基胺作为交联剂制备出具有光敏感性的微胶囊悬浮液,解决了目前种衣剂存在的缓释问题,使用时具有精准释放的功效,大大减少了药物使用量,提高了药效,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作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不同的释放速率,解决了由于用量不当产生的药害问题,对环境非常友好;本专利技术使用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作为成膜剂,使种衣剂具有粒子细小、粘度适中的特点,同时胶膜坚韧,成膜性好,光泽高,耐水性、耐擦洗和耐碱性好,良好的稳定性和粘结性,大大改善了目前种衣剂存在的成膜性差、成膜不耐磨、粘结性差等问题;成膜剂不影响活性组分性能,同时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它是以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为有效成分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制成:苯醚甲环唑1~15%,肟菌酯1~15%,7

羟基香豆素1~3%,丙烯酰胺1.5~4.5%,乳化剂2~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15%,环己酮5~10%,聚酰胺基胺(CAS号:155773

72

1)1~5%,表面活性剂2~5%,成膜剂2~5%,着色剂0.3~1%,黄原胶0.1~0.3%,甘油3~5%,卡松0.1~0.3%,硅酸镁铝0.5~2%,水补至100%。
[0008]优选的,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制成:苯醚甲环唑5~15%,肟菌酯5~15%,7

羟基香豆素1~3%,丙烯酰胺1.5~4.5%,乳化剂2~
2.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15%,环己酮5~10%,聚酰胺基胺1~5%,表面活性剂3~5%,成膜剂2~5%,着色剂0.3~1%,黄原胶0.1~0.3%,甘油3~5%,卡松0.1~0.3%,硅酸镁铝0.5~2%,水补至100%。
[0009]所述的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重量比2:1~1:2,具体为2:1、1.5:1、1:1、1:1.5、1:2。
[0010]所述的乳化剂为自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硫酸盐或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硫酸盐中的一种。
[001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聚羧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和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重量比为1:1~1:1.5的组合或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和聚羧酸盐质量比为1.5:1~1:4的组合。
[0012]所述的成膜剂为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
[0013]所述的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将葡萄糖、丙烯酰胺、乳化剂、丙烯酸酯和水混匀,搅拌,得到预乳液;将引发剂缓慢滴加到预乳液中,滴加完毕后,升温至60~70℃,保温反应4~5小时;反应结束,冷却、过滤出料,得到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1.8~1:2;所述的丙烯酸酯和葡萄糖的摩尔比1:0.05~1:0.06;所述的乳化剂为乳化剂NP

10,所述的预乳液中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5~1%;所述的引发剂为APS(过硫酸铵),所述的引发剂和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3.7:10~4.2:10。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葡萄糖进行增链,同时能够避免出现爆聚现象。
[0014]优选的,将葡萄糖、丙烯酸酯依次溶于水中,再加入乳剂,剪切乳化,最后加入丙烯酰胺,600~900rpm搅拌1小时,得到预乳液;将预乳液转移至装有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缓慢滴加引发剂,45~70分钟内滴加完毕;升温至60~70℃,保温反应4~5小时;反应结束,冷却、过滤出料,得到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
[0015]所述的着色剂为碱性玫瑰精。
[0016]所述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是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在温度55
±
3℃下,苯醚甲环唑原药、肟菌酯原药、7

羟基香豆素、丙烯酰胺、乳化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环己酮搅拌均匀制得油相;在温度55
±
3℃下,聚酰胺基胺和其2~10倍重量的超纯水搅拌制得水相;将油相缓慢加入到水相中,充分剪切得到乳白色液体;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下,匀速搅拌得到微胶囊悬浮液;将成膜剂、着色剂、表面活性剂、黄原胶、甘油、卡松、硅酸镁铝和余下的超纯水配成悬浮液,将悬浮液加入到微胶囊悬浮液,充分搅拌,得到含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1)、配制油相:将苯醚甲环唑原药、肟菌酯原药、7

羟基香豆素、丙烯酰胺、乳化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环己酮打入到反应釜中,在温度55
±
3℃下,以搅拌速率450~700r/min匀速搅拌30~45分钟,制得油相;
[0019]步骤(2)、配制水相:将聚酰胺基胺和其2~10倍重量的超纯水打入到剪切釜中,在温度55
±
3℃下,以搅拌速率280~400r/min匀速搅拌30~45分钟,制得水相;
[0020]步骤(3)、乳化:将油相缓慢加入到水相中,边加入边以速率7000~11000r/min剪
切,加入完毕后,继续以速率7000~11000r/min剪切15~30分钟,得到乳白色液体;在剪切速率7000~11000r/min下,能够获得合适大小的油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它是以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为有效成分的光敏感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制成:苯醚甲环唑1~15%,肟菌酯1~15%,7

羟基香豆素1~3%,丙烯酰胺1.5~4.5%,乳化剂2~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15%,环己酮5~10%,聚酰胺基胺1~5%,表面活性剂2~5%,成膜剂2~5%,着色剂0.3~1%,黄原胶0.1~0.3%,甘油3~5%,卡松0.1~0.3%,硅酸镁铝0.5~2%,水补至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制成:苯醚甲环唑5~15%,肟菌酯5~15%,7

羟基香豆素1~3%,丙烯酰胺1.5~4.5%,乳化剂2~2.5%,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0~15%,环己酮5~10%,聚酰胺基胺1~5%,表面活性剂3~5%,成膜剂2~5%,着色剂0.3~1%,黄原胶0.1~0.3%,甘油3~5%,卡松0.1~0.3%,硅酸镁铝0.5~2%,水补至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苯醚甲环唑和肟菌酯重量比2:1~1:2,具体为2:1、1.5:1、1:1、1:1.5、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为自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其硫酸盐或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甲醛缩合物硫酸盐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聚羧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敏性微胶囊悬浮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膜剂为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所述的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是由以下方法制得的:将葡萄糖、丙烯酰胺、乳化剂、丙烯酸酯和水混匀,搅拌,得到预乳液;将引发剂缓慢滴加到预乳液中,滴加完毕后,升温至60~70℃,保温反应4~5小时;反应结束,冷却、过滤出料,得到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改性合成聚合物;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1.8~1:2;所述的丙烯酸酯和葡萄糖的摩尔比1:0.05~1:0.06;所述的乳化剂为乳化剂NP

10,所述的预乳液中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衍峰蒋伟李新生孙敬权张达葛凤敏
申请(专利权)人: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